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課程“工坊式”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新路徑
2023/12/19 12:10:01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指尖上的非遺——中國傳統手工藝鑒賞》課程以“匠心美育”為核心教育理念,從普及非遺知識、興趣培養,到非遺技藝傳授,傳承創新,整個過程貫穿工匠精神的美育熏陶,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非遺課程“工坊式”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新路徑
《指尖上的非遺——中國傳統手工藝鑒賞》課程以“匠心美育”為核心教育理念,從普及非遺知識、興趣培養,到非遺技藝傳授,傳承創新,整個過程貫穿工匠精神的美育熏陶,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把非遺傳承人請到課堂上,為學生們親手傳授扎染、傳統皮具、民俗布偶、掐絲琺瑯等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推出課程《指尖上的非遺——中國傳統手工藝鑒賞》,作為通識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與青島市手工藝協會及十余個非遺工坊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同致力于非遺文化傳承和手藝產品開發。
圖1 非遺課程“工坊式”實踐教學環境
圖2 非遺工坊掛牌情況
一、實踐教學改革情況
1、搭建非遺“工坊式”實踐教學平臺
實踐教學中要走出課堂,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結合起來。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引入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以“地域特色、產教融合”為中心,校企聯合搭建協同育人實踐教學平臺,開啟“非遺+創新傳承+設計作品+產業融合”的教學新模式。
2、創建非遺“文創+產業”發展新模式
通過實踐教學改革,找到適合非遺與課程融合發展的契合點,借助課程、新媒體等平臺宣傳非遺藝術,通過“非遺+文創”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索“非遺+產業”新路徑,形成鄉村產業發展新模式。
圖3 實踐教學改革路徑
二、專業建設情況
“黃海手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目前主要服務于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繪畫等多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未來計劃輻射工科、文科、醫科等多了學科。專業建設目標是對傳統手工技藝傳承進行“微創新”,對教學體系系統化進行“再建設”,構建“校內教師+非遺傳承人”的“雙導師”師資庫,建立校企合作平臺,提供校內校外多樣化的“工坊式”教學環境。
三、課程建設情況
2021年,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指尖上的非遺——中國傳統手工藝鑒賞》分別在超星、學習通和智慧樹以及山東省課程聯盟平臺上線,已運行5期,選課高校總數達73所,選課人數4044人。近三年,通過非遺課程建設打造非遺課程群,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圖4 線上課程建設情況
四、社會培訓情況
時間培訓單位人數培訓內容
2020.6青島西海岸新區靈山衛小學38剪紙研學項目
2020.11青島西海岸新區朝陽山小學63扎染、刺繡體驗
2021.2青島西海岸新區幼兒園36泥叫虎體驗
2021.9青島西海岸新區星光島小學43剪紙、蠟染研學項目
2021.11珠江路小學113班40扎染、布藝研學項目
2022.4西海岸新區匯文小學68扎染、刺繡、皮具體驗
2022.10青島平安路小學3·2中隊27蠟染、扎染體驗
2022.12民盟青島黃海學院支部15扎染體驗
2023.5青島西海岸老年大學46蠟染、刺繡項目研學
2023.10黃海職業學院85扎染、布藝、掐絲琺瑯體驗
2023.11香江路第二小學100扎染、布藝項目研學
2023.12尚智工坊22皮具、掐絲琺瑯體驗
圖5 社會培訓情況
五、項目合作情況
1.文創產品研發:與手工藝大師共同創作山東大學伴手禮,為靈山衛政府進行文創設計等;
2.非遺研學活動:承擔青島文旅暑期研學團;
3.實訓基地建設:與非遺傳承人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為基地提供技術支持與就業指導;
4.展覽活動宣傳:定期與靈山衛政府、齊魯之間合作舉行非遺創意市集活動,促進鄉村振興。
圖6 展覽活動情況
六、取得榮譽
1、課程成果:
線上課程運行以來獲得:山東省繼續教育數字化共享精品課程、山東省社區教育優秀課程、國家開放大學終身教育平臺收錄、校級一流課程、校級教改課程、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榮譽。
圖7 課程成果
2、科研成果:
獲批山東省藝術課題2項、山東省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課題3項、
山東省青少年課題3項、教材建設1項、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3項。
圖8 科研成果
3、競賽獲獎:
近三年獲國家級、省部級專業學科競賽50余項。
表1 部分教學競賽獲獎情況
青島黃海學院設計與美術學院
徐海霞
2023年12月15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