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手機遇瓶頸:開疆拓土尚需創新
2015/11/30 8:33: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繼成為“雙11”銷售額貢獻大戶后,國產手機又迎來發布熱潮。24日,小米發布包括紅米Note3在內的三款手機。隨后,華為發布了Mate8,酷派發布了鋒尚Max在繼成為“雙11”銷售額貢獻大戶后,國產手機又迎來發布熱潮。
24日,小米發布包括紅米Note3在內的三款手機。隨后,華為發布了Mate8,酷派發布了鋒尚Max。此外還有部分廠商如vivo、錘子、Moto預計將在未來一周發布新機型。縱觀整個2015年,國內手機廠商發布新品的節奏明顯加快,半年甚至一年才會更換的智能手機,讓國內廠商打造成了月銷品,國產手機看似仍舊一片“繁榮”。然而“繁榮”的背后,國產手機卻面臨著國內海外的雙重困局。
一直以來,出貨量被視為國產手機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依據。近年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經過迅猛發展后趨向飽和。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累計出貨量為4.52億部,比2013年5.79億部下降21.9%。而另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統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2015年第一季度銷售總量為1.1億部左右,同比下滑3.7%。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不再只是信號,而是已經成為現實。
如果說出貨量的下降成為市場飽和的直接證據,那么手機廠商的宣傳手段,則間接佐證了這一現實。在需求萎縮、市場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或許只有不斷拋出噱頭與創新營銷手段,才能拉動日趨疲軟的手機市場,帶來短期銷量的突破。正如樂視在推出手機的同時還推出近50萬的土豪電視,一時間引爆輿論。被稱為“紅衣教主”的周鴻祎則是把手機直接射在了墻上。而雷軍則不再是簡單地跑個分,而是杠上了“友商”,還搬出了公證書。當然,無論何種營銷與噱頭,最符合消費者心理的價格戰當然是必不可少。
幾乎所有廠商都意識到了國內市場的飽和,無一不在嘗試走出國門,海外市場自然成為國產手機廠商垂涎的大蛋糕。然而國產手機的出海之路并不順暢,眾多品牌廠商有人歡喜有人憂。作為國內一線品牌,華為曬出的成績單顯示,半年銷量突破五千萬,其中海外市場的貢獻接近一半。中興2015年第二季度占領美國市場8%,成為美國第四大手機品牌。被譽為全民手機的小米,雖然在國內的成績單不錯,但經過爆發式增長后卻遲遲不敢轉戰歐美,直到本月23日小米4才獲得了FCC的認證,開始涉足美國市場。魅族、OPPO、vivo等品牌更是對歐美市場望而卻步。
不難發現,這些海外之路相對平穩的都是核心專利與技術沉淀較為雄厚的廠商,且在科研方面投入較大。事實上,正是大量的專利技術讓三星、蘋果建立起了足夠高的壁壘,從而馳騁全球市場。國產手機要想進入蘋果、三星雄霸的海外市場,必然先要跨越專利這道溝壑,只有加大科研投入,掌握核心專利技術,在與蘋果、三星手機巨頭對抗時才有底氣。否則一旦跨出國門,面對各種嚴苛的法律,專利危機將不可避免。國內手機品牌廠商是否考慮少制造一些噱頭,潛下心來多搞一些科研創新?
由于大部分的手機廠商在專利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以及在用戶體驗與產品設計等方面尚待提高,雖然依靠價格戰開拓了市場,但其發展瓶頸隨處可見,國產手機海外之路任重而道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