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律所榮膺律新社“2024年度杰出社會責任品牌律所”獎項,以法律彰顯雷鋒精神
2025/2/24 17:26:27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月22日,由律新社主辦的“第三屆法律服務業品牌發展論壇暨律新社2025品牌盛典”在上海隆重舉行。2月22日,由律新社主辦的“第三屆法律服務業品牌發展論壇暨律新社2025品牌盛典”在上海隆重舉行。本次盛典以“加油·置頂熱愛”為主題,旨在持續凝聚各界共識,鼓舞行業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全國300余位法律界杰出人士及專家學者共同出席,探討法律行業的卓越之道。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在明律所”)注重踐行公益和社會責任,通過規劃與制度、組織與運營等舉措,憑借其在行政法領域的卓越實踐及行業標桿價值,從全國數百家參評律所中脫穎而出,榮膺“2024年度杰出社會責任品牌律所”獎項。律所主任楊在明代表領獎并發表主題演講,向行業展現了行政法律服務的社會價值與豐碩成果。
公益作為專業人士必須承擔的責任,也是法律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行動,其折射出律所獨特的文化底色、組織管理能力和品牌影響力。楊在明表示,在明律所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大公益”的服務理念,持續專注于以征收為主的行政法律服務活動,并在“只為被征收人服務”的理念引領下,將行政法律服務與社會公益深度融合,重塑行政法律服務的價值內核。
“相較于常規的民商類訴訟,以行政法解決爭議的形式則擁有更扶弱扶貧的色彩和更寬廣的視角。小至數萬、大至上百億標的額的大案件,都能通過行政訴訟的路徑,將案件受理費降至50元,行政法律服務的杠桿效應不僅減輕了老百姓的訴訟成本,也降低了案件的舉證難度和相應風險”,楊在明說:“70%~80%的民商事案件都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法來介入,這就給我們在明律師提供了進一步深入踐行社會責任、彰顯法律向善的舞臺。”
2016年,基于在明律所成立以來的公益精神和行業實踐,在明律所被授予全國首家“雷鋒律師事務所”稱號。此后,在明律所始終將雷鋒精神融入法律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從公益普法到助殘幫扶,從社會爭議調解到立法建議,在明律所將“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最終目的,盡全所之能,持續以專業推動社會價值再造。
2024年,在明律所通過立法研討、公益活動、升級法律產品等途徑,持續踐行社會責任。在專業領域,在明律所積極與多個高等法律院校保持交流與合作,參與學科建設、立法建議等學術研討會,主動輸出實踐經驗,推動良法的制定與完善。除向《治安管理處罰法》等修訂草案提出建議外,《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的修改意見稿亦經十余名在明律師共同起草,最終通過著名的行政法學專家推薦給了立法組。
為了進一步實現專業與公益的雙向傳遞,在明律所發起了“咨詢即公益”的活動,每當在明律師或市場人員引領、幫助委托人完成一次事宜咨詢,在明律所將捐出2元錢,用以資助和免除律所內參與法律援助、涉貧困地區、貧困群體和具有行業(或社會)示范效應等特殊類型案件的代理成本,以此加強各部門成員集體參與感,提升每位律師個體對公益的踐行意識。尤其“百城行·全國普法”活動以專業力量探索公益新路徑,對推進法治基因在鄉村振興、弱勢群體保障等縱深領域亦有著顯著的影響。
“法律的價值不僅在于解決糾紛,更在于推動社會進步;在明律所的目標也不止步于個案勝訴,更在于對行政行業生態的積極建設。我們希望能以自己的專業所能,鏈接更廣泛的法律資源,持續貢獻解決社會行政法律問題的系統性建設方案。”楊在明補充說。
這些活動及理念的創新,不僅破解了法律資源供需不平衡的困局,更在行政法治的行業生態中培育出向上向善的內生動力。自2012年創立以來,在明律所從“小而精”的行政法專精領域出發,逐步構建起覆蓋全國30余省市的法律服務網絡,累計代理行政類案件近3萬件,服務客戶超百萬人,幫助客戶挽回經濟損失數億元。在法治中國的宏圖下,以在明律所為代表的行政法律人正以專業與擔當,航行在奔赴公平正義的星辰大海中。未來,在明律所將繼續秉承雷鋒精神,為中國行政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