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中國無人駕駛產業亟待提前布局
2016/1/29 8:50: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作為汽車行業的前景和發展方向之一,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加大了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投入,我國的研發水平也與發達國家處于同一起點。雖然距離無人駕駛汽車實現商業化還有作為汽車行業的前景和發展方向之一,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加大了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投入,我國的研發水平也與發達國家處于同一起點。雖然距離無人駕駛汽車實現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但專家建議應提前布局,構建產業生態環境,為將來占領市場、制定行業的國際標準爭取主導地位。
“無人駕駛+新能源+互聯網”
將顛覆現格局
1903年12月17日,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外的曠野上。一個外形古怪的木質動力裝置迎著狂風,搖搖晃晃地在空中飄行了59秒。兩個年輕人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振臂狂呼:“飛行器時代終于到來了!”
112年后,憑借著靈敏的感應系統和強大的計算能力,無人駕駛汽車也從概念變成現實。
無人駕駛汽車,也稱自動駕駛汽車,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行車路線并自主控制到達預定目標的交通工具。它綜合使用攝像機、雷達系統、傳感器和GPS系統來檢測周圍環境,使用人工智能來決定前往目的地最快最安全的路線,其機械部件和執行裝置允許計算機系統必要時控制車輛加速、制動和轉向。從汽車自動化程度而言,自動駕駛分為駕駛輔助、半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
1984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研制出首輛全功能無人駕駛汽車Navlab。隨后發展分為兩大陣營:奔馳、寶馬等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側重于駕駛輔助系統開發;谷歌、蘋果等互聯網企業將目標直接瞄準完全自動駕駛。
汽車能否完全替代駕駛人成為操作主體?有專家認為,像宇宙飛船、無人飛機等無人駕駛的工具均有人操控,汽車也不可能完全無人操控,且自動駕駛的數據不可能涵蓋所有意外或復雜道路情況。
但更多專家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規模推廣持樂觀態度。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說,就像新能源汽車在市場逐漸擴大規模,多個國家都在“試水”無人駕駛汽車。雖然現在的智能交通系統還不足以支撐無人駕駛汽車商用化,但其是傳統汽車行業“涅槃重生”、互聯網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未來,“無人駕駛+新能源+互聯網”將顛覆原有產業格局,創造一個智能化、新能源化的新產業王國。
不難想象,高度科技化的智慧城市將建造一個巨大的交通共享網絡,人們用手機就能隨時呼叫無人駕駛汽車服務;交警可精準判斷每輛汽車去向,更有針對性的指揮交通;汽車可停留在每處建筑前用太陽能電池板充電……就像一些業內專家所講:“無人駕駛的普及,不是會不會來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來的問題,也許未來幾年內很快就會實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