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家外資快遞開始接單 價格系統未正式對外公布
2015/2/4 8:33:0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國內快遞市場對外開放的腳步再次加快。今年1月,3家外資快遞獲批經營國內包裹快遞業務。至此,在華可經營國內包裹快遞業務的外資企業增至6家。不僅如此,今年1月中旬國內快遞市場對外開放的腳步再次加快。今年1月,3家外資快遞獲批經營國內包裹快遞業務。至此,在華可經營國內包裹快遞業務的外資企業增至6家。不僅如此,今年1月中旬,國家郵政局方面還表示,2015年要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隨著政策層面出現松綁,市場上外資快遞大舉入華的呼聲也似乎越來越高。但據記者調查發現,外資快遞前進的步伐并沒有邁得那么輕快。
三家外資快遞開始接單
距年初國家郵政局批準雅瑪多、歐西愛司、嘉里大通三家國際快遞公司取得國內快遞經營牌照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昨天,這三家外資快遞均向記者確認已經正式開始接單。從牌照申請情況來看,三家各有各的勢力范圍。其中,嘉里大通可以在京滬等13個省份18個城市間派送非信件的快遞,歐西愛司的業務范圍則集中在上海等9省份20個城市,雅瑪多則僅獲得滬蘇浙3個省份6個城市國內快遞業務許可。
此前這三家外資快遞公司是以國際快遞和國內貨運為其發展重點的,此次獲得國內快遞業務牌照,在嘉里大通物流董事總經理陳鍵賓看來,是完成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陳鍵賓稱,嘉里大通提供的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定制化非標準服務,獲準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牌照,真正實現了門到門、端到端完整供應鏈,給原有綜合物流業務的末端提供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三家外資快遞公司在年初就已經拿到牌照,但在國內業務的開展上都比較低調,截至目前最受關注的價格系統都還未正式對外公布。如果用戶寄送快件,需要撥打客服熱線確認金額。
外資快遞青睞國際快遞
雖然包括DHL、UPS、FedEx等國際巨頭早已拿到國內快遞牌照,但國內快遞并沒成為其主要市場。即便是在國內市場激烈廝殺過的DHL,最終也在2011年將旗下運營國內快遞業務的全一、中外運速遞、金果三家公司出售。當時的DHL大中華區總裁許克威坦言,外資快遞受限于各方面的成本,在價格上比較吃虧。當時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全一、中外運速遞、金果三家公司合計負債總額高達3.47億元。
根據德勤發布的《中國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4》,2013年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僅1.1億件,其業務量市場份額僅占1.2%。其中,國際件比重高達84.9%。不過從業務收入的角度上看,外資快遞企業2013年全年業務收入達176.4億元,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占比達12.3%。這也說明外資快遞企業的業務更能貢獻收入。據悉,在利潤率更高的國際快遞業務上,四大國際快遞巨頭目前占據了中國國際快遞市場75%的份額,其中TNT在中國只做國際快遞。
隨著2015年外資快遞在華迎來市場大松綁,市場也開始期待國際快遞巨頭能更好地發力國內市場。但事實上,國際快遞巨頭只是“謹慎”地表達了對國內快遞市場的熱情。DHL方面稱,未來DHL快遞業務的戰略重點還是會放在國際快遞市場,但同時,在未來市場和用戶更加成熟時,DHL將考慮在中國開展國內快遞業務的可能性。
外資快遞發展受制于政策
外資快遞在華發展路徑一直是業內重點關注的話題。2005年,隨著中國政府兌現在加入WTO時的承諾,放開外資在中國經營國際快遞的政策,最先入華的國際快遞巨頭DHL開始整合中外運速遞和全一快遞,猛攻國內市場,市場一度認為國內快遞業整合時代來臨;2012年,FedEx和UPS兩大國際快遞巨頭獲得國內快遞業務牌照,再次讓業內驚呼“狼來了”。但實際上,外資快遞在華發展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順暢。2009年正式實施的新《郵政法》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并同時規定郵政管理部門審查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申請,應當考慮國家安全等因素,并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這也一定程度讓外資快遞在華發展的進度放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