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十二五”冶金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機遇分析
2010/12/28 19:02: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十二五”冶金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機遇分析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十二五”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要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步伐,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特別提出著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集中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新的增長點。而作為傳統產業的鋼鐵工業,在“十二五”同樣面臨一場轉變產業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鋼鐵行業轉型發展呼喚高端制造
時下,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初露端倪,明確了發展思路,其中包括控制產能過快增長,加快落后產能退出;優化鋼材品種結構,增強產品競爭力;促進企業聯合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產業升級;立足世界經濟一體化,實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戰略;打造健康完整的產業鏈,適應鋼鐵行業發展需要;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等。
從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思路來看,冶金裝備制造業同樣需要轉型,適應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從目前我國鋼鐵產業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落后產能過多、環保壓力大、行業效益差、產業集中度低、技術創新滯后、研發能力弱等。這些問題與冶金裝備緊密相關,鋼鐵企業的低水平裝備重復建設,高水平裝備不足,造成鋼鐵企業產品雷同,缺乏特色,部分產品過剩。2009年底,國內熱軋板帶材生產能力已達到3.6億噸其中窄型5550萬噸,中寬型2420萬噸,中厚型7590萬噸,寬型2.09億噸,裝備水平現代化機組占生產能力的份額逐年增加,已出現重復建設的現象,應予以重視。
《鋼鐵產業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則要求力爭在關鍵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端產品研發、生產和應用技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環保裝備上,盡管這些年有了較大的發展,但與“發展低碳經濟、倡導綠色發展”要求相比,就鋼鐵業目前的狀況而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業實現低碳、綠色發展,要不斷推進開發設計資源利用高效化、生產過程集約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的先進工藝技術;加快推行清潔生產,狠抓重點企業節能降耗和減排治污,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要實現這一目標,都需要先進、高效的冶金裝備,這為冶金裝備制造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鋼鐵工業屬于傳統產業,但其轉型發展需要大量現代化的先進高端裝備。在我國現有的冶金裝備中,確實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裝備,但屬于自主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并不多,而且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和部件仍依賴進口。此外,目前我國還有一批鋼鐵企業的冶金裝備處于中低端水平,因此鋼鐵這一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和技術進步,必須依靠先進的、高端裝備來支撐。
鋼鐵企業要想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就要求在“十二五”期間現有的大中型企業和新建企業積極推廣高溫高壓干熄焦、燒結余熱利用、燒結煙氣脫硫、高爐爐頂余壓發電和干法除塵、轉爐煤氣回收利用、鑄軋一體化技術裝備等。在沿海的大型鋼鐵企業,還須建設發展新能源的風力發電裝備。從采礦、燒結、焦化、煉鐵、煉鋼到軋鋼以及鋼鐵企業動力系統的許多裝備,都亟待技術優化、裝備完善和升級換代。其中,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設備,主要有彩色涂層鋼板成套生產設備、高精度熱連軋成套設備、高精度冷連軋成套設備等。這些均為冶金裝備制造業搭建了新的發展平臺。可見,用國產化高端裝備武裝鋼鐵業,冶金裝備制造業“十二五”任務艱巨。
高端裝備國產化須打破瓶頸
實現我國重大冶金裝備的完全國產化,還有一系列瓶頸有待突破。如在國產重大裝備制造的關鍵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中的部件,像密封件、液壓潤滑件和特種設備要求的軸承、閥門等,尤其是冶金裝備的各種計量儀表、自動化控制設備的質量、精度和可靠性,亟待全面改進和增強。
從“十二五”鋼鐵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來看,其中之一是著力解決資源保障不力的瓶頸,扭轉目前過多依賴進口資源而被人控制的局面。近年來,我國鐵礦勘查投入急劇增加,鉆探工作量、坑探工作量與從業人員都達到新高,鐵礦勘查相繼取得重大突破,大批礦山正在規劃建設中。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和資源國情來看,我國鐵礦需求將在較長時期內持續維持較高水平。只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已探明的資源,完全有可能迅速擴大產能,大幅增強國內鐵礦石供應能力。因而,礦山機械裝備需要跟上。時下,我國的礦山冶金裝備發展還不能適應礦業發展的需要,大型、高效的礦山開采裝備有待開發研制。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礦床的開采技術難度較大,同時大都是貧、細、雜等多金屬共生礦,選礦難度大致使流程復雜。而且礦山裝備技術水平總體上落后于發達國家,大型成套設備控制與監控、監測的自動化程度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勞動生產率低。上述這些問題,對我國冶金礦產裝備制造業來說是一大挑戰,也是一大機遇。我國冶金礦產裝備制造業在“十二五”期間應在選礦關鍵技術和成套裝備上加大研發力度,提高我國冶金礦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實現冶金礦產資源的集約化、高效化開發利用,用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形式開展對冶金礦產資源安全高效采礦、選礦、安全和環保的重大共性、關鍵和前沿技術的聯合攻關,突破高效、節能、低耗、低排放產業核心技術。
高端化發展是轉型的突破口
在“十二五”期間,發展高端制造產業,將成為冶金裝備制造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突破口。時下,一些冶金裝備制造企業確定了高端化發展目標以促進轉型。
一是推動發展戰略的轉型。一批重型冶金裝備制造企業將自己的發展戰略定位于“高端技術、高端產品、高端客戶、高端市場”“四個高端”。圍繞高端,逐步實現由“投資型”增長模式向“效益型”增長模式轉變,由“內銷型”市場格局向“全球化”市場格局轉變,由以“加工制造增值”為導向向以“技術服務增值”為導向轉變,從“傳統組織結構”向“優化的組織結構”轉變。企業重點實施戰略體系布局、研發體系布局、國際化營銷體系布局、核心制造體系布局、客戶服務體系布局,構筑大型化、重型化、集成化、成套化、低碳化的產業發展的格局。
二是推進制造體系的轉型。一些冶金裝備制造企業持續推進技術改造,加快實施以世界大型先進裝備制造為核心的“新重機”工程,通過一系列大規模、高起點的技術改造,構建一個包括冶煉、鑄造、鍛造、熱處理、機加工在內的全新的高端制造工藝體系,以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制造優勢,有效帶動企業新一輪產品結構的調整。
三是推進產品體系的轉型。根據鋼鐵行業低碳、綠色、環保等發展方向,以綠色思維開發高端節能減排冶金裝備,為我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冶金設備制造、工藝設計和管理,應不斷創新生產工藝、結構工藝、系統組裝工藝,努力實現從制造技術到基礎數據,再到核心關鍵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為提升裝備制造水平、加快大型設備國產化提供有效支撐。
時下,不少地區把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十二五”期間一項重點,其中包括冶金裝備。如山西提出大力提升焦化、冶金等傳統支柱產業裝備水平,“十二五”末力爭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并結合鋼鐵、汽車、紡織等大產業的重點項目,推進裝備自主化,提升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等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
湖南省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先進裝備制造業打造成湖南工業的“超級航母”,根據該省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將重點發展中高端工程機械裝備、高檔數控裝備、大型冶金、礦山設備等8大領域。
吉林“十二五”著力打造若干世界領先的產業高地,對冶金、建材等產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向高端、精品、低碳、集群配套、深加工方向發展,推動工業向高端化、規;、集群化轉變。長春市工信局制定的《長春市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四大重點領域和22個重點項目,在冶金領域重點發展大噸位電爐制造業。
還有不少地區,根據國際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的發展趨勢,以電力、石化、冶金行業為代表的重大技術裝備正朝著超大型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大型高端冶金設備制造,作為“十二五”發展的重點,將加速我國鋼鐵從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