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航運集團在上海問世:中國遠洋海運正式投入運作
2016/2/19 8:53: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月18日上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遠洋海運”)正式在上海掛牌成立,這也標志著中遠和中海兩大央企合并而來的新航運集團正式投入運作。新集團資產6100億資產規模、110億注冊資本、11.8萬員工——全球最大的航運集團在上海問世。
2月18日上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遠洋海運”)正式在上海掛牌成立,這也標志著中遠和中海兩大央企合并而來的新航運集團正式投入運作。
新集團資產規模超過6100億元,超過了馬士基集團等競爭對手,成為世界上綜合運輸能力第一的航運企業。旗下將擁有全球最大干散貨船隊、全球最大油運船隊、全球第二大碼頭運營商、全球第四大集運班輪公司等一批行業龍頭。
不過,相比做大,擺在新領導班子面前的重要任務是如何帶領這一龐然大物在繼續下行的航運市場中生存下去。過去半年內BDI干散貨指數大跌700點,集運運價也跌入谷底,中國遠洋海運面臨的行業形勢更為嚴峻。
在集團領導團隊首次公開亮相的媒體會上,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開門見山地指出:“當前的航運市場格局變化之大是我們始料不及的,也是我們幾十年來沒有碰到過的!
對幾項傳統主業的重組,許立榮給出了時間表:集運業務和干散貨、油輪業務的重組將分別在3月、4月和5月完成,物流業務2016年下半年也將給出詳細的安排,“年內將完成和啟動兩大集團共有的業務板塊”,這意味著金融平臺等新業務整合將是下一步安排。
重組迎來規模效應
記者獲悉,重組后的新集團將形成“6+1”產業集群,分別包括航運、物流、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船代、船舶船員管理等)、社會化產業(地產、酒店、海事院校等)六大板塊,以及各產業基于“互聯網+”所進行的商業模式創新。
在中國遠洋海運給出的官方表述中,集團的重組思路被歸納為“規模增長、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和全球公司”。而提高幾項傳統主業的規模效應是整個重組思路的起點。許立榮也坦言,原先中遠和中海兩家企業不具備規模優勢,業務資源同質化嚴重。
而這尤以集運行業最為明顯。目前全球70%集裝箱的貨源在亞洲,其中又有大部分來自中國。然而,集運班輪占到40%運力的行業前三家公司均是西方企業(馬士基、地中海和達飛)。
目前,中遠集運和中海集運分別是全球第六和第七大班輪公司,重組后的新集運公司將成為全球第四。
“以往我們的集裝箱運力都是60萬~80萬TEU的規模,是以中國出口的市場為主,不具備全球布局的能力和成本優勢。”萬敏表示。從航線布局來看,由于客戶資源重疊,以往中遠中海只能布局以中國貨源為主的東西干線(中國至歐美)、內貿航線以及東南亞的區域性航線,覆蓋范圍有限,且存在一定重復競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