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內空氣質量明年強制達標:倒逼車企增投入
2016/2/15 8:42: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寶貝剛出生,買輛新車還是淘輛舊車?”很多新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糾結。新車雖好,但從豪華品牌到經濟車型,刺鼻的車內異味必須忍受至少半年才能漸漸消退。于是,淘輛二手“寶貝剛出生,買輛新車還是淘輛舊車?”很多新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糾結。新車雖好,但從豪華品牌到經濟車型,刺鼻的車內異味必須忍受至少半年才能漸漸消退。于是,淘輛二手車過渡,成為不少家庭的無奈選擇。
截至去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2.79億輛,平均每百戶有31輛私家車。然而,對于車主十分關注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強制性國標在多年呼吁后姍姍來遲。根據環保部最新發布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強制標準征求意見稿,車內空氣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有害物質都有了更為嚴苛的限量值,并給出了汽車廠家強制執行的時間表: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銷售車輛必須滿足本標準要求;此前已經定型的車輛,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強制標準要求。
車內空氣標準6年終升級
小汽車越來越追求舒適性,里面的新材料也名目繁多,由于非金屬材料和黏合劑被大量應用,易導致車內污染物積聚,危害人體健康。
國家質檢總局此前披露,汽車產品缺陷信息的投訴情況顯示,除變速器、安全氣囊、輪胎等質量問題之外,車內異味已經成為車主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在很多情況下,包括孕婦、病人和兒童等敏感個體都可能受到車內污染的影響。
另一方面,車內空氣污染物的成分較為復雜。有關機構進行的檢測和研究情況表明,車內空氣中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物達幾百種之多,包括烴類、醛類、酮類物質等。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專家指出,車內空氣污染的“禍根”一般是在車輛生產過程中“種”下的,在車輛制造出來之后再去治理效果極其有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汽車生產企業應對車內污染治理承擔第一責任。
正因為如此,環保部和國家質檢總局2010年發布實施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考慮到汽車企業的承受能力,當時這份標準還屬于推薦性標準,并不具有強制意義,引導優勢車企自覺參照執行。但此后,包括奔馳、奧迪在內的多個乘用車品牌,頻頻被曝出車內空氣污染嚴重的問題,關于車內空氣質量標準升級為強制標準的呼聲也連年高漲。
終于,在最新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中,《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標準的地位發生了質變。“從推薦性指南修訂為強制性的國家標準,這對汽車產業綠色發展和技術進步提出了挑戰,也為車內環境污染凈化治理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分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