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舉步維艱疊加資金鏈緊繃 鋼貿商面臨洗牌
2014/10/22 14:42:4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產業舉步維艱疊加資金鏈緊繃 鋼貿商面臨洗牌專家稱實力不濟鋼貿商的退出可能會使鋼企與終端客戶直接對接近日,有媒體報道,自上海鋼貿危機爆發以來,佛山鋼貿危機也幾乎到了“兜不住”的地步。
據了解,截至7月末的監測數據顯示,整個佛山的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從去年末的60.54億元飆升至192.14億元,7個月增幅達217%;不良貸款率也從去年末的0.85%升至2.6%。
而在佛山不到200億元的不良貸款余額里,投向樂從地區的鋼材貿易、塑料貿易兩個行業的壞賬就占了一半,約有100億元,追尋禍首,鋼貿商首當其沖。
作為鋼鐵產業下游一族,在行業舉步維艱的背景下,鋼貿商的日子如今也是處在水深火熱中。對此,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4年以來鋼材市場的清淡蕭條,使得鋼貿危機”綁架“銀行這樣的情景不可避免的再次上演。如今,凡是涉及經營鋼鐵的公司幾乎都被銀行劃分在高風險范疇之內,‘防火防盜防鋼貿’如今已經在銀行界內達成共識,如此尷尬的比喻也體現出鋼貿商如今的日子有多么難過,鋼貿商未來的結局很可能就是面臨洗牌。”
資金鏈緊張鋼貿商面臨洗牌
根據中鋼協統計,前7個月大中型鋼企的利潤總額為113.2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為19.29億元。雖說與去年虧損31.69億元相比,已經實現扭虧為盈,但銷售利潤率依然只有0.54%,為工業行業中最低。上半年,重點統計鋼企的鋼材銷售結算價格降至3212元/噸,8月末,鋼鐵協會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已跌至90.63點,為11年來的最低水平。在鋼價跌跌不休的形勢下,鋼貿商危機如今已經蔓延開來。
鋼貿商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鏈緊張,而鋼價的頹勢使得鋼貿商本已經緊繃的資金鏈甚至到了斷裂的邊緣。
對于鋼貿商的窘迫,張琳表示,鋼市蕭條直接導致鋼貿“錢緊”,“在市場不景氣的大前提下,鋼貿商有可能遭遇客戶推遲訂單、拖欠貨款等諸多煩心事,而銀行在吃了幾次虧后,也變得更加敏感和警覺,銀行現在也加緊資金回收,抽貸,導致現金流減少。鋼貿商想和以前那樣投機取巧已經很難,但完全杜絕也不現實,因為存在難監督,難核實的漏洞。”
中國銀行兼市場交易商協會旗下的中債資信9月底還專門發布報告指出,在貿易業務日益金融化發展的同時,鋼貿等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的信貸風險繼續發酵,行業內規模排名前列的大型貿易商陸續曝出巨額虧損,大筆業務資金無法收回,甚至貸款逾期的風險事件。
張琳對此表示,“鋼貿商手里沒錢,由此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首先,鋼貿商囤貨的動機可能會降到冰點;其次,在資金壓力下,鋼貿商急于回流資金,不排除還款日前將存貨降價促銷,最終,在以上兩點都如期發生后,鋼貿商的結局也基本確定,即部分鋼貿商難以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可能會就此退出鋼貿行業,而鋼貿商這個群體承擔鋼鐵”蓄水池“的作用進一步弱化。其實鋼貿商和鋼企一樣,在鋼鐵蕭條和國家調整產業結構的浪潮中,一批實力不雄厚的企業,可能會被洗牌出局。而就算是幸存的鋼貿商也已經是茍延殘喘了。”
鋼企借勢或與客戶直接對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鋼貿商面臨危機之時,鋼企的變化同樣耐人尋味。中鋼協統計顯示,鋼鐵企業的主要經營指標惡化,7月末全行業負債率仍高達69.98%。據中鋼協人士介紹,鋼鐵企業存貨、銀行借款、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財務指標普遍惡化,企業經營環境趨緊,經營風險增加。
在張琳看來,鋼企在鋼貿商洗牌的變動下,可能會采取鋼材直供客戶的渠道來實現成本降低的方式。“現在鋼廠為了提高盈利水平,也在追逐直供比例,挖掘直供渠道。而鋼貿商一旦退出,使得交易環節因此減少一環,這也為鋼企讓出更多的直供客戶。”張琳說道。
不過張琳同時表示,物流問題是這種方式得以實施的最大障礙。“終端客戶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終端客戶需求量少,由于鋼材品種規格分散,鋼廠針對這些小客戶,配貨配送就顯得凌亂一些了,這也會使得鋼企需要增加人力來更好的操作。”
而鋼企與終端客戶想要直接對接所要解決的難題遠不止如此。鋼材,這種具有特殊屬性的商品,在鋼企為了減少物流成本開支上也起到了“攔路虎”的作用。
“對于鋼廠而言,與終端用戶直接面對面,減少物流環節,節省了采購成本,這確實是一個利好。但鋼材想做到完全的直銷,短期內實現比較難。首先是鋼材的重量,不能像我們日常的物品一樣用快遞。其次,鋼材物流需要專門的車隊來運輸,這同樣也是一筆額外開支。另外,鋼企終端客戶數量繁多,一家鋼企的鋼材經常要賣給多家工地終端,最終如果存在回款拖欠,這對鋼企而言也是一件很頭痛的事情。”張琳表示。
