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聚醫健多方力量,共創共力,共圖增強|健康凱歌增強大會在北京舉行
2023/12/25 12:43:29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醫療健康產業作為門頭溝區的三大產業之一,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12月23日,由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指導,健康凱歌、創伴空間主辦的“健康凱歌增強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聚焦“醫療AI”“醫學創新轉化”等熱點話題,與會專家學者、企業領袖發表真知灼見,為健康中國共謀良策。會議吸引了華為、加科思藥業、大醫集團、樂薦健康科技集團、輕松集團、圣元元動力、翔宇醫療、鹿鹿通、唯邁醫療等醫健企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定醫院、茗視光眼科等領域醫院以及矩陣資本等投資機構,京內外醫療領域專家與專業人士200余人,圍繞醫療產業發展趨勢、AIGC打開醫療AI新局面、醫學創新轉化痛點和對策等主題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聚焦京西沃土,探討醫療健康領域未來發展新路徑。線上觀看人數超過4.2萬人。會議上同時舉行了多項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并以醫健杰出雇主排行榜頒獎典禮圓滿結束。
在會議開始,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亞洲-大洋洲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學會主席勵建安教授特為本次會議發來祝賀。
挑戰與機遇并存 共聚多方力量
“醫療健康產業作為門頭溝區的三大產業之一,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希望能借助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的智慧和經驗,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發揮優勢資源,推動門頭溝區醫療健康產業的創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關村門頭溝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世春在會上如是說。
中關村門頭溝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李世春
據了解,在過去幾年,門頭溝區加大對醫療產業的扶持力度,提升了政策和資源支持,吸引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及市場潛力的優質企業,同時,還積極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和營商環境,提高了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和水平,并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保障。目前,門頭溝區已初步建立了涵蓋醫療器械科技成果轉化到市場化的產業鏈條。
與會期間,健康凱歌創始人、CEO李成凱帶來一組數據,截至2023年9月30日,全球在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約3749起,涉及國內的投資為1392起,融資額近720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為5100億元。“從大的方向上來看,2023年的醫療健康領域的融資并沒有像之前幾年那樣火爆,但與其他相關行業相比,醫療健康產業仍是首屈一指的number one,有大量的投資機會已經開始在醫療健康行業更加細分的領域出現。”
健康凱歌創始人、CEO 李成凱
作為醫療健康產業中的一員,健康凱歌通過“1+2+3+N”模式伴隨著行業不斷發展。李成凱介紹稱,健康凱歌平臺鏈接了3萬多家的醫療健康企業,6萬多的醫療健康從業者,通過“科技+資訊”雙輪驅動,衍生出PR(市場品牌業務)、GR(政府招商業務)、IR(企業投融資業務)三大業務。目前,通過健康凱歌平臺協助對接的資本近1億元,幫助對接的業務也已超過10億元。
北京茗視光眼科CEO、聯合創始人于泓做主題演講《品牌專科醫療機構的增強之路》,分享了北京茗視光眼科的品牌主張、發展路徑和增強路徑啟示三方面內容。
北京茗視光眼科執行院長、聯合創始人 于泓
北京茗視光12年專注近視手術,以博導團隊為引領,以屈光性疑難病例解決方案為技術抓手,不斷技術創新,目前可提供兩大類五大項20種精準個性化近視手術方案。于泓提出:人才是品牌增強的核心,要做好戰略定位和文化氛圍營造。
“作為門頭溝區的主要產業發展陣地,門頭溝園正在向綠色高質量發展進行轉型。”中關村門頭溝園管委會主任助理孫超在大會期間介紹稱。
中關村門頭溝園管委會主任助理 孫超
據了解,門頭溝園為契合綠色高質量發展對園區進行重新定位,重點發展包括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及以心血管方向為主的醫療器械三大產業,重點打造長安街沿線上的專精特新產業集群。
“門頭溝作為新老區轉型的代表區域,有著城區的位置、景區的環境、郊區的成本、新區的機遇和老區的熱情,希望通過AI+醫療的資源結合,助力醫療健康產業進一步發展。”孫超如是說。
AIGC賦能醫療產業發展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AIGC(即生成式AI)正在改變醫療行業的許多方面,為醫療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新華網客戶端健康頻道副主編 李曉雨、《多模態大模型: 技術原理與實戰》作者彭勇、輕松集團執行副總裁馬孝武、華為戰略研究院王巍、樂薦健康科技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程濤、矩陣資本管理合伙人范譯陽、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周曉光
