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盟地區鋼鐵產業情況及投資分析
2015/7/1 8:32:5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國與東盟一衣帶水,在貿易上有著得天獨厚的互補優勢。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推進,二者之間貿易量更是大幅增加。而東盟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地區,加之東盟中國與東盟一衣帶水,在貿易上有著得天獨厚的互補優勢。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推進,二者之間貿易量更是大幅增加。而東盟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地區,加之東盟地區經濟發展持續向好,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不完善,鋼鐵需求潛力巨大。
近年,隨著東盟地區汽車、家電等行業的迅速發展,韓國、日本等國家的鋼鐵企業紛紛布局東南亞市場。而面臨國內產能過剩問題的中國鋼企,也開始將優質產能輸出和合作的重點轉向該地區。東南亞無疑已經成為各大鋼鐵輸出國的“新戰場”。
高檔鋼材自給能力不足
東盟各國煉鐵產能普遍不足,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僅有的兩個可以生產直接還原鐵/熱壓鐵的國家;煉鋼產能遠遠低于熱軋產能,馬來西亞是唯一一個方坯生產過剩的國家;東盟的鋼鐵廠商主要以生產低利潤的商品鋼材為主,高檔鋼材仍需大量進口,比如:用于汽車、家電、電子產品的扁平材,用于汽車、螺絲的長材。以越南為例,近年來鋼鐵業投資雖然較多,但國內的高爐鋼廠僅有100萬噸左右的產能,且沒有大型的熱連軋設備,主要依靠進口來滿足生產所需。
建筑業為東盟的支柱產業,2012年,其用鋼量占到東盟地區用鋼總量的63%,高于其他行業用鋼量的總和。東盟各國建筑業的用鋼比例雖有一定差異,但普遍維持在50%以上。其中,菲律賓建筑業的用鋼比例最高,為81%。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建筑用鋼占比也達到了75%。在東盟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投資涉及建筑和基礎設施開發項目,這將有助于支撐鋼材需求,尤其是長材需求。
2012年,越南人均鋼材消費量僅為97kg;印尼人均鋼材消費量為30kg;菲律賓人均鋼材消費量為38kg。這些國家均屬于人均鋼材消費較低的國家。隨著東盟各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未來該地區的鋼材消費增長潛力巨大。
鋼材表觀消費明顯增長
近年來,東盟各國表觀消費增長明顯。在全球鋼材表觀消費量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根據東南亞鋼鐵協會公布的數據,2014年東盟國家鋼材表觀消費量達到6600萬噸,較上年的6300萬噸增長4.3%。如果以粗鋼計,去年東盟國家進口鋼材占該地區需求的60%左右。東南亞鋼鐵協會稱,東盟國家經濟基礎表現強勁,到2018年鋼材表觀消費量將突破8000萬噸。
一方面,東盟各國表觀消費增長明顯,另一方面,該地區鋼材產量的增長卻相對較為緩慢,難以滿足成員國的用鋼需求,因此,東盟國家很大一部分的鋼材消費都是通過進口來滿足的。我國是東盟各國主要的進口來源地,因此,東盟各國鋼材表觀消費的明顯增長也帶動了我國對該地區出口的大幅增加。
日韓占據東盟高端用鋼市場
受增加公共建設支出及強勁消費支出等因素影響,東盟各國GDP增速較快。東盟成為海外各國鋼鐵企業競相投資的理想地區,東盟各國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眾多海外鋼鐵企業的投資。
近年來,中國、日本和韓國在東南亞鋼鐵市場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因為看好東南亞汽車市場潛力,日本和韓國汽車制造企業在東南亞市場分別建立并擴大了各自的汽車產線。數據顯示,印度尼西亞2013年的汽車產量超過100萬輛,該國政府甚至預計在2020年,汽車產量將提升至超過200萬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