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衛用紡織品產業出現“結構失衡”
2014/9/22 19:17: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醫衛用紡織品產業出現“結構失衡”“我國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產業結構失衡問題不容忽視。衛生用紡織品產業發展較快,有些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醫療用紡織品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在下一個產業用紡織品發展五年計劃中,推進醫療用紡織品產業發展是一大重點。”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日前指出。產業正在轉型升級
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屬于剛性需求產品,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中最大的領域。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加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為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來自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各類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出口額合計為30.4億美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上一年提高了3.8個百分點,產業發展勢頭較好。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與傳統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相比,近幾年出現的新型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在性能、功能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例如,新型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可應用于“三抗”手術服、隔離服等高端醫療衛生防護領域;以殼聚糖、蠶絲纖維制成的皮膚創傷修復材料及高檔女性衛生用紡織品,具有促進傷口愈合,止血性能良好,以及舒適、高抗菌等諸多優點;純棉非織造紗布擺脫了磨脫纖維屑的問題,不會引起傷口感染,而且手感更加柔軟,具有良好的吸收性。另外,一些生產企業利用在線接枝聚合技術,實現了抗菌聚烯烴樹脂的產業化生產,制成了具有良好殺菌效果的非織造布,克服了疏水聚烯烴紡織品難以兼具殺菌功能等技術難題。有的企業還研發出可調控生物降解速率的柞蠶絲素三維材料,進而采用該材料生產出絲蛋白創面修復敷料,填補了國內空白。
專家同時分析指出,近些年,我國醫療衛生用非織造卷材的產能和產量高速增長,已經成為業內的重點投資方向之一。而且,投資熱點集中在中、高端先進產能的增加,以及企業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等方面。
“這些趨勢對低檔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擠出作用很明顯,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李陵申補充說。
重點提升醫用品質
李陵申還指出,與衛生用紡織品產業的發展速度相比,我國醫療用紡織品產業的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尤其是高端醫用生物材料,如人造血管、人造臟器、人工疝氣補片、透析隔膜等,大多處于研發階段。
“醫療體制、采購方式、臨床習慣、標準體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制約了醫療用紡織品的推廣普及。下一個產業用紡織品發展五年規劃將側重于發展醫療用紡織品,全面提升產品的醫用品質,提高高端醫療用紡織產品的市場滲透率。”李陵申強調。
“要提高醫用產品的品質、推動行業發展,技術創新是主要動力。目前,我國醫療用紡織品研發還處于學習、消化、吸收的階段,離國際先進水平有很大距離,原因來自認知、體制、推廣力度、研發投入等各方面。”李陵申告訴記者,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涉及面非常廣,為推進產業發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溝通銜接,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等組織近些年積極爭取將一次性手術服、手術洞單等產品納入醫保、戰略儲備、政府采購等的政策支持,與總后勤部衛生部、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所等合作開展了國家軍用標準《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控制指南》培訓,成立了醫療與衛生紡織品產業創新技術聯盟,并舉辦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論壇(醫療與紡織專題)、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還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共同召開全國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應用推廣工作會議,促進生產、應用領域聯合制定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生產和應用標準。
“未來,一方面要通過多種途徑提高醫療用紡織品的市場認知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行業標準體系、醫療安全保障體系,力求在體制、體系上有全新的突破,讓更多的醫療用紡織品進入醫保報銷范圍。同時,通過加大投入、加強技術創新等,提升產業質量水平,以便滿足醫療衛生領域對醫療用紡織品功能、性能等多方面的使用要求。更重要的是,國家層面要加強對醫療用紡織品領域的支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用’關聯對接。”李陵申強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