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賦能校園安防,“云之盾”筑校園安全之盾
2024/11/15 21:40:50 來源:搜狐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聚焦提高校園安全水平實際需求,云之盾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深度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智防建設,全力打造內外結合、整體防控、科技助力的校園安全防控系統“云之盾AI預警系統”。“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小學生的成長和教育是當前政府、學校家長和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校園暴力和一些意外傷害事件的頻發,讓家長和學校防不勝防,也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和諧的音符。因此,“平安校園”建設被政府和學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也是家長的迫切需求。在校園安全建設的高潮中,各方規章制度日趨明確,平安校園建設正逐步走向智安校園。以案為鑒,校園安防問題亟待解決
2019 年9月2日,湖北省恩施市發生一起惡意傷人事件,犯罪嫌疑人持刀刺傷10名小學生(其中8名小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隨后被該校教師制服。
2024年10月13日,安徽淮南鳳臺縣某學校發生一起校園暴力事件,13歲男生在宿舍內遭五名同學霸凌,被毆打致死。
2024年10月15日,山西晉中靈石縣一年級學生遭到7個同學霸凌,被群毆致滿嘴鮮血。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暴力事件,一次次刺痛著公眾敏感的神經,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顯示,在全球各國,普遍存在校園霸凌現象,每年約2.46億學生遭霸凌,平均每3個學生里就有一個。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而未成年作為社會弱勢群體,在未掌握足夠保護自己的能力之前,更需要從社會層面予以幫助。
校園霸凌逐漸低齡化、泛濫化,其背后折射出來的管理失范、制度失靈也成為了輿論場聚焦的重點,除了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彌補相關法律空白外,加強校園監管,利用一系列輔助措施提前預防、監測,從源頭上杜絕惡性事件的發生,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夯實智能防控,推動傳統校園安防智能化轉型
在現如今傳統校園安防模式物防、人防的基礎上,更應強化以科技賦能保障校園安全。2022年6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批準發布并正式實施《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要求》(GB/T 29315-2022),強調加強校園安全防范系統建設,指出校園安全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為重點,進一步提升校園、社會少年兒童的安全防護水平,充分發揮“科技+人力”作用。
聚焦提高校園安全水平實際需求,云之盾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深度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智防建設,全力打造內外結合、整體防控、科技助力的校園安全防控系統“云之盾AI預警系統”。“云之盾AI預警系統”由“敏感人員預警系統”、“校園霸凌行為監測系統”以及“中小學生情緒感知干預系統 ”三大系統構成,分別從外部風險防控、內部實時監測以及心理分析干預這三個層面來構建與之對應的針對性舉措,從而構建起一套完整全面的校園安全智能防控體系,以此大力推進校園安防規范化、標準化、智能化建設,全面提升校園安防能力水平,推動傳統校園安防智能化轉型。
敏感人員預警系統,切實把好校園安全第一道“關口”
云之盾結合了當下最先進的人臉識別算法。當識別到敏感人員(如具有暴力傾向、犯罪前科或精神異常者等)在校門附近出現時,可自動預警,方便安保措施有針對性的展開。減少涉校惡性事件的發生,為學生安全保駕護航。
敏感人員預警系統集人員識別與分類、行為分析與預警、實時監控與報警以及數據存儲與分析等多功能于一體。與此同時,敏感人員預警系統協同校園安保系統與公安部門,與視頻監控系統、報警系統等進行集成,形成一個完整的校園安全防控體系,提高校園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將監測到的敏感人員信息及時上報,與公安部門的數據庫進行對接,實現信息共享和互通有無,提高對敏感人員的管控能力和防護力度。同時,公安部門也可以根據系統提供的信息,加強對校園周邊的巡邏和治安管理,為校園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校園霸凌行為監測系統,讓監測無死角
數據顯示,在我國,約23%的中小學生卷入校園欺凌,在這些遭受欺凌的孩子中,僅有27.2%的家長懷疑或發現孩子遭受欺凌。防霸凌系統主要針對校園霸凌事件多發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有效監測和防范。霸凌事件往往發生在課間休息時間、午休時間、沒有老師看管的活動課時間以及上下學途中;高發地點包括學校廁所、操場、學生宿舍、學校門口、樓道和教室等。
云支點推出云之盾校園霸凌行為監測系統,主要針對校園霸凌事件多發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有效監測和防范,特別是在一些不便安裝監控的地方,采用音頻特征智能識別技術對聲音進行感知、分析和識別。通過聲音信號采集與聲學模型訓練匹配等手段,將采集到的聲音電信號進行特征提取,從而對一些語言攻擊行為,如侮辱性言語、謾罵、威脅,以及語言呼救等敏感音源精準捕捉,一旦檢測到這些敏感音源,系統會立即啟動報警機制,以最快的速度將相關情況上報給安保人員。安保室的可聯動語音終端設備會立刻響應,以便安保人員及時處理,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中小學生情緒感知干預系統,從“心”出發
動作與行為可以被輕易察覺與監測,但是心理問題卻往往在事后才被發覺與觀察,目前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現與處理有著嚴重的滯后性,往往在產生惡劣的后果之后,才能追根溯源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青少年抑郁障礙的患病率約為 5%-12%,全球每年約有100萬青少年自殺死亡,自殺是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因。
中小學生情緒感知干預系統主要借助高清攝像機對面部表情進行分析,實時捕捉學生在不同場景下的面部表情變化,從細微的神態中洞察他們內心的情緒狀態。當系統檢測到有學生長期處于心情低落狀態或存在抑郁傾向的表情特征時,會及時發出預警,提醒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介入。系統提供線上專業心理咨詢師,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交流,通過專業的心理評估工具探尋情緒背后的原因。
學校還可以利用情緒感知干預系統的數據,對學生的整體情緒狀況進行分析和評估,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通過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團體輔導活動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和心理韌性,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心理氛圍。
多措并舉,構筑校園安防全方位防護網
云之盾通過“敏感人員預警系統”、“校園霸凌行為監測系統”以及“中小學生情緒感知干預系統 ”三大系統,多措并舉,切實加強校園智能安防建設,努力構建校園智能安防安全長效機制,時刻繃緊校園安全防范之弦,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促進校園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政策的推行與落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