專家稱實力不濟鋼貿商的退出可能會使鋼企與終端客戶直接對接
近日,有媒體報道,自上海鋼貿危機爆發以來,佛山鋼貿危機也幾乎到了“兜不住”的地步。
據了解,截至7月末的監測數據顯示,整個佛山的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從去年末的60.54億元飆升至192.14億元,7個月增幅達217%;不良貸款率也從去年末的0.85%升至2.6%。
而在佛山不到200億元的不良貸款余額里,投向樂從地區的鋼材貿易、塑料貿易兩個行業的壞賬就占了一半,約有100億元,追尋禍首,鋼貿商首當其沖。
作為鋼鐵產業下游一族,在行業舉步維艱的背景下,鋼貿商的日子如今也是處在水深火熱中。對此,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4年以來鋼材市場的清淡蕭條,使得鋼貿危機”綁架“銀行這樣的情景不可避免的再次上演。如今,凡是涉及經營鋼鐵的公司幾乎都被銀行劃分在高風險范疇之內,‘防火防盜防鋼貿’如今已經在銀行界內達成共識,如此尷尬的比喻也體現出鋼貿商如今的日子有多么難過,鋼貿商未來的結局很可能就是面臨洗牌。”
資金鏈緊張鋼貿商面臨洗牌
根據中鋼協統計,前7個月大中型鋼企的利潤總額為113.2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為19.29億元。雖說與去年虧損31.69億元相比,已經實現扭虧為盈,但銷售利潤率依然只有0.54%,為工業行業中最低。上半年,重點統計鋼企的鋼材銷售結算價格降至3212元/噸,8月末,鋼鐵協會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已跌至90.63點,為11年來的最低水平。在鋼價跌跌不休的形勢下,鋼貿商危機如今已經蔓延開來。
鋼貿商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鏈緊張,而鋼價的頹勢使得鋼貿商本已經緊繃的資金鏈甚至到了斷裂的邊緣。
對于鋼貿商的窘迫,張琳表示,鋼市蕭條直接導致鋼貿“錢緊”,“在市場不景氣的大前提下,鋼貿商有可能遭遇客戶推遲訂單、拖欠貨款等諸多煩心事,而銀行在吃了幾次虧后,也變得更加敏感和警覺,銀行現在也加緊資金回收,抽貸,導致現金流減少。鋼貿商想和以前那樣投機取巧已經很難,但完全杜絕也不現實,因為存在難監督,難核實的漏洞。”
中國銀行兼市場交易商協會旗下的中債資信9月底還專門發布報告指出,在貿易業務日益金融化發展的同時,鋼貿等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的信貸風險繼續發酵,行業內規模排名前列的大型貿易商陸續曝出巨額虧損,大筆業務資金無法收回,甚至貸款逾期的風險事件。
張琳對此表示,“鋼貿商手里沒錢,由此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首先,鋼貿商囤貨的動機可能會降到冰點;其次,在資金壓力下,鋼貿商急于回流資金,不排除還款日前將存貨降價促銷,最終,在以上兩點都如期發生后,鋼貿商的結局也基本確定,即部分鋼貿商難以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可能會就此退出鋼貿行業,而鋼貿商這個群體承擔鋼鐵”蓄水池“的作用進一步弱化。其實鋼貿商和鋼企一樣,在鋼鐵蕭條和國家調整產業結構的浪潮中,一批實力不雄厚的企業,可能會被洗牌出局。而就算是幸存的鋼貿商也已經是茍延殘喘了。”
鋼企借勢或與客戶直接對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鋼貿商面臨危機之時,鋼企的變化同樣耐人尋味。中鋼協統計顯示,鋼鐵企業的主要經營指標惡化,7月末全行業負債率仍高達69.98%。據中鋼協人士介紹,鋼鐵企業存貨、銀行借款、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財務指標普遍惡化,企業經營環境趨緊,經營風險增加。
在張琳看來,鋼企在鋼貿商洗牌的變動下,可能會采取鋼材直供客戶的渠道來實現成本降低的方式。“現在鋼廠為了提高盈利水平,也在追逐直供比例,挖掘直供渠道。而鋼貿商一旦退出,使得交易環節因此減少一環,這也為鋼企讓出更多的直供客戶。”張琳說道。
不過張琳同時表示,物流問題是這種方式得以實施的最大障礙。“終端客戶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終端客戶需求量少,由于鋼材品種規格分散,鋼廠針對這些小客戶,配貨配送就顯得凌亂一些了,這也會使得鋼企需要增加人力來更好的操作。”
而鋼企與終端客戶想要直接對接所要解決的難題遠不止如此。鋼材,這種具有特殊屬性的商品,在鋼企為了減少物流成本開支上也起到了“攔路虎”的作用。
“對于鋼廠而言,與終端用戶直接面對面,減少物流環節,節省了采購成本,這確實是一個利好。但鋼材想做到完全的直銷,短期內實現比較難。首先是鋼材的重量,不能像我們日常的物品一樣用快遞。其次,鋼材物流需要專門的車隊來運輸,這同樣也是一筆額外開支。另外,鋼企終端客戶數量繁多,一家鋼企的鋼材經常要賣給多家工地終端,最終如果存在回款拖欠,這對鋼企而言也是一件很頭痛的事情。”張琳表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石油行業銷售增速4年來首降
- 下一篇:頁巖氣進入自主技術階段 中石化將開采百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