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傳統行業轉型互聯網3大警示分析
2015/4/8 8:33:3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3年8月,我第一次聽到“傳統行業轉型互聯網”這一話題,當時我對此不以為然,以為又是互聯網公司炒作新概念而已。殊不知,傳統行業才是此次商業世界變革的主力,2013年8月,我第一次聽到“傳統行業轉型互聯網”這一話題,當時我對此不以為然,以為又是互聯網公司炒作新概念而已。殊不知,傳統行業才是此次商業世界變革的主力,他們不是面臨銷量減少、庫存積壓等短暫性危機,而是被迫走到為生存而戰的關鍵階段。
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和觀察,我發現“傳統行業轉型互聯網”這一說法并不嚴謹,或許“傳統行業轉型移動互聯網”更為準確。傳統行業轉型難度之大并非空穴來風,除了破除老套的商業模式,而且在管理文化、價值觀上也必須與時俱進,每個環節的革新不是一朝一夕能輕易完成。
究其根本,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使傳統行業處于尷尬狀態。2013年以前,傳統行業仍在艱難探索互聯網打法;邁入2013年,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應用的大爆發,尤其是微信服務號的推出,通過手機來連接商業世界已逐漸成為主流,此時大部分傳統企業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準則仍以PC為主,就算勉強意識到移動化趨勢,短期內也無法參透應對之策。
某種程度而言,聽之任之、先觀察再行動成為傳統行業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態度,甚至有些麻木不仁的企業懷揣僥幸心理,認為移動互聯網沒有想象中可怕,頂多傷及皮毛而不會傷筋動骨,談顛覆為時尚早。其實這種想法不難理解,他們認為互聯網僅僅是工具,同理移動互聯網仍是工具,只不過帶來方便高效,不會改變商業模式的本質。
不可否認,移動互聯網不可能顛覆傳統行業,但我認為移動互聯網絕不僅僅是工具,它是一種全新價值觀,信它真的能得永生,因為移動互聯網改變世界是從用戶開始著手,由點到面改變用戶生活方式,同時改變與其發生緊密關系的方方面面,從覆蓋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拓展到教育、交通、醫療等全行業,進而改變世界。
相比之下,互聯網行業對移動互聯網的敏感遠在傳統行業之上,而且自身兩大優勢決定其轉型移動更為迅速和順利,一是天然的用戶運營和產品迭代能力;二是不受線下重資產的束縛。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轉型移動過程中,互聯網行業發生兩大顯著變化:
一是為彌補移動短板,互聯網公司之間的業務整合越發頻繁,而且收購金額屢創新高,比如百度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阿里40億美元收購UC;二是催生出新一波的創業大潮,除了誕生少數大平臺級公司(如小米)之外,垂直細分領域創業更為活躍,而且企業成長迅速和估值更高,比如陌陌3年上市、合并后的滴滴快的估值超過70億美元。
前者屬于互聯網巨頭之間的合縱連橫,后者則是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結合。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是PC互聯網的10倍以上,用戶量也10倍于PC互聯網,未來前景不可限量。創業者尚且能感受到移動創業帶來的興奮和能量,巨頭更是第一時間嗅到移動互聯網的巨大商機。
2013年11月,騰訊CEO馬化騰在We大會上發表了題為“通向互聯網未來的七個路標”,也就是被廣為流傳的“馬七條”,“互聯網+”概念首次被搬上臺面,各界暢想互聯網+傳統行業將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盡管移動市場的大蛋糕極其誘人,但馬化騰也曾為此“睡不著覺”,他在眾安保險啟動儀式上公開表示對移動互聯網的擔憂,我從中摘取含金量最高的三句話:
1、年輕人在互聯網上喜歡的東西我越來越看不懂,這是我最大的擔憂。美國閱后即焚Snapchat非;穑覀冏约河闷饋碛X得沒什么意思,但發現12-18歲的女生特別喜歡玩。
2、在這個行業里久了后,不接地氣了,不知道現在年輕人喜歡什么,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每天早上醒來最大的擔心是,不理解以后互聯網主流用戶使用習慣是什么!
3、人性就是喜歡更新,即使你什么錯都沒有,但就錯在你太老了,一定得換了。
很難想象,面對日益洶涌的移動大潮,縱橫互聯網10余年之久、騰訊首席產品經理馬化騰竟然產生憂慮。他擔心的不是別的,正是騰訊能否應對移動互聯網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包括用戶行為、產品形態、商業模式、合作形式、企業成本結構和組織架構等。
微信作為騰訊布局移動端的得意之作,馬化騰曾這樣評價,“微信這個產品出來,如果說不在騰訊,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話,是在另外一個公司,我們可能現在根本就擋不住”。我認為馬化騰此言非虛,面對變幻莫測的移動互聯網,如果不以試錯方式快速響應,很可能被競爭對手搶先一步甚至被市場淘汰。
所以,2013年微信擊敗手Q、易信、來往等對手躋身移動社交之王后,2014年騰訊便確定微信、手Q充當布局移動的排頭兵,發揮各自優勢協同布防移動,O2O、移動電商、移動支付等成為其重點發展對象。盡管各項業務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但至少可以確定騰訊帝國已擺好轉型的正確姿勢,即微信+手Q連接一切。2015年兩會期間,馬化騰更明確表示騰訊只做基礎性、平臺性連接器。
在推崇互聯網+方面,雷軍與馬化騰不謀而合。早在2013年底雷軍與董明珠10億天價賭局就初露端倪,之后他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不是我雷軍多能干,互聯網就是這樣,互聯網是先進生產力,先進的擊敗落后的,落后的就算做到極致也是落后的”。他同時建議把互聯網上升到國家戰略,并多次成為李總理經濟座談會的座上嘉賓。
這里不得不提雷軍把互聯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兩大原因:一是除美國之外,中國互聯網行業實力在全球范圍內沒有對手;二是互聯網是一種思維,用這種思維武裝傳統行業將獲得顛覆性成績,互聯網+傳統行業將促進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增強中國的全球化競爭力。
說歸說,做歸做。雷軍計劃3年內投資100家智能硬件生態鏈企業,試圖把小米模式成功復制到傳統行業,以此增強小米手機競爭力。目前小米已投資27家生態鏈企業,在移動電源、手環、耳機、家庭攝像頭等行業開花結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