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時期家電工業穩步增長 未來仍面臨嚴峻挑戰
2010/12/21 22:00:5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一五”時期家電工業穩步增長 未來仍面臨嚴峻挑戰“十一五”成績斐然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家電工業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5年。這一時期家電工業既經歷了全球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的繁榮發展時期,也經歷了金融危機對行業發展的巨大沖擊。得益于我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大環境以及政府“家電下鄉”等多項拉動內需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國家電工業實現了快速、穩步的增長。
“十一五”時期家電工業的產業規模穩步增長。2009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為3133個,比“十五”期末增長59%;從業人員達102萬人,比“十五”期末增長22%。
2009年家電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433億元,完成工業銷售產值7043億元,其中出口交貨值2008億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85%、80%和33%。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16.6%。2009年截至今年11月,家電工業完成利稅總額449億元、利潤總額295億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141%和178%。
金融危機爆發前受全球經濟需求旺盛的拉動,家電工業的出口額、進出口貿易總額與順差額均保持兩位數字的增長,2008年出口額達到355億美元,2009年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額比上年下降13%,但出口額仍達到30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1%;2006-2009年年均增長率為10.8%。進口額21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7.6%;進出口貿易總額329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47%,貿易順差額286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6%。
2009年,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主要產品出口量仍比2005年有大幅增長,其中壓縮式電冰箱2009年出口量比2005年增長52%,年均增長率11%;洗衣機出口量比2005年增長44%,4年間年均增長10%;空調器出口量比歷史高點2007年大幅回落,比2005年下降了4%。
2009年小家電產品的出口額合計13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2%,年均增長11%。
“十二五”仍面臨嚴峻挑戰
過去我國家電工業以大規模低成本制造獲得競爭優勢,大量的資源投入和高度的外貿依存有效地支撐了我國家電持續高速增長,但這種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十二五”時期,家電工業將面臨制造成本上升、國際競爭環境變化、技術升級壓力和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嚴峻挑戰。
家電工業在“十二五”時期將首先面臨制造成本上升的挑戰。“十一五”時期,家電工業制造成本已呈上升態勢,包括土地成本在東部沿海地區快速上漲,勞動力成本趨高并出現結構性短缺現象,原材料平均價格居于歷史最高水平,節能環保要求的提高也抬升了成本。“十二五”時期,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改善環境和提高社會福利壓力的增大,人口老齡化的來臨,土地、原材料、勞動力、水電等各類要素成本還將進一步上升。
“十二五”時期,家電工業還將面臨國際競爭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挑戰。近些年,我國家電出口規模擴大造成了和貿易對象國的摩擦,針對我國家電產品的反傾銷案件增加,技術貿易壁壘增多,國際貿易環境日益嚴峻。此外,越南等發展中國家的低勞動力成本優勢將吸引國際家電大公司將一些低價位產品轉移到這些國家。一些中高端產品則轉移到臨近發達國家的墨西哥、土耳其、東歐等地。“十二五”時期,我國家電產品將面臨來自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激烈競爭。此外,人民幣的升值還會使我國家電工業成本優勢減弱。
家電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是否能夠快速提升以滿足市場競爭和消費結構變化的要求,將對于家電企業形成巨大挑戰。“十二五”期間我國家電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有望快速提升,但總體上仍難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國際著名家電企業的技術水平也在提高,開發出新的技術,客觀上要求我國家電企業必須快速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我國家電工業還將面臨國際需求放緩,尋找新的需求增長點的挑戰。隨著出口市場增長趨緩,家電企業需要通過改善出口產品結構,增加自主品牌比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同時必須將發展戰略轉向國內市場,通過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滿足國內城市市場消費升級和農村市場消費普及的需要,挖掘新的增長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