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桿電價年內出臺 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2014/5/21 14:01:4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標桿電價年內出臺 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國家層面的海上風電標桿電價在制定中,其他各地總規模近4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也在醞釀開工。此前受困于用海爭議、上網電價補貼缺失、政策扶持態度不明朗等因素而陷入停滯的海上風電全面重啟在望。
海上風電成藍海
早在“十二五”伊始,國家就為海上風電擬定了“到2015年裝機達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國家能源局也于2011年啟動了規模達100萬千瓦的首批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
盡管政策方高調,但首批招標項目推進過程中,由于選址與海域規劃沖突、招標電價偏低大大降低項目投資收益預期,100萬千瓦的項目幾乎全未進入開工階段。
近期,伴隨著陸上風電行業回暖,海上風電的境況也在發生著一些積極變化。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的一位理事表示,政策制定方對于海上風電發展的態度已告別過去的模糊不清,主導思路由過去的特許權招標,轉變為以示范項目加配套補貼以“扶上馬,送一程”。“當前宏觀政策環境對于新能源發展倚重,不斷釋放政策紅利來培育海上風電的市場。”國家能源委會議不久前提出,將開工一批清潔能源項目,作為經濟穩增長的支點,風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頭戲,自然有望首獲政策紅包。
據記者采訪了解,海上風電作為“十二五”末乃至“十三五”期間國內風電行業發展新藍海”的標簽正不斷顯現。“過去招標的眾多海上風電項目,尤其是臨海灘涂項目,初期選址和用地均未征詢當地海事部門的意見,因此開工一拖再拖。上海臨港項目開工前則獲得了當地海洋局的海域使用證書,這表明在海上風電項目規劃的審批程序上,相關部門已厘清政策脈絡。”有行業專家表示,這也是海上風電市場重啟的大前提,為意欲進軍海上風電投資打了一劑強心針。
電價杠桿是關鍵
而刺激海上風電市場重啟的另一劑“強心針”,無疑是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的出臺。對于近幾年成長起來的陸上風電以及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上網電價所帶來的優厚補貼,成為促成產業資本蜂擁的主推力。
海上風電巨頭華銳風電總裁劉征奇此前表示,2011年第一批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最低中標價為0.61元/度,讓眾多項目內部收益率超低,這也是這些項目無法如期開工的重要原因。如果海上風電也能推行陸上風電的上網標桿電價,將徹底扭轉此前市場低迷的局面。
國家能源局在2014年工作計劃中,適時制定出臺海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成為其中重點任務之一,這給了一直看多海上風電的市場投資人士極大鼓舞。而接近政策方的專家在不同場合相繼透露,目前海上風電標桿電價政策正在加緊制定中,今年下半年出臺可能性較大。
目前市場關心的關鍵點在于標桿電價的定價水平。海上風電相對于陸上風電,項目綜合投資成本要高出一倍,如果其定價水平與平均0.5元/度左右的陸上電價相當,對應的項目內部受益率將難達到市場預期。
按照海上風電項目綜合造價成本核算,未來標桿電價有望達0.8元/千瓦時左右,在并網條件完善的情況下,項目投資內部收益率可達10%以上。
相關產業迎“春天”
除上海臨港示范項目外,各地近期也在陸續籌備前期已列入規劃的海上風電項目的開工工作。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至2013年底,我國準備開展前期工作的海上風電項目17個,總裝機量約400萬千瓦。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的數字進一步指出,預計2014年開工的海上風電項目可達156.6萬千瓦。
專家表示,海上風電場的建設運營將帶動起整個產業鏈,除了機組設備外,還涉及塔架、基座安裝以及海底電纜鋪設。這些配套設施的投入占據綜合成本的很大空間。
隨著近年海上風電、跨海大橋工程建設和海洋石油工程建設,相繼有三航局、中鐵大橋局、華電重工、龍源振華及部分民營企業已經完成建造、開工建造或正計劃建造大型海上風機安裝船、起重船,隨著海上風電場逐步進入建設期,具備海上風機吊裝施工能力的企業將逐步增多。
作為可再生能源的“標桿產業”,海上風電產業的復蘇正在帶動一大批相關產業發展。它的春天也是它們的春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國通信資費新政折射行業大變局
- 下一篇:輕紡城針織衛衣面料下單局部有所增加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