-
擁抱數字經濟 江蘇做強做大“關鍵增量”
2022/2/21 13:35:02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1年,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萬億元、達到11.6萬億元、增長8.6%,總量再上一個萬億元臺階。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5.8%,占比全國最高……在日前舉2021年,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萬億元、達到11.6萬億元、增長8.6%,總量再上一個萬億元臺階。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5.8%,占比全國最高……在日前舉行的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江蘇省代省長許昆林作政府工作報告 (以下簡稱報告),從六個方面回顧總結了2021年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向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穩”制造業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又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困難和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江蘇作為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全國經濟發展 “壓艙石”,肩負穩定宏觀經濟的重大責任。
2022年,江蘇要如何 “打拼”?報告提出,江蘇省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5%左右;外貿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穩中提質,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基本穩定;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降低3%、4.4%左右。
許昆林表示,做好今年工作,既要把握年度特征,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更要錨定長遠目標,聚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 “六個顯著提升”,注重系統性謀劃、規律性把握、整體性推進,確保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許昆林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統籌協調。
勇攀創新 “高峰”
報告指出,新征程新一年,要在更高起點推進高質量發展,關鍵是突出前瞻性創造性,提高精準度精細度,重點要做好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不斷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等十個方面的工作。
2022年科技創新怎么干?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中優勢力量向創新“高峰”攀登。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發揮財政專項資金撬動引領作用,聚焦先進材料、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亟需突破的領域,全面推動重點項目攻關 “揭榜掛帥”,統籌抓好180項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組織實施前沿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部署推進100項重點基礎研究項目,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對接融通,著力突破 “卡脖子”環節。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等 “國字號”平臺,爭取更多國家級大科學裝置布局江蘇,加快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建設步伐,出臺省實驗室 “人才科研特區”政策,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展現江蘇擔當等。
“強大”數字經濟
“要堅持把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作為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報告明確,要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努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把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智改數轉”)作為重要抓手,加快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和 “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積極創建國家級 “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落戶。支持500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智改數轉”。鼓勵優秀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大型平臺輸出 “智慧腦”,帶動中小企業開展 “智改數轉”。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持續實施“產業強鏈”和 “百企引航、千企升級”行動計劃。
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也是2022年江蘇省的重點工作之一。報告指出,要以落實 “雙碳”任務為引領,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與減污降碳成效掛鉤的財政政策,平穩有序落實 “雙碳”目標,防止 “碳沖鋒”和 “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推動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空間結構優化調整,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發展,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電降耗減排,增強新能源消納能力,促進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 “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 “雙控”轉變。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加快建設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提高產業發展的 “含綠量”“含金量”等。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市場需求仍然乏力,部分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發展仍較困難,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較大壓力,不少重點領域‘卡脖子’問題仍然較為突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基礎還不夠堅實,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民生領域仍有不少短板,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許昆林強調。(馬艷)
轉自:中國工業報
- 上一篇:湖北荊門高新區汽車產業加速邁向千億級
- 下一篇:黑龍江:冰天雪地堆成“金山銀山”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科沃斯機器人&慧博科技戰略合作:構建智能清潔領域創新模型,探索全域用戶增長新路徑
- “銀齡”學員迎來畢業季
- 從潔凈工藝到全系統配套,愛瑧IZEN(又名:愛臻)種植體樹立種植牙品質新典范
- 詮釋三大“長板” 長城汽車6月銷售新車11.07萬輛 同比增長12.86%
- 廣受市場認可!貝銳向日葵IPKVM無網遠控系列設備線上銷量斷層領先
- 第二屆“百模論劍”大賽 | 思特奇重塑企業智能觀,打造人機協作新范式
- 突破3000萬次計算!玻色量子相干光量子計算機引領實用化量子計算新高度
- 海納AI面試官正式發布PC版,革新校招AI面試體驗
- 固德威成功舉辦中日企業家可再生能源論壇,共謀變局下的綠色合作新篇
- 2025年一對一輔導平臺權威推薦榜單:嚴選優質平臺,護航學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