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分析:歐美日占比近九成
2015/2/10 8:33: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汽車制造商的名字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至于每輛車背后的供應商,普通消費者卻很少能叫出幾家。每個成功車企的背后,都有一大批“身懷絕技”的供應商,如果沒有大批優質的零汽車制造商的名字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至于每輛車背后的供應商,普通消費者卻很少能叫出幾家。每個成功車企的背后,都有一大批“身懷絕技”的供應商,如果沒有大批優質的零部件做支撐,制造一輛好車就是天方夜譚。
美國汽車雜志AutomotiveNews每年都會發布一份汽車供應商百強名單,排名是根據各企業零部件配套業務的營收統計而來(非配套業務被剔除在外)。目前最新的一份榜單是基于2013年的財務數據,今天我們就通過這份榜單,來探索一下叱咤全球汽車產業的“幕后英雄”。
歐美日雄踞百強榜占比近九成
從銷量規模來看,中國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論及產業的強弱,歐、美、日仍遙遙領先,這一點從零部件供應商的百強名單也能夠充分反映出來。2014年度榜單中,87個席位都由歐、美、日企業包攬,其中總部位于歐洲的供應商有35家上榜(德國企業占據19席),日本與美國分別占據29席和23席。
從上榜席位來看,美國領先于德國,而日本領先于美國,但由于上榜企業的營收規模不盡相同,因此對各國供應商的配套營收之和進行對比更為準確。在這一指標中,日本仍處于絕對領先,榜單中29家供應商的配套營收總計達2101億美元;德國緊隨其后,19家上榜企業整體配套營收為1746億美元;美國上榜企業數量雖然領先德國,但整體配套營收落后前者,總計為1447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整車企業與供應商之間長期保持的聯盟關系正趨于淡化,豐田、本田等車企在選擇供應商時將更多考慮成本因素,而電裝、愛信精機等供應商則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未來著力開拓更多非日本整車客戶。由此可以推測,未來幾年零部件百強格局還將持續演變。
韓國汽車、零部件齊頭并進
在德、美、日等傳統汽車強國之后,汽車產業實力最強的當屬韓國。過去二十年間,現代起亞汽車集團增長迅猛,迄今已成長為全球第五大汽車制造商。在這一過程中,韓國的零部件產業也隨之發展壯大,并孕育出了現代摩比斯這樣的供應商巨頭。
在百強榜單中,韓國零部件供應商有5家上榜,數量甚至超越了法國。此外,榜單中的五家韓國供應商此次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規模最大的現代摩比斯由上一年的第8攀升至第6,規模較小的現代派沃泰與現代岱摩斯更是大幅攀升了16位與15位。
此外,之前曾多次躋身百強榜前十的LG化學此次并未上榜,原因暫不明確,據猜測有可能是由于該公司未向AutomotiveNews提供相關的配套業務數據。該公司在汽車電池領域處于領跑地位,客戶包括通用、福特、雷諾等汽車巨頭。如果將LG化學考慮在內,則更能證明韓國在汽車零部件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發展中國家游走產業低端
至于發展中國家陣營,中、印、巴與墨西哥總計僅占據5個席位,其中中國供應商有兩家上榜,排至83名的中信戴卡較上一年上升了9位,而總部設在香港的德昌電機首次進入榜單,位列98名。此外,印度、巴西和墨西哥則各占一個席位,上榜供應商分別為SMG(40名)、尼瑪克(48名)和Jochpe-Maxion(69名)。
從產品領域來看,發展中國家上榜的供應商大多從事低技術含量的零部件業務,例如巴西的Jochpe-Maxion主要產品為車輪與結構件,墨西哥尼瑪克的主要業務為發動機缸體,中信戴卡則是一家鋁合金車輪制造商。在發動機、變速箱以及汽車電子等核心技術領域,發展中國家與傳統汽車強國之間仍有著巨大差距。
說起汽車強國夢,國人通常將希望寄托在長城、比亞迪、吉利等整車企業身上,期望他們在銷量與品質上都能夠與外資企業相抗衡。最近幾年,自主品牌在造車品質方面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市場上涌現了哈弗H6、比亞迪-秦等明星車型,在各自細分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銷量成績。然而,國內零部件產業的發展相對仍顯滯后,缺乏動力總成、底盤及車身電子方面的核心技術,是我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大瓶頸。汽車市場分析師封士明就曾說過,“零部件強,則汽車強,如果沒有中國的博世和電裝,就很難有中國的大眾與豐田。”事實上,不論是政府、媒體,還是消費者,都應該向零部件產業這些“幕后人員”投入更多關注。只有中國的零部件產業強大之后,才有可能造就世界一流的中國車企,汽車強國才不只是一個夢想。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