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手快遞”或難真正順手:面臨政策和安全考驗
2015/1/7 15:28: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只要你年齡在18歲至55歲之間,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能提供手機號、身份證信息和一張本人的銀行卡,并且愿意在業余時間順手捎個快遞包裹賺點外快,那你就可以認證成為一只要你年齡在18歲至55歲之間,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能提供手機號、身份證信息和一張本人的銀行卡,并且愿意在業余時間順手捎個快遞包裹賺點外快,那你就可以認證成為一名“自由快遞人”……在互聯網公司人人快遞首先以這種“順手”模式切入快遞行業之后,閃送、快收等一批定位于同城物流業務的互聯網企業迅速冒了出來,不但吸引了天使投資,還著實籠絡了一批“自由快遞人”。
這將是互聯網對于傳統行業的又一次顛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卻并非如此,在政策制約和安全問題的雙重考驗下,“順手快遞”或許很難真正“順手”。
不是快遞企業是信息平臺?
“我們不是快遞公司,而是一家電商信息平臺。”人人快遞創始人兼CEO謝勤或許是整個“順手快遞”領域內最有發言權的人,相對于“順手快遞”的名稱,他更喜歡把人人快遞的業務稱為物流眾包服務。
他對記者說,與普通快遞公司相比,人人快遞和閃送、快收等企業做的并不是快遞業務。他稱,網絡平臺并沒有攬收和配送包裹的業務,只是將遞送服務的需求信息和“自由快遞人”聯系起來,幫助需求者完成相應物品的物流配送,且“自由快遞人”也不是快遞員,每個送貨人有自己的工作,不是以此為職業,這些送貨人也不需要辦理快遞從業資格證。
“打個比方,我們就相當于物流行業的滴滴打車。”快收創始人陳衛力也表示,快收與打車軟件類似,并不直接參與相應的服務,而是將服務需求與供給聯系起來,因而快收只能說是一家互聯網信息企業,并不是一家快遞企業。
人人快遞、閃送、快收……這些企業與普通快遞公司的異同在哪里呢?
在人人快遞、快收、閃送的網站上,記者看到,在服務人員的介紹中,“部分專業快遞員兼職”也是明文出現。
“雖然不直接收單,但其從事的基本上就是快遞業務。”對于不斷涌現的“順手快遞”企業,一家國內大型快遞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雖然人人快遞、快收這些企業并不參與直接業務,但其聯系的服務人員從事的卻是快遞業務,從這一點上來說,這些企業就是在做快遞。
分食“同城”包裹市場
不管是快遞企業,還是互聯網信息平臺,人人快遞、快收這些“順手快遞”已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去年11月,人人快遞獲得了騰訊領投的1500萬美元A輪融資,快收幾天前也宣布獲得300萬元的天使投資。
為何資本市場如此看好“順手快遞”業務?
“其實資本看好的是同城包裹業務。”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雖然人人快遞、快收在宣傳時主打的是送花、送蛋糕、送飯這樣的服務,但也都悄悄地留下了正常的同城快遞包裹業務。根據中國快遞協會的統計,去年僅前10個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就達到106.8億件,業務完成1592.6億元。其中,同城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01.3億元,占比接近20%,同比增長54.3%。
“因為費用低于跨省快遞,事實上同城快遞的數量在快遞企業的總攬收量中占比在20%至30%之間,且城市越大,占比越大。”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即使這些“順手快遞”企業能從同城包裹市場中分到百分之一,也是千萬件的包裹數量,幾億元甚至十幾億元的市場規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