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扶持集成電路產業 意在擺脫對外依賴
2014/6/27 10:36: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扶持集成電路產業 意在擺脫對外依賴2013年,中國生產了14.6億部手機、3.4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但這些電子產品所需的芯片據估計近八成需要進口。當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所消耗外匯超過石油。中國國務院24日對外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該舉措意在擺脫中國對國外集成電路的依賴。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加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集成電路產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地位進一步凸顯,美國更將其視為未來20年從根本上改造制造業的四大技術領域之首。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2013年規模達9166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左右。但同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2313億美元,對外依賴嚴重,造成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的利潤率只有4.5%,低于工業總體水平。
“缺芯”(一般意義上芯片和半導體集成電路含義相同)還意味著安全風險。由于缺乏關鍵技術,中國即使生產出服務器等整機產品,但如果芯片不能自主,仍面臨著安全風險。2013年的斯諾登事件更是給中國敲響了警鐘。
自2000年來,中國已經出臺兩個扶持軟件和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要文件,也涌現出華為海思、展訊等手機嵌入式芯片企業,但總體上,行業規模小,企業小而散,“芯片-軟件-整機-系統-信息服務”產業鏈協同格局尚未形成。
苗圩介紹,中國500多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收入僅約是美國高通公司的60%-70%。制造企業量產技術落后國際主流兩代,關鍵裝備、材料基本依賴進口。
在創新投入方面,中國集成電路企業與國際大公司更是相去甚遠。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向記者介紹,國內全行業的研發投入都不及英特爾的六分之一。
楊學山在分析原因時表示,社會資本因集成電路產業投入資金額大、回報周期相對較長而缺乏投入意愿。
融資成本也是中國企業難以承受之重。2013年中芯國際盈利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約為1.7億美元,但投資一條月產5萬片的12英寸28納米生產線約需50億美元。中國企業的貸款年利率約為6%-8%,也大大高于美國的2%。
24日發布的新政,則針對上述原因“開出”藥方。苗圩解釋說,國家產業投資基金重點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對其進行出資,以應對投資額巨大、回報周期長的產業特征,跨過大規模持續投入門檻。產業界預計,該基金規模可望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苗圩表示,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長期主導產業發展的“WINTEL(微軟+英特爾)體系”正在被打破,智能手機爆發式增長,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業態剛剛興起,以集成電路和軟件為基礎的產業規則、發展路徑、國際格局尚未最終形成,這些都為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有利條件。 (記者 劉育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