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內人士吐槽光伏:四大問題待解
2014/11/10 13:18:0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業內人士吐槽光伏:四大問題待解產品質量、設備技術、政策執行、融資仍有不同的聲音今年下半年,國家能源局等相關機構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分布式和地面電站的支持政策,極大地推動了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的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無論是出貨量還是電站安裝,都十分火爆。
然而,近日于無錫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新能源大會上,多位行業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就目前光伏產品質量、設備技術問題、政策執行情況、融資難等四大問題,仍有不同的聲音。
協鑫集團一位高層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市場上的光伏電站生命周期為25年,該公司的要求是希望達到30年甚至是35年的保障。
江陰友科太陽能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新偉認為,盡管光伏電站有這樣的周期年限,與電站配套的各類組件品質是否可支持25年要打一個問號,投資收益是否穩定同樣存在疑問。
“組件的質量問題包括熱斑、蠕蟲紋及功率衰減等。”趙新偉說,功率衰減的問題包括破壞性因素、組件初始光致衰減,做一些熱處理可能會解決。同時,還有組件老化衰減和PID問題。目前,很多地區都把“抗PID”作為一個關鍵性因素,日本客戶甚至要求把抗PID寫入合同里面,歐美也在順勢而為,相信今后國內電站的安裝商及組件提供商同樣會遇到類似的要求。
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研發部部長惲旻則表示,除了上述問題外,光伏產品的電氣問題也較多。“2014年,我們對江蘇 、浙江 、廣東等地20個屋頂分布電站進行風險監控發現,有連接器發生熔斷、接線盒內部短路、熔化、專門為分布式電站設計的匯流箱進水,還有施工當中所產生的問題,比如部分線槽進水,部分絕緣表層被破壞等。”除此以外,電站周邊發生了類似火災的質量事故,對電站組件質量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包括逆變器、匯流箱等。“實際上,逆變效率不夠,跟蹤不到位,由于輻照度的突變甚至引起停機,這都是大型地面電站,分布式電站所出現的一些問題。”
除了光伏產品的質量、電站技術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之外,目前政策執行情況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已有一些扶持類政策,其中就包括對分布式項目的每千瓦時0.42元財政補貼。海潤光伏董事長兼CEO楊懷進就說,國家財政補貼不應持續,而需要尋找其他的替代方式。
“雖然我們是A股上市公司,但是(融資)或依靠其他(財政)資金,無法玩轉能源產業。”他建議,有關部門可考慮將一些富裕階層的電價做一個區隔,如別墅和普通人的電價計算就要區分開來,把這一政策制定出來后,電網和國家財政可減輕一些負擔。如按照較高的別墅電價執行,屋頂電價就不需再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來操作,別墅類用戶將自動成為光伏屋頂的客戶。當然,他的建議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認為別墅電價還是應該與普通電價一致,畢竟別墅購買者就是普通的用電戶。
雖然國內的光伏政策已經不少,不過中民投新能源投資公司總裁韓慶浩則認為,電站建設過程中還存在政策疏漏以及執行困難,這些問題會對電站的投資回報帶來不利影響。
“第一大風險是限電。電被限完以后,錢就沒了。某些省只讓你發20%,那么意味著80%的電量和收入就不見了;其次是電費的到賬情況(并不統一)。現在,有些項目2013年的補貼電費仍然沒有到賬。雖然以后會拿到,但現在的財務成本較高,對企業現金流會產生影響。此外,企業仍然有電網接入、補貼電價指標獲取不易、融資困難等障礙。”
某家大型光伏企業副總裁也告訴本報記者,融資上,雖然個別銀行如招商銀行都開始網開一面,愿意為企業來做貸款或其他形式的項目合作,但多數銀行還沒有將光伏公司列為主要的貸款發放對象,對中小型電站投資商特別是民營投資者而言,資金獲取門檻依然很高。因而,各個光伏公司也不得不去尋找信托 、公司債、融資租賃及“捆綁國有企業”等方式來建電站。而信托、融資租賃等方式的融資成本,相比銀行貸款要更高一些,對企業的負擔也可想而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