“實際上,我們的想象永遠會滯后于科技的發展。”《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原理與實戰》作者彭勇表示,目前,國內外很多投資人也都在All in人工智能,AIGC已經在多個行業落地,例如IT從業者在開發期間利用AIGC大大提升開發效率,一些問答的場景、質檢的場景等,AIGC的落地效果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輕松集團執行副總裁馬孝武表示,輕松集團一直以來都在擁抱前沿技術,近日集團自研的大模型“輕松問醫Dr.GPT”全面升級,應用場景在為用戶提供全面健康管理支持的基礎上,拓展了醫護端診療技術賦能的能力,為醫療決策提供了更高效和全面的視角。輕松健康也發布了基于該大模型研發的七大應用,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及用戶群體的特定需求。未來,輕松集團將持續加強技術布局,為用戶提供更為全面且精準的健康管理服務,為醫療行業的進步貢獻輕松的一份力量。
華為戰略研究院王巍表示,目前國內高質量的開放的行業數據集、醫學行業術語集的標準化在大模型的訓練應用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未來相對于英語體系,針對醫療健康領域的中文大模型建設,仍要奮起直追。
樂薦健康科技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程濤表示,從臨床醫學視角來看,目前在醫學行業關注度較高的是AI醫生或者輔助診斷方向。相信未來整個醫療大模型的能力可以解決5~7年資質醫生所面對的大多數問題。從預防醫學視角來看,通過智能硬件,盡早地去發現身體的病變,這樣對于人類整個健康而言都會有更大的推進作用。
矩陣資本管理合伙人范譯陽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動員全社會落實預防為主方針。因此,健康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AIGC在健康管理方面是否可行,市場會給予它驗證,那時候可能就是最好的投資時機。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周曉光表示,AIGC和產業的結合其想象空間是無限的,幾乎所有的高校和院系都在結合AI賦能包括醫學在內的各行各業。因此,人工智能一定能為醫藥產業帶來更大的發展。
診療康復一體化 按下康復“加速鍵”
腫瘤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患者不僅需要得到準確的診斷和治療,還需要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得到全面的康復和護理。正因如此,診療康復一體化也成為腫瘤診治康領域的重要趨勢。
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北京睡眠與健康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陳玉梅、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院綜合康復科主任魏鵬緒、圣元元動力總裁穆兆曦、翔宇醫療技術總工程師馬登偉、鹿鹿通健康科技聯合創始人賈志壘、大醫-商業化拓展集團總裁吳夢真、醫療健康行業專業投資人肖恩大俠
在腫瘤治療中,診療康復一體化如何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與會嘉賓分享了他們的觀點。
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院綜合康復科主任魏鵬緒表示,目前國內的腫瘤康復流程,基本是術后或其他治療之后的腫瘤患者來康復科就診做康復。比如腦部腫瘤患者,在做完腦部手術,出現癱瘓或者其他并發癥后,才會選擇到康復科進行治療。腫瘤康復得到重視的標志,應當是腫瘤專科醫生意識到康復的重要性,并且主動的介入康復。
圣元元動力總裁穆兆曦表示,圣元集團通過國家級的醫學檢測機構,可以專門為癌癥患者做人體營養素全檢,做到一對一的腫瘤患者的精準營養管理,從營養上盡可能保證患者正常細胞代謝。
翔宇醫療技術總工程師馬登偉認為,實際上癌癥的康復,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種癌癥的治療方法以及康復方法都是有區別的,翔宇有癌癥康復的整體解決方案。
鹿鹿通健康科技聯合創始人賈志壘表示,通過醫聯體模式,讓腫瘤患者能夠享受到可觸及的醫療資源,與此同時,來自家庭的溫暖對于延長腫瘤患者生命周期也是至關重要的。
大醫-商業化拓展集團總裁吳夢真介紹了有關數據,中國每年新增癌癥患者457萬人,全世界每4個新增的癌癥患者中就有一名中國人。大醫集團更專注在癌癥治療,但癌癥前期的診斷和后期的康復直接關乎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所以診療和康復從來就不可割裂。
作為30年來聚焦在癌癥治療上的民族企業,大醫集團不僅關注治療,也意識到治療和前后端都有很大的關系。如何讓康復怎么更有效,吳夢真認為,要倒推前端,早診早篩是關鍵,也讓精準治療成為可能,而精準治療手段也會直接影響后期康復的效果。例如,不是必須手術的情況下,選擇開刀手術,無論是傷口愈合還是后期營養都是大問題,如果選擇的是微創或者無創放療的手段,患者的康復方式就簡單很多。
目前癌癥有三大治療手段,化療、手術和放療,在國際上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放療在腫瘤的治療比例當中使用率普遍超過70%,甚至接近80%,但在我國還遠遠落后,僅僅只有25%。
