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間我國制糖工業發展較快
2011/4/1 16:56:4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制糖工業發展較快“十一五”期間,我國糖業有了較大發展。食糖生產與消費大幅增加,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提升;產業布局漸趨合理,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加;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生產集中度逐步提高;節能減排初見成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糖業正在形成;科技進步步伐加快,行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食糖消費增長明顯,以國產糖為主、進口糖補充不足的市場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食糖生產和消費大國之一,食糖產量位居世界第三位,消費量居世界第二位。
2009/10年制糖期,我國食糖產量1073.83萬噸,比2005/2006年制糖期增加21.8%;食糖消費量1379萬噸,比2005/2006年制糖期增加28.9%;銷售收入576.64億元,比2005/2006年制糖期增加41.7%;糖料種植面積2412.76萬畝其中甘蔗2202.22萬畝,甜菜210.54萬畝,比2005/2006年制糖期增加14.8%。
“十一五”期間,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兼并重組進展順利,食糖生產向優勢地區轉移加快,基本形成了廣西、云南、廣東湛江和新疆四大產糖基地,全國食糖供應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我國糖業初步完成了東糖西移的戰略調整,產糖省區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甘蔗糖產區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海南及鄰近省區;甜菜糖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龍江、內蒙古及鄰近省區。從區域結構看,主產糖區廣東、廣西、云南、海南、黑龍江、新疆六省區食糖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達98%。同時,多種經濟成分共存、多元投資主體的產權結構逐漸形成,以大型骨干企業為核心,以資產為紐帶的大型糖業集團發展迅速,食糖生產企業集團由“十五”期間的200多家減少到2009/10年的49家,產業集中度有較大提高,極大的改善了糖業的經營狀況,提高了行業競爭力。
以糖料種植和食糖加工為內容的制糖業,是與農產品聯系最緊密的加工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糖業的發展對幫助老少邊窮地區4000萬糖農脫貧致富、40萬產業員工就業、有效解決“三農”問題以及保持邊疆地區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1年我國鋼鐵工業需求出現5大亮點
- 下一篇:2011年MBA教育市場競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