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農業機械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2015/2/11 8:32: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農業機械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農村中的應用加快了我國農村農業勞動力結構革新,這些都促進了我國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如下。 自農業機械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農村中的應用加快了我國農村農業勞動力結構革新,這些都促進了我國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如下。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提升農機化水平及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政策的實施,我國的農機產業得到顯著的發展,到已經形成內燃機、拖拉機、運輸機械、收獲機械、牧業機械、拖內配件等諸多小行業,并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農業機械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農村中的應用加快了我國農村農業勞動力結構革新,這些都促進了我國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如下。
2014年,農機工業增速從機械行業“排頭兵”位置下滑到均線以下,但業界認為,數據走軟并不意味著發展“黃金期”結束。目前支撐行業快速增長的主要條件仍然存在,數據走軟是結構調整和產品集中盤整的表現,表明國內農機工業需要轉換增長動力。
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最新信息顯示,2014年,農機工業增速降到9%以下,在全國機械工業中,農機工業從多年的排頭兵下滑到了機械行業平均線以下。數據走軟,是否意味著農機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已經結束了?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支撐農機行業快速增長的主要條件仍在,農機工業主要經濟數據走軟是結構調整和產品集中盤整的表現,表明國內農機工業需要轉換增長動力。
對于農機產業來說,過去10年是中國農機工業發展的“黃金十年”,農機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3500多億元。但是,過去農機工業的快速發展是以粗放的量的增長為主,也包括非市場化刺激帶來的不理性消費增長。
現實問題是,我國農機產品結構雖然不斷優化,但是產品結構仍不合理,高端產品缺乏,導致行業出現結構性萎縮。從整體上來看,我國農業機械已經形成的大中小結合的產品結構,品種和供應數量基本能滿足國內大多數市場的需求,但是同質化競爭嚴重,如拖拉機產值約占農機行業18%的份額,包括收獲機械在內的“農業及園藝機具”占31%的份額,這兩類產品在農機工業中權重最大,而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喂入量10公斤以上谷物收割機、采棉機、甘蔗收獲機等產品缺乏,缺少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這是農機工業的一個頑疾。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業規模的擴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強,對低端產品需求減弱,對先進使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農業機械的需求將不斷增加,以前過分追求農機數量的增長將逐步向追求農機質量轉型。”陳志說。
多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動了農機市場總量的持續增長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也造就了農機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但是,農機補貼政策作為一種刺激農機工業發展的行政手段,受制于操作層面的不規范,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非市場行為的影響力。“農機工業發展由政策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是必然趨勢,這對推進我國農機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快速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實現中國農機走向世界具有重大作用。”中聯重機總經理王金富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