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醫藥行業進出口現狀分析及相關建議
2012/1/6 16:03: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醫藥行業進出口現狀分析及相關建議一、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醫藥品出口主要特點
(一)月度出口額上半年持續回落,8月份以來出口值保持穩定。今年上半年山東口岸醫藥品月度出口額呈現持續回落的狀態(2月份受春節假期影響,出口值下滑更加顯著),6月份當月出口值為6679萬美元,下降16.6%,環比微降3.8%;7月份出口值迅速反彈至8499萬美元,8月份以來月度出口值穩定在7000萬美元左右,10月份當月出口值為6903萬美元,同比增長16.4%,環比下降8.1%。
(二)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為主,加工貿易出口快速增長。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醫藥品6.9億美元,下降1.1%,占同期山東口岸醫藥品出口總值的90.4%;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0.7億美元,增長49.9%,占8.8%。
(三)外商投資企業超過6成,私營企業出口小幅下降。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醫藥品4.7億美元,增長6%,占山東口岸醫藥品出口總值的61.8%。同期,私營企業出口1.5億美元,下降3.8%,占19.5%;國有企業出口1.3億美元,微降0.1%,占16.9%。
(四)歐盟、美國、印度為主要出口市場。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對歐盟出口醫藥品2.4億美元,增長18.3%;對美國出口1.2億美元,下降15.5%;對印度出口0.7億美元,下降0.8%,對上述3個市場出口合計占山東口岸醫藥品出口總值的56.1%。此外,對日本出口0.6億美元,增長22.4%;對東盟出口0.3億美元,下降27.8%。
(五)醫用敷料出口快速增長,非制劑抗菌素、維生素C出口下降明顯。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出口非制劑抗菌素1.1億美元,下降20.2%,占山東口岸醫藥品出口總值的14.5%。同期山東口岸出口醫用輔料0.9億美元,增長85.9%;出口維生素C0.7億美元,下降43.6%。
二、當前制約我國醫藥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一)產業鏈中低端產品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借助在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環保成本等優勢鑄就的織造成本優勢,使得國內醫藥產業低端的原料藥、中藥材等初級加工產品以及低端的醫療器械制造等突飛猛進,出口結構中,初級產品的比例遠高于高毛利的高端藥品和大型醫療器械。在出口總量增長的同時,我國部分大宗原料藥價格仍處于較低水平,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能持續擴大,原有平衡被打破,引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其中,維生素C因新產能加入,國際市場供求關系進一步惡化,出口價格直線下降;由于印度對我國青霉素工業鹽和6-APA實施反傾銷調查,銷售競爭集中于產業鏈下游的阿莫西林和氨芐西林上,市場供大于求,價格競爭激烈;前期價格較為穩定的維生素B12走勢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主要生產企業通過降低成本和技術升級,產能增加,市場供求關系也將失衡,供大于求將進一步加劇。國內市場的同質化競爭是制約我國原料藥出口價格難以上漲的主要因素。
(二)產業升級面臨較高的技術門檻。從全球制藥產業格局來看,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大型原研藥企業處于醫藥產業鏈的最高端,全球性仿制藥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中段,我國制藥企業在全球分工中主要是利用成本優勢并付出環境代價,向歐美、日本和印度制藥企業提供原料藥,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目前,中國制藥企業面臨全球仿制藥市場蓬勃發展和全球“研發&制劑”全面大規模轉移的歷史性機遇,有望參與并分享規范市場制劑的高容量和高盈利。但與全球仿制藥企業相比,我國藥企在生產工藝、輔助材料、新技術、創新劑型等方面有相當大的技術差距,克服技術門檻、實現整體技術突破將是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
(三)貿易摩擦阻礙我國藥品出口。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針對我出口醫藥品的國際貿易摩擦已經呈現常態化。據悉,今年上半年,我國醫藥產品遭遇的貿易救濟案件總量已超過2009年和2010年發案量的總和。截至2011年6月,有2起往年對華貿易救濟案件公布了終裁決定,分別是印度對我青霉素工業鹽及6-APA反傾銷調查和阿根廷對我一次性注射器反傾銷調查[1]。此外,還有美國、印度、歐盟、墨西哥等對我出口的醫療器械等產品采取貿易救濟調查。貿易案件總體呈現涉案產品出口金額較高、調查主體向長期競爭激烈的產品集中、多家國內龍頭企業成為被告的特點,主要貿易救濟手段已從保障措施和反傾銷擴展到反補貼和337調查。
(四)成本上升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在通脹預期背景下,糧食、水、電、煤、汽等上有原輔材料、動力成本價格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2011年起“十二五”規劃對節能減排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各地政府重視民生問題紛紛調高本地薪資水平,新版藥典與新的GMP標準是企業再次面臨藥品生產改造升級壓力;自2008年以來,由于自然氣候的影響,中藥材種植嚴重減產,以上諸多因素導致醫藥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加上海運費用增加以及近期人民幣匯率的升值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我國醫藥外貿企業處于微利化狀態,利潤率持續在低水平徘徊制約了企業的市場開拓、轉型升級和技術開發能力。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原料藥產業后續升級,大量國際品牌藥專利的到期對國內醫藥企業提供巨大的市場機遇。在國際市場上,我國以原料藥出口為主導,一直處在全球產業價值鏈最低端,仿制藥的力量相當薄弱。據不完全據不完全統計,2011~2015年,全球將約有價值770億美元的藥品專利到期,失去保護的專利藥將釋放出巨大的市場空間。我國95%以上制藥企業為仿制藥企業,且品牌仿制藥占本土藥品市場份額的60%。大批專利藥集中到期,對國內醫藥企業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遇。目前國內化學仿制藥的市場規模在400億~500億美元,而國際仿制藥市場規模卻接近1500億美元,未來5年仍將保持12.5%的增速。此外,業內預測,2015年全球藥品消費量將達1.1萬億美元。其中,仿制藥至少占60%~70%的市場份額[2]。根據國際醫藥行業發展的歷程,國內醫藥可以抓住由專利藥到期所帶來的國際產能轉移的機遇,承接國際醫藥巨頭制劑加工的豐厚訂單,通過FDA等高規格的國際認證,提升產品研發、生產管理和技術工藝水平。
為此建議:一是加大醫藥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創新實力,提高行業研發技術水平,延伸產品價值鏈,加速醫藥產業的升級;二是在“引進來”的同時,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積極融入國際醫藥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的制劑產品比重,提升我國醫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地位;三是在支持原料藥制藥企業進行技術和質量標準升級的同時,加大審批準入和質量、安全及環保體系的監管力度,并定期發布市場運行預警信息,引導藥企科學投資,理性競爭;四是加強對國際貿易保護措施與新出臺技術標準的關注,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降低匯率、貿易保護等風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