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煤炭行業價格走勢分析及市場供需預測
2016/12/16 10:21: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6 年 1-8 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累計生產原煤 21.8 億噸,同比下降 10.2%,伴隨第四季度冬儲煤需求日漸緊迫, 各煤種價格漲勢連連,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煤荒”現象,對下游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造成較2016 年 1-8 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累計生產原煤 21.8 億噸,同比下降 10.2%,伴隨第四季度冬儲煤需求日漸緊迫, 各煤種價格漲勢連連,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煤荒”現象,對下游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造成較大壓力。從煤炭供給情況來 看,煤企增產意愿不高,先進產能釋放不及預期,截至 10 月底,受公路運費上漲,鐵路運力和船舶拉運受阻影響,企業坑 口庫存及港口庫存小幅上揚,下游電廠日耗受氣溫影響提升較快,現貨供應仍然較為緊張。
2016 年原煤產量持續下滑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伴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煤炭下游電廠、建材等行業增速放緩,對煤炭需求呈下降態勢,煤炭消費量持續下滑。2014-2015 年上半年,煤炭消費量分別下降 3.02%、3.67,消費需求下降呈擴大趨勢,2016 年上半年,我國煤炭消費總 量 18.1 億噸,同比下滑 4.60%。
2016 年原煤消費量持續下滑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受國家煤炭行業限產政策影響,我國華北、東北、華東等地區煤炭庫存量自 2015 年 底開始下滑,其中以華北地區庫存下降速度最快,2016 年 3-5 月同比降幅均在 12%以上,1-7 月煤炭庫存量 0.83 億噸,同比 下降 34.73%。重要港口煤炭庫存量下滑,我國北方七港及曹妃甸港、京唐港煤炭庫存量出現下滑態勢,2015 年底庫存量達 最低水平。2016年7月秦皇島港煤炭庫存量270.50萬噸,同比下降62.61%,曹妃甸港煤炭庫存量178.0萬噸,同比下降45.40%, 京唐港煤炭庫存量 275.20 萬噸,同比下降 43.25%。第四季度煤電合同談判臨近及火電廠、煤貿商采購積極性較高,港口煤 炭庫存量均處于近年來偏低水平。
重點電廠煤炭庫存持續低位徘徊,電力行業對煤炭的需求量約占煤炭總消費量的 50%,對煤炭開采行業需求影響較大。 2015 年全社會用電量為 5.55 萬億千瓦時,同比僅增長 0.52%。2015 年火電完成發電量 4.21 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 2.8%。 2016 年上半年火電完成發電量 2.06 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 3.1%。從電力行業存煤量分析,2015 年 12 月末,全國重點電廠 存煤 7358 萬噸,可用 22 天;2016 年 7 月,全國重點電廠存煤 5116.90 萬噸,存煤可用天數降到 15 天。從電力行業耗煤量 分析,2015 年全國重點電廠耗煤量 11.34 億噸,同比下降 8.79%;2016 年上半年全國重點電廠耗煤量 5.47 億噸,同比下降3.21%。目前,煤炭產量進一步下滑,國家堅持從嚴實施“276 個工作日”限產計劃,煤炭價格出現持續性大幅上升,加之 第四季度到來,煤炭下游補庫存情緒強烈。
2015 年底國有重點煤礦庫存下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重點電廠煤炭庫存量:直供總計呈下滑趨勢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 年以來煤炭市場景氣指數震蕩下調,至 2015 年 10 月煤炭市場景氣指數已降至-52.1,處于過冷狀態;供求平衡指 數顯示煤炭開采行業處于嚴重過剩狀態;需求偏異指數顯示行業處于需求萎縮狀態。2016 年上半年開始,煤炭產量縮減,煤炭價格上升,2016 年 8 月,煤炭市場景氣指數已經回升到 6.2,供求平衡指數顯示煤炭開采行業產能過剩得到暫時緩解; 需求偏異指數顯示行業處于需求平穩狀態。
中國煤炭開采行業景氣指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 年我國煤炭產量開始出現下滑,2014 年、2015 年、2016 年上半年煤炭產量同比分別下滑 2.53%、3.20%、9.70%, 產量下滑比例呈擴大趨勢。主要原因在于國家限制煤炭消費改善大氣污染、經濟結構調整火電負增長及受到進口煤及新能源 沖擊疊加煤炭產能過剩,導致煤炭供需失調,煤價大幅下跌,煤企減少煤炭產量。2015 年全國煤炭銷量 35.15 億噸,同比下 降 5.15%。2016 年上半年煤炭銷量 15.30 億噸,同比下降 8.4%。 2015 年煤炭產量前五的省份分別為山西、內蒙古、陜西、貴州及山東,合計產量 26.92 億噸,占全國原煤產量 73%。 2016 年上半年煤炭產量前五的省份分別為內蒙古、山西、陜西、貴州和新疆,合計產量 11.86 億噸,占全國原煤產量的 72.76%。 我國煤炭主產地集中在中西部,我國東南部沿海煤炭消費地區包括浙江、海南等地,主要通過江蘇、山東、山西、安徽等地 通過鐵路聯合沿海運輸的方式輸送煤炭;我國南部煤炭消費地區廣東、福建、廣西等地,由山西、河南經湖南中轉輸送煤炭; 在我國東部煤炭消費地山東、江蘇、湖北、湖南等,由陜西、山西、河南經由河南運輸到各需煤地。
