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積極推進去煤炭化 熱能煤供過于求遇冷
2014/8/25 15:13: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積極推進去煤炭化 熱能煤供過于求遇冷熱能煤長期以來為中國的工業活動供應電力,但如今熱能煤市場頗不景氣。自從在2011年突破每噸130美元以后,熱能煤價格已經下跌了近50%,目前處于與2009年相當的水平——2009年是一道分水嶺,中國在那以前一直是熱能煤凈出口國,從那一年開始中國才大量進口熱能煤,以滿足國內不斷飆升的需求。
鑒于近期熱能煤市場的疲弱表現,越來越多的分析師和交易員懷疑,熱能煤價格是否即將觸底,尤其是考慮到今年晚些時候中國需求有望上升。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的分析師保羅•蓋特(Paul Gait)表示:“如果說有某種大宗商品價格目前處于周期的底部,那就是煤炭。對那些尋找被低估的礦業資產的人來說,當前還有什么比煤炭更好的大宗商品。”
不過絕大多數市場參與者都認為,熱能煤價格不太可能上演“V型”反轉。近日澳大利亞和南非的熱能煤價格跌破了每噸70美元。熱能煤面臨供應過剩的挑戰、脫碳帶來的需求結構性下降,以及環保型能源的競爭。
在嘉能可、力拓(Rio Tinto)等跨國礦業公司的生產業務中,煤炭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熱能煤價格回升,將有利于這些公司提高盈利能力。
但三大國際基準價格——分別來自歐洲、南非和澳大利亞——今年以來的跌幅都在12%-21%之間,這雖然好于鐵礦石,后者價格今年迄今下跌了近30%,但在過去3年里熱能煤價格已經大幅下跌了。
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熱能煤研究部的首席分析師安迪•羅伯茨(Andy Roberts)表示:“市場本來就嚴重供應過剩,生產商還在增加產能,這是導致熱能煤價格特別低的部分原因。”
為了應對煤價下跌,俄羅斯有關部門通過降低鐵路運費,為虧損的煤炭生產商提供了一條救生索。而印尼和澳大利亞等主要出口國的礦業公司則通過增產并削減成本,以竭力產生現金來維持運營。
由于“照付不議”(take or pay)合同的存在,削減成本趨勢在澳大利亞尤為突出。按照“照付不議”合同的規定,無論是否運送產品,礦業公司都必須支付至多每噸25美元,作為使用鐵路和港口基礎設施項目的費用。
力拓過去兩年半時間里在能源業務領域削減了近8億美元成本,其中大部分來自煤炭業務。
羅伯茨表示:“生產商總是不愿退出市場,它們通常抱著樂觀態度,因此它們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減成本。但結果是它們最終更高效地生產出煤炭。”
盡管供應增長正在放緩——2013年供應量僅增加4600萬余噸,而2012年則增加了8000萬噸——但投資銀行麥格理(Macquarie)估計,今年海運熱能煤仍將為市場增加3000萬噸供應,2015年也將增加同等規模的供應。直至2016年這部分供應才會降至2000萬噸。
受2009年價格高漲的推動,海運熱能煤領域出現了供應過量,如今全球都感受到了這股壓力,包括中國。進入2014年以來,中國國內基準熱能煤價格下跌了25%以上,最近跌至每噸480元人民幣的7年低點。中國最大煤炭生產商神華率先降價,其他大型生產商也緊跟其后,以努力消除過多的庫存。
麥格理分析師斯特凡•柳比薩維列維奇(Stefan Ljubisavljevic)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以外地區的熱能煤需求確實疲弱,因此大量海運熱能煤被賣往中國。中國生產商做出了回應,這很快變成了一場‘競次’(race to the bottom)。”
柳比薩維列維奇預計,隨著庫存售罄、工業活動增加和水力發電日益減少,中國國內熱能煤價格將在今后數月上漲。再加上印度補充庫存,這應該有助于推動海運熱能煤價格在第四季度展開反彈。
包括他在內的一些分析師預計,隨著供應增長開始放緩,而需求上升——預計印度和東南亞的需求將迅速增長——在中期內熱能煤價格將會進一步回升。
一位資深交易公司高管說:“需求還是很大的,每年都要增長8%,但問題是我們供大于求。誰在過度供應呢?印尼。一旦他們不往市場上增運3000萬噸,熱能煤就會很景氣。”
雖然支出減少、印尼放緩生產以及缺少新項目等因素將最終推動市場恢復平衡,但沒多少人認為熱能煤價格將回到2011年的水平。
花旗(Citi)分析師伊萬•什帕科夫斯基(Ivan Szpakowski)說:“問題在于需求存在結構性壓力,這也是為什么熱能煤價格不會上演V型復蘇的原因所在。我們認為這種事不是你等上2年、5年或10年就能改變的。”
什帕科夫斯基表示,不僅歐洲和北美煤炭消費的環境壓力上升,亞洲也不例外。最顯著的變化出現在中國,中國政府正積極貫徹“去煤炭化”的能源發展計劃。
在中國的抗污染行動中,燃煤發電在新增發電力中所占的比重,從2010年到2012年期間的75%,在過去一年里下跌到40%。同時,太陽能和風能的成本不斷下降,正擠壓煤炭的成本競爭力。
分析師和交易商表示,這些趨勢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走向,將決定熱能煤價格從目前低迷水平的反彈力度。
羅伯茨說:“所有這些長期趨勢中共同存在的一個未知因素是,中國在環境方面到底將發生什么變化?中國向其他燃料的轉變能取得多大成功?20年內中國仍將是一個以煤炭為主的經濟體,但燃煤所占發電比重可能會顯著下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