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呼吁:第三代膳食纖維成為國人營養補充的首選
2023/9/28 13:15:16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尤其在新冠疫情之后,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追求的不斷提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肥胖、免疫力低下等問題也被愈發重視。近年來,尤其在新冠疫情之后,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追求的不斷提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肥胖、免疫力低下等問題也被愈發重視。健康飲食已經成為更多人所崇尚的生活方式,其中,膳食纖維食品對于人體健康的調節作用也被更多人所了解。不少專業研究表明,膳食纖維具有改善便秘,促進腸道健康,幫助減肥,平穩血糖等功能,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也曾在2019年發表研究,認為富含膳食纖維的飲食有助于健康長壽。
但是,國人仍面臨著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的局面。
2023年7月,WHO(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發布的膳食指南中強烈建議,成年人每天至少攝入25克膳食纖維。但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纖維攝入白皮書》的調查數據,中國居民膳食纖維日均攝入量只有8-11克,且呈下降趨勢,能達到最低攝入量要求的人群不足5%。
從市面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產品就可以看出,中國居民對于膳食纖維產品存在著大量需求。但是,膳食纖維產品我們真的吃對了嗎?目前的膳食纖維產品可以滿足國民的需求嗎?
目前,市面上主要流行兩類膳食纖維產品。但都存在成分單一,膳食纖維含量不足等問題。
第一類多以大麥若葉青汁和羽衣甘藍粉等植物為主要原料,采用機械法或化學法加工制成,這類產品有效成分較低,口感不佳,食用可能導致咽喉的不適感和腹痛、腹瀉、皮膚瘙癢等過敏情況;第二類膳食纖維產品采用化學法、酶法或生物法改性制備,例如低聚果糖、抗性糊精和菊粉等,這些產品更關注增加膳食纖維的溶解性和功能性質,它們的營養組成更全面,沒有致瀉成分,不易過敏,口感更好,但依然存在易腹脹、通便效果不明顯、功效單一等局限性。
隨著膳食纖維產品的層出不窮,不少科普博主也對“補充膳食纖維是不是在交智商稅”的問題拿出來討論。其實,任何一款膳食纖維產品拋開成分和用量去說效果都屬于空談。膳食纖維產品成分的用量和科學配比是影響其功效的兩大因素。
根據膳食指南的建議,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攝入25克膳食纖維,除了日常飲食之外,普通成年人還需要至少15克膳食纖維的補充。這意味著,一款成熟的膳食纖維產品,其有效成分含量能夠達到國人膳食纖維需求總量的60%。然而市面上流行的大多數產品,其膳食纖維含量僅能滿足國人每日所需的12%至24%,無法達到有效補充的標準。
此外,有研究表明,雖然人體不能直接吸收膳食纖維,但膳食纖維可以成為腸道菌群的“土壤”。2020年,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曾發表相關文章,有研究者通過實驗證明,雖然人類消化系統不能直接利用食物中的膳食纖維,但可以被腸道菌群所利用,通過影響腸道菌群對人體起到健康保護作用。
可見,一款營養豐富的膳食纖維產品,除了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等成份以外,還可以按照科學配比,適量增加益生菌、益生元以及鎂元素等有效成分,使膳食纖維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目前,市場所需要的第三代膳食纖維,應該可以達到一次性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實現精準補充、溫和促排的效果,進而從源頭改善國民的腸道健康狀況,提升體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