在癌癥作為慢病進行管理的全球趨勢下,這一數據顯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吳夢真呼吁,希望腫瘤診治康鏈條上的同道們,多多傳遞這些信息給患者,事關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患者后期的生存時間、生存質量。
醫療健康行業專業投資人肖恩大俠表示,在癌癥治療中,有時通過手術治療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收益,這個時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做相應的評估。目前國外也出現一些成本更低、效果更佳的創新材料以應對在手術治療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
成果轉化加速產醫融合
醫學創新轉化是指將醫學領域的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多個環節,包括研發、臨床試驗、監管審批、市場推廣等。因此,醫學創新轉化對于推動醫療技術的進步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健康凱歌總編輯申佳,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王京,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管委會副總經理李海濤,加科思藥業高級副總裁丁瑜莉,唯邁醫療CTO解菁,昆玉凱歌、崐玉資本合伙人尹先凱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王京表示,目前在醫學創新的痛點和難點,首先在于原創性的成果非常急缺;其次,要挑選有技術背景、有能力的專業專科技術經理人去支撐醫學創新成果轉化工作;第三,醫療機構在院內有意識地去培養和資助一些創新成果項目。
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管委會副總經理李海濤表示,管委會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主要發揮資源粘合劑的作用,為企業端及醫院端建立溝通渠道及穩定的信息流通機制,協助供需端進行高效對接,起到鏈接橋梁作用。
怎么當好這個橋梁?李海濤介紹,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動舉辦,包括如智算醫學大會、成果轉化專題會等大型會議或小型沙龍的舉辦,增加各方合作交流機會。二是推進園區企業、科研機構與醫院共建“研聯體”,以機制促發展。用好首醫系資源,結合園區有基礎的CAR-T藥物研發、心血管耗材、神經疾病等藥械研發,在腫瘤、神經疾病、心血管等專科領域,積極推動園區科研機構、企業與市屬及區屬醫院結合,增強對藥械企業臨床試驗方面的服務能力,同時推動醫院創新源頭的成果轉化。三是組建產業研究院,培養園區成果轉化技術經理人團隊,提升成果轉化能力,充分發揮社團組織的靈活性與凝聚力,鏈接各方資源。
加科思藥業高級副總裁丁瑜莉表示,在腫瘤新藥研發領域,一些國內企業已走在行業前列,但在腫瘤新藥的臨床研究領域如何能產生高水平的,能夠被國際監管機構所接受的臨床研究數據,這依賴于跟國內臨床研究專家的緊密合作。如何具備全球視野能夠去領導多國多中心研究,也是亟待提高的痛點之一。
唯邁醫療CTO解菁表示,對于醫學創新轉化諸多痛點的形成,歸根結底是各方價值體系的不同。無論是高校還是醫院,對于創新的評價維度主要還是以學術價值維度為主;而企業在學術價值維度之下還要增加臨床的應用性,在這一過程中,便會出現一些分歧。但他也認為,互相理解和互相妥協(包容),可以讓多方達成一致,共同前進。
昆玉凱歌、崐玉資本合伙人尹先凱表示,一些創新項目在拿到第一輪投資前,都需要付出不少的資金成本來進行實驗,而目前,創新項目在第一輪投資前的資金供給并不充足。希望未來政府與社會資本能更關注早期階段的創新,更好幫助科學家與企業度過醫療創新的早期艱難階段。
深化戰略合作 共謀發展新篇
大會期間,中關村門頭溝園管委會分別與主辦方健康凱歌以及6家AI+醫療行業的企業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旨在深化各方合作,共同開啟新的篇章。健康凱歌將整合相關醫療產業資源,以數據分析、活動導入等方式助力門頭溝醫療器械產業。通過此次簽約,希望未來健康凱歌和中關村門頭溝園管委會一起攜手前行,帶領醫健行業的各企業共同發展。
同時,6家“AI+醫療”項目擬落地門頭溝區,中關村門頭溝園將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良的投資環境和服務,共同促進門頭溝區“AI+醫療器械”產業進一步發展。
隨后,主辦方健康凱歌與國際醫療健康博覽會黑科技創享聯盟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簽約旨在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推動醫療大健康行業的技術交流和市場合作。
簽約儀式的最后,由主辦方健康凱歌宣布,中國健康產業指數實驗室正式成立。中外傳播智庫理事長劉志明、健康凱歌創始人CEO李成凱、圣元元動力總裁穆兆曦、健康凱歌總編輯申佳、世研指數總經理張曦、健康凱歌副總裁王瑤共同為實驗室的成立揭牌。
大會最后一個環節,是2023年度醫健杰出雇主排行榜的頒獎典禮。2023年,醫健行業經歷了巨大的挑戰,行業震蕩不斷。在困境之中,醫健企業堅守初心和使命,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積極關注員工發展,與員工攜手共進,共同面對困難。
健康凱歌發起了“2023年第三屆醫健杰出雇主排行榜”評選活動。經過數月的企業征集和公眾投票,活動累計訪問量達到了驚人的207萬+,總票數高達190萬+。這份榜單上的每一個企業,都是醫健行業從業者用自己的選票投出來的。這不僅僅是對企業的肯定和鼓勵,更是對行業內的良心企業的表彰和敬意。
現場領導、專家作為頒獎嘉賓為上榜企業代表頒獎,大會在熱烈氣氛中結束。
獲獎名單詳情:揭曉┃2023年度醫健杰出雇主排行榜榮譽名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