2015 年全國煤炭主產地產銷情況(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截止到目前的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煤炭行業形勢由盛轉衰以及對節能環保要求日益提高,我 國的煤炭進出口政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我國針對煤炭行業的稅收政策大致分為鼓勵及抑制兩方面:在 2006 年之前,我 國實施出口導向型對外貿易政策,采取出口退稅鼓勵煤炭出口,征收進口關稅約束煤炭進口。2006 年之后,我國能源需求 快速增加,煤炭關稅調整逐步向鼓勵進口、保護國內資源的方向轉變,提高了出口關稅,降低了進口關稅。
我國煤炭進出口稅率調整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 2004 年開始,我國煤炭出口量已連續下滑 12 年。 2009 年,我國煤炭出口量 2239.57 萬噸,進口量 12584.01 萬噸,同比激增 211.94%,我國由煤炭凈出口國轉變成煤炭凈進口 國,自 2009 年以來,我國煤炭進口量實現連續 5 年增長,2011 年我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煤炭進口國。2013 年我國煤 炭進口 32701.77 億噸,同比增長 13.39%,達到歷史峰值,受煤炭行業大環境影響,這一增長趨勢自 2014 年開始戛然而止, 2014 年我國進口煤炭 29122 萬噸,同比下滑 10.95%,2015 年進口煤炭 20418 萬噸,同比下降 29.9%。
2015 年 1 月,我國煤炭進口量 1678 萬噸,同比下滑 53.27%。2 月份煤炭進口量 1526 萬噸,同比下滑 33.13%,環比下 降 9.06%,也是自 2012 年以來的月度最低記錄。2015 年 7 月我國進口煤炭 2125 萬噸,同比減少 203 萬噸,同比下降 7.69%, 但環比增加 464 萬噸,環比增長 27.93%,2016 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煤炭逆勢大增,煤炭進口量 10803 萬噸,同比增長 8.2%,2016 年 5 月、6 月煤炭進口同比分別增長 33.64%、30.95%,8 月煤炭進口量 2657 萬噸,同比增幅高達 52.09%。
進口煤出現高增幅的最直接原因在于我國政府實 施嚴格的限產政策,導致煤炭供應端收縮,市場煤炭供不應求,煤炭供需結構失調,增強進口煤的價格優勢,下游用煤企業 通過增加進口煤來填補國內煤炭缺口。
我國煤炭進出口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2016 年 8 月煤炭進口量呈上升態勢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 年,全國鐵路總運力達 55 億噸以上,其中煤炭運輸能力 30 億噸左右,截止到目前,煤炭運輸需求僅 23 億噸左右。 隨著 2015 年底蒙冀線的正式通車運營,計劃 2016 年的貨運量為 2000 萬噸,遠期運力也將達到 2 億噸左右。根據鐵路發展 計劃,大秦線、朔黃線、蒙冀線三大運煤通道合計運力最終將達到 11 億噸左右。截止到目前,對應的港口運輸能力只有 6.7 億噸。2015 年,全國煤炭鐵路累計發運量 20 億噸左右,同比下降 12.6%,鐵路直達煤炭 14.52 億噸左右,鐵路下水煤炭累計 發運量 5.48 億噸左右。全國煤炭銷量 35.15 億噸,下水煤炭 6.09 億噸,鐵路直達煤炭 14.52 億噸,汽運直達煤炭 14.54 億噸, 三種運輸方式占比分別為 17.33%,41.31%和 41.36%。2015 年,我國內貿下水煤 6.09 億噸左右,由于汽車在 200 公里的范 圍以內才具有運輸優勢,且下水煤的主要煤炭來源是大型綜合化煤炭企業,因而鐵水聯運占有絕對優勢,運輸資源量大概在 5.48 億噸左右,而對于散戶來說汽車和水路聯運較為常見,僅為 6090 萬噸左右,占比也相對較小 10%左右。
2014 年 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煤炭物流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部煤炭物流專項規劃,規劃期為 2013 年至 2020 年。《煤炭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六項主要任務,“完善煤炭物流通道;健全煤炭儲備體系;培育大型煤炭物流企業; 完善煤炭市場體系;推廣應用先進物流技術;推進煤炭物流國際合作。”“規劃”明確了我國煤炭物流建設的五項突出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市場主體服務水平低;煤炭物流成本較高;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物流人才匱乏”。 “規劃”根據我國煤炭生產開發和消費布局,結合區域發展規劃,完善煤炭運輸通道,建設一批煤炭物流節點,形成“九 縱六橫”的煤炭物流網絡。 “規劃”提出目標,到 2020 年,煤炭物流整體運行效率明顯提高,社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形成 物流網絡配套銜接、技術裝備先進適用、物流服務綠色高效的現代煤炭物流體系。加強鐵路煤運通道建設,年運輸能力達到 30 億噸;結合國家煤炭應急儲備建設布局,重點建設 11 個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和 30 個年流通規模 2000 萬噸級物流園區;培 育一批大型現代煤炭物流企業,其中年綜合物流營業收入達到 500 億元的企業 10 個;建設若干個煤炭交易市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