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余省市加緊編制“十三五”規劃 欲發展核電
2015/7/10 8:34: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目前,地方正在加緊編制“十三五”規劃。
記者注意到,“調結構”成為地方的高頻詞,許多省市在對未來五年的產業部署上,更偏向發展綠色與高科技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能源結構的調整上,清潔能源備受青睞。公開資料顯示,已有十余省份計劃部署內陸核電。
國家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曾表示,中國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啟動內陸核電站建設。
地方規劃重視“調結構”
地方在編制“十三五”規劃時,紛紛發力調整產業結構。6月20日召開的吉林省政府2015年第9次常務會議明確,要“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云南省于6月舉行了多場圍繞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的專題會。云南省統計局副局長坦言,目前云南是“一產不優,二產不快,三產不強”。他建議要延長產業鏈,重點打造銅鉛鋅,對礦產、電力等產業進行升級。
記者梳理發現,更多的地方青睞發展低消耗、低污染的綠色與高新技術產業。海南省于6月底召開的省政府會議,探討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劉賜貴強調,要以“十三五”規劃的制定為著力點,加快制定產業規劃,要以切實舉措有力推動12個產業發展。
這12個產業就涉及多個高技術及綠色環保產業。如發展互聯網產業、做大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低碳制造業、會展業、醫療健康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生物制藥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教育、文化、體育產業等。
內蒙古也于6月底舉行“展望內蒙古十三五:增長與結構升級”的專題研討會。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包思勤認為,內蒙古現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發展模式,是很不健康的,“十三五”期間,內蒙古經濟增長模式必須轉變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