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油市場迎來長線布局買點
2015/8/1 8:33:0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7月中旬以來,美豆產區天氣好轉,資金對天氣的炒作告一段落,基本面壓力再次主導行情,CBOT大豆期價兩周下跌近百點,國內外植物油價格也再次回落,市場情緒悲觀。雖7月中旬以來,美豆產區天氣好轉,資金對天氣的炒作告一段落,基本面壓力再次主導行情,CBOT大豆期價兩周下跌近百點,國內外植物油價格也再次回落,市場情緒悲觀。
雖然不看好未來1個月國內外植物油價格,但如果錯過了7月9日因股災帶來的系統風險而出現的買點,投資者可抓住此次機會逢低入場,布局長線多單。
操作上維持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觀點:主力合約在5300~5400元/噸就有投資價值,倉位控制在出現4800~4900元/噸也不會爆倉的范圍,若CBOT大豆價格回落至880美分/蒲式耳以下,可加重倉位。
短期利空因素主導市場
COBT盤基本面信息偏空,并缺乏利多炒作題材。首先,2014/2015年度南美大豆豐產、物流通暢、大豆價低吸引進口國采購,并擠占美豆市場,當前美國新季大豆出口預售量處于2007年以來同期訂貨水平的最低,美豆最終將不得不以降價求銷量。其次,由于南美大豆主要出口國貨幣對美元匯率下降,按照近1個月COBT盤大豆價格,南美豆農的收益仍將提高其種植積極性。7月17日,分析機構Safras&Mercado預計,巴西2015/2016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將較前一年度增加3.8%,大豆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9980萬噸。再次,前期資金對美豆種植期天氣炒作,但隨著主產區天氣好轉,主流機構均上調對美豆的單產預期,若8月20日前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美豆豐產壓力需盤面消化。
未來1個月國內植物油市場商業庫存呈上升態勢。首先,市場預計三季度我國進口大豆數量仍在2200萬噸以上,在當前高溫高濕天氣下,油廠將保持高開工率以降低大豆庫存;同時,由于國際市場豆油價格明顯回落,進口豆油成本下降,當前我國沿海地區四級豆油價格已經高于南美毛豆油到港完稅成本,負價差得到扭轉,這將增強企業進口豆油積極性,預計后期國內豆油商業庫存有望繼續回升。其次,近期油菜籽主產省安徽、湖北、江蘇均明確2015年菜籽收購政策,隨著政策明朗,主產省菜籽收購進度將加快,預計在8月會出現收購小高峰,屆時國產菜油供應也將相應增加。再次,6~8月國內棕櫚油到港量保持在年內高位水平,港口棕櫚油到貨進度大于銷售量進度,港口棕櫚油庫存呈增長態勢,加之主產國8~9月仍是棕櫚油的產量旺季,馬盤仍有向下的空間,這均抑制下游采購積極性。宏觀風險始終存在。一是美聯儲很可能年內加息,美元升值不利于大宗商品價格;二是希臘債務危機雖然告一段落,但只是延后,問題并沒有解決,仍有被拿出來做為博弈棋子、并存在引發系統風險的可能。
三季度見底后或入牛市
中間環節只有蓄水能力,而無放水能力。國內植物油價格在經歷4年半持續下跌后,中間環節已處于零庫存,國內植物油商業庫存基本上掌握在油廠手中,且油廠商業庫存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處于歷史低位水平,一旦市場確認進入上升通道,中間環節開始蓄水,將改變國內植物油的供需基本面。
厄爾尼諾有可能帶來棕櫚油長期供給減少,并改變國際市場植物油供需基本面。澳大利亞氣象局表示,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水溫連續10周比均值水平高出1攝氏度以上,打破歷史紀錄,厄爾尼諾天氣持續增強。雖然厄爾尼諾現象對近期棕櫚油影響有限,但會對4~6個月后的產量有明顯影響,這個時間點出現在11月至明年春節前,而這一時期又是國內植物油傳統的需求旺季,容易出現疊加效應。棕櫚油目前是國際市場第二大植物油品種,若棕櫚油減產5%,就對豆油增加1700萬噸需求,將改變國內外植物油供需基本面。
尾隨厄爾尼諾而至的拉尼娜很可能影響明年南美和北美大豆單產。從氣象規律來看,多半時間厄爾尼諾結束后相隔2~3個月就會轉為拉尼娜,甚至在1998年隔月就轉為拉尼娜。
從歷史數據看,厄爾尼諾持續時間最長的是18個月,最短的則是5個月;拉尼娜現象普遍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最長可達到36個月,最短則僅為6個月。厄爾尼諾對東南亞棕櫚油的產量影響較大;拉尼娜則對世界大豆的產量影響較大,尤其是美國和阿根廷的大豆產量。在拉尼娜出現的年度中,CBOT大豆價格強勢運行的概率偏高。從氣象機構提供的數據看,2015年厄爾尼諾峰值出現在11月份,2016年2~3月份結束,拉尼娜在明年4、5月份開始,2016年美國大豆仍可能遭遇到干旱。繼棕櫚油減產這一利多題材之后,2016年度美豆減產的可能將成為推動國內外植物油第二波向上行情的題材。
宏觀風險對農產品價格的利空影響有限。首先,國內外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需求下降,更多地表現在工業品而不是農產品,農產品需求較為剛性,就投機資金來說,面對此種風險也更愿意多農產品空工業品來進行對沖風險。其次,美元升值雖不利于以美元結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但對于像我國這樣植物油對處依賴度達67%、油用大豆對外依賴度達92%、需求又較為剛性的國家而言,美元升值最終只會推到原料到港成本,利空作用只是短時的,而利多反而是長期的。第三,原油價格下跌雖不利國際市場植物油工業需求,但對國際市場植物油價格的利空作用在減弱,主要是當國際原油價格低于70美元/桶時,植物油轉化為生物柴油已無利潤,國際原油價格在這以下繼續下跌時,對植物油的工業需求已無太大實質影響,遠不如主產國生物柴油扶持政策的影響大。
第四,股市瘋牛結束雖然帶來系統風險,但也使眾多投機基金幡然醒悟,或從中抽身或減少配資比例,再次回到商品市場,而受宏觀影響較小、剛需較強的農產品,尤其是比較活躍的植物油,將是他們首要的做多目標。
從技術面來看,國內植物油價格已經見底。首先,國內植物油上市品種6月初的高點,多超過今年1月和3月的頂點,達到去年9月和11月的頂點,說明自2011年2月開始的一頂比一頂低的下跌趨勢已終結,市場自去年9月至今就處于底部寬幅震蕩狀態。其次,國內上市的豆油、菜油和棕櫚油主力合約均出現月線級別的背離信號,這均意味著市場在7~9月是由熊轉牛的拐點,應積極逢低入場布局多單。
綜合分析,目前油市處于股市的2000點,而南美大豆豐產且物流通暢,美豆銷售進度處于8年來最低水平,南美下一季大豆種植面積有望繼續提高,美豆產區天氣好轉、單產有望好于前期預期等多種利空因素疊加,有可能使得CBOT盤大豆見到真正的底部,為多頭提供理想的進場點,建議投資者抓住此次機會。
由于國內菜油基本面最好,因此在探底過程中菜油表現要強于豆油和棕櫚油,一旦行情由熊轉牛,很可能由棕櫚油領漲。但考慮到豆油和棕櫚油的價差已處于歷史低位水平,從年度行情走勢來說,豆油下半場表現要好于棕櫚油。因此,謹慎型投資者也可關注階段性的套利機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