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茶葉銷售情況統計分析
2015/7/18 8:33: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4年,內銷市場的巨大消費能力依然是拉動中國茶葉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特點:1、銷售量額保持平穩。據調查分析:2014年,在我國六大茶類中,綠茶2014年,內銷市場的巨大消費能力依然是拉動中國茶葉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特點:
1、銷售量額保持平穩。
據調查分析:2014年,在我國六大茶類中,綠茶消費穩定增長;黑茶、紅茶占比繼續上升;白茶市場份額持續突破;烏龍茶類銷量穩定;黃茶處于市場培育階段,銷量穩定增長。全國茶葉零售均價大體在150-200元/公斤,高端禮品茶均價在600-1000元/公斤,全國茶葉總銷售額大體應在3000億元。其中,全國名優茶與大宗茶銷量占比估計分別在43%和57%;銷售額占比中,名優茶約占66%,大宗茶占34%。
2003-2014年我國茶葉內銷量單位:萬噸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52.5 64.8 74.1 87.6 90 100 110 118 130 153.2 179.1 (數據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2、產品結構調整放緩。
從品種分布看,黑茶、白茶仍為消費熱點;綠茶、紅茶保持平穩發展;烏龍茶類出現分化,特別是在福建省內呈北強南弱之勢;黃茶類繼續上升,但基數過小,不足以對市場造成影響。從量價配合看,受經濟新常態影響,高端茶持續回調,中檔茶繼續增多,低檔茶仍在減少,橄欖型的市場價格體系進一步穩固。從品質包裝看,傳統名優茶的銷量正在減少,以大宗茶為基礎的網絡新品牌銷量上升,產品包裝更趨親民、簡約、個性化。
3、渠道建設喜憂參半。
2014年,互聯網購物平臺快速擠壓式擴張,既為茶產業開拓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但也對傳統渠道形成了擠壓。其中,首當其沖是批發市場,廣東、廣西、上海、山西等地批發市場先后出現了一些風波,其它的連鎖經營店鋪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4、消費人群逐步轉化。
在2014年所做的系列分茶類調查中,消費群體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飲茶行列。但我們也應充分認識到新生消費群具有傳統文化觀念的較為單薄、消費認知的明顯不足、人口總量絕對值小、關注度轉移迅速等特點,并加以適當的消費引導。
5、茶品收藏值得關注。
由于黑茶、白茶具有經陳放適口性更好、功效更佳且具收藏價值的特點,因此目前全國茶葉消費中有一大批產品被用于收藏。在茶葉品種上,收藏熱從云南普洱茶開始,先向其它地區的黑茶擴散,而后向白茶擴散,甚至向個別并不適合陳放的茶類蔓延。在地域分布上,也形成了由南至北的形勢。2014年,南方藏茶者已經陸續開展“普洱北行”等活動,向市場釋放了“放倉”信號,值得市場予以關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