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演出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016/7/15 11:07:5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顯示:演出市場主體結構主要包括文藝表演團體、演出經紀機構、專業劇場。國內演出市場按演出市場主體結構統計的收入規模由2013年的436.44億元增長到2015年 的475.43億元,年均增長率為8.93%。其中演出經紀機構在近幾年的發展較顯示:演出市場主體結構主要包括文藝表演團體、演出經紀機構、專業劇場。
國內演出市場按演出市場主體結構統計的收入規模由2013年的436.44億元增長到2015年 的475.43億元,年均增長率為8.93%。其中演出經紀機構在近幾年的發展較快,民營演出機構的較快增長、版權收入增長、線上直播運營、線上票務等因素促進了演出市場的繁榮與發展。專業劇場的生存空間發生變化,出現出租收入高于自營收入、劇場進駐商業圈等現象,商業地產借力劇場將成為未來劇場建設的新趨勢。
文藝表演團體是文化創作的主要力量之一,演出場次、觀眾人數和演出收入 影響演出市場的規模變化。根據文化部《2015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和《中國統計年鑒》數據。
2008-2015年的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場次規模
2008-2015年的全國藝術表演觀看人數和演出收入
根據上述數據,全國藝術表演團體的演出收入增長較緩,但團體的家數、演 出場次和觀眾人數均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全國藝術表演團體的數量由 2008 年 的 5,114 個增加至 2015 年的 10,787 個,年均增長率為 11.25%;演出場次由 2008 年的85.2萬次增加至2015年的210.8萬次,年均增長率13.82%。觀眾人數由2008 年的 63,187 萬人次增加至 2015 年的 95,799 萬人次,年均增長率 6.13%。演出市場的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數增加是演出市場活力的體現,對演藝專業燈光的市場需 求也會隨著觀眾人數和演出場次的增加而提高。
演出的藝術門類主要包括音樂類(音樂會、演唱會及音樂節)、舞蹈類、戲劇類(話劇、兒童劇、戲曲等)、曲藝雜技類。隨著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的變化和 品質的提升, 2013 年以來,大型演唱會及音樂節、話劇、兒童劇等門類的演出場次、觀眾人數和票房收入均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其中演唱會及音樂節票房收 入從 2013 年的 21.36 億元增長至 2015 年 31.80 億元,復合增長率為 22.01%。上 述藝術門類演出的活躍,促進了專業劇場和戶外舞臺對舞臺燈光的需求增長。
國內演出市場總體情況統計
根據上述分析,國內演出市場總體規模呈現上升趨勢,在2015年已達到 475.43億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