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脫難纏的“三高”,不妨試試長輕營養食療,或能健康又安全的解決!
2023/8/8 20:12:03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營養素的長期失衡必然導致慢性病的發生。世界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報道,全球早逝人群有47%源于飲食失衡。均衡飲食,人均壽命在現在的基礎上可平均增加9歲。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飲食上不均衡,運動量不夠,生活習慣不健康等原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最常見的就是“三高”。"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血脂。很多人一旦患上“三高”癥,病癥就會伴隨終身。在各種藥物的毒副作用下,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功能都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生活質量。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已經突破3.5億,糖尿病患者人數增加至1億4000萬,血脂異常人數已達到4.3億人。
以前總覺得“三高”是家里老人得的病,但隨著生活方式和工作節奏的改變,“三高”離年輕人的生活也越來越近。
年輕的“三高”患者往往會認為自己還年輕,身體強壯,也沒什么明顯的癥狀,根本不在意,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這種想法實在太危險了,“三高”對人體的危害是巨大的,短時間內可能癥狀不明顯,但如果不加以控制,長期的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對人體的傷害就會逐漸顯現出來,比如患上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腎功能不全等。
三高,可以說是中國人的噩夢。慢性病群體的逐年上升,究其原因,其實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
32歲的軟件公司程序員李先生兩年前總感覺頭暈,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拖著沒管,但感覺越來越不舒服,不得已去做了常規體檢,發現自己的血壓、血糖及血脂都升高了,聽人說這是“三高癥”。
李先生感覺非常疑惑,還這么年輕就得了“三高”,以后可怎么辦啊?近幾年連續的高強度工作和高油高鹽高碳水的飲食習慣,導致其長期肥胖。
李先生說自從患了慢性病之后,心情就一直很焦慮和消極,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走到了盡頭。
盡管這兩年嘗試了很多方法,吃藥,節食,十分難受,最讓人崩潰的是作用不是很大。多方嘗試無果后,李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進了長輕營養食療的健康管理機構,調整了飲食結構,接受了專業的調理指導后,近3個月體重下降20斤,如今血脂血壓也正常了,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獲。
可以看出,打贏慢性病防控這場“持久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這個過程中需要醫學技術和醫療手段,但科學合理飲食,是改善慢性病的關鍵。
“三高”是如何導致的?怎樣緩解?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合稱三高,好發于肥胖人群、腦力工作者和中老年群體,是當今社會常見的慢性代謝障礙性疾病。雖然三高指的是三種疾病,但是當患者患上其中一種疾病時另外兩種疾病的患病率就會大大提高。
“三高癥”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膳食不均衡所致,比如,油脂攝入過多,食鹽攝入過多,鈣、鐵、鋅、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
營養素的長期失衡必然導致慢性病的發生。世界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報道,全球早逝人群有47%源于飲食失衡。均衡飲食,人均壽命在現在的基礎上可平均增加9歲。
“所有的慢性病幾乎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所以我們跟患者強調生活方式的管理。”原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管營養師盧世琰在臨床營養調治方面有超過36年的經驗,在上世紀80年代臨床營養在我國還是一門新興醫學學科時,醫學世家出身的盧世琰就從外科護士轉型營養師,她堅信合理的營養支持、科學的營養食療能夠提高治愈率,縮短住院周期,更受惠于病人。
很多慢性疾病包括腫瘤病人發病都和飲食有關,如果把這些日常隱患滅掉,更能降低發病率。
什么是營養食療?是否科學?
營養食療是由長輕開創,以無傷害的方式從根源上改善肥胖和慢性病問題。通過制定針對性的飲食結構和食材搭配,幫助受損細胞補充足夠的必需營養素并排出毒素,優化細胞的生態環境,激發細胞及身體的自愈力,實現肥胖、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改善甚至不藥而愈。
現代醫學的鼻祖希波克拉底說:疾病的痊愈是要通過自身的自愈力,醫師只是在旁協助。
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慢性病的根本原因是細胞生化環境紊亂造成了細胞營養不良和毒素積累,細胞代謝障礙,自愈力受到抑制。而每半年時間,人體會更新90%以上的細胞。基于此,通過針對性的飲食結構和食材搭配、補充細胞必需的營養、祛除毒素,就能夠優化細胞生化環境、激發自愈力。
醫生認為科學的飲食結構對于扭轉健康問題至關重要,營養食療是許多健康問題調理的基礎和根本。自古即有“醫食同根、藥食同源”之說,營養是把“雙刃劍”,多則“火上澆油”,少則“雪上加霜”,故營養食療貴在合理、平衡。
長輕營養食療通過飲食調理,改善習慣來激發人體自愈力,有效地提高人體的代謝水平、增強免疫力、提升機體功能,同時還可以幫助人們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從而達到健康管理的長期效果。“4816”它的優點在于不打針、不吃藥、不吃代餐、不依賴運動、不節食,對身體不會造成一個危害,主要通過干預生活方式,在飲食、運動、睡眠、心理四大維度給予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讓身體內部達到平衡狀態,提升免疫力,致炎癥水平下降,抗自由基的能力增強,這樣身體的自愈能力將激發出來,這比緩解指標更根本。
所以,希望像是一些肥胖癥、三高的患者,能夠更多的從營養食療和生活習慣的方向去改善自己的身體,而不是長期依賴藥物,讓生命更有活力,更有質量。
日常預防慢性病,營養上需要注意什么?
1.調控脂肪,少油烹飪
限制總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是防治高脂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2.食物多樣,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攝入充足
在控制總能量及脂肪的基礎上,選擇食物多樣的平衡膳食模式,食物每天應不少于12種,每周不少于25種。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占總能量的50%~60%,適量多吃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全谷物、雜豆類、 蔬菜等。膳食纖維在腸道與膽酸結合,可減少脂類的吸收,從而降低血膽固醇水平。
3.少鹽控糖,戒煙限酒
高脂血癥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為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要將血脂、血壓、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高脂血癥人群膳食除了控制脂肪攝入量,還要控制鹽和糖的攝入量。培養清淡口味,食鹽用量每日不宜超過5g。同時,少吃醬油、雞精、味精、咸菜、咸肉、醬菜等高鹽食品。
4.早餐要吃好
早餐是一餐中非常重要的,很多人由于工作忙或者起晚了,經常不吃早餐。長期下來形成習慣,殊不知卻增加了胃病和膽結石的風險。特別對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吃早餐或者早餐吃不好,還可能造成一天內血糖的飆升。
當然光改善營養是不行的,還需要一些激進的營養干預,這時候可以選擇去醫院去做診斷和醫療干預,同時最好有專業的營養師制定匹配的更為積極的營養方案,輔助身體修復。健康的營養方案能慢慢讓患者建立更好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