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016/12/23 10:21: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將是我國在“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時期內的發展思路、方向和著力點。改革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探索實踐,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將是我國在“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時期內的發展思路、方向和著力點。改革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探索實踐,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要圍繞創新深化改革,通過改革促進創新,使廣大人民從改革創新中不斷獲得更多利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們著力抓住創新這一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創新驅動,開拓發展新境界
2016年,一項又一項中國創新,驚艷了世界。
1月10日,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在西南印度洋成功下潛至1600米指定位置,實現了大洋“首秀”,并首次獲得了該區域的精細海底地貌圖。
6月13日,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高分四號正式投入使用,成為我國第一顆也是當今世界上地球同步軌道分辨率最高的對地觀測衛星。
8月16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9月15日,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升空,僅僅一個多月后,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9月25日,有超級“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省平塘縣落成啟用,這一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開始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
……
創新、創新、再創新,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引領,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國科技創新已經由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位勢進一步提升,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
在今年8月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首次躋身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前25強,較前一年上升4位。這標志著中等收入國家的創新能力首次達到了高度發達經濟體的水平。
深化改革,構建發展新體制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于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深化改革,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動。
今年以來,我國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
3月,國務院發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鼓勵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創新主體及科技人員轉移轉化科技成果,確定了科技人員最低50%以上的分配比例。4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
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了未來30年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成為新時期推進創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7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進一步簡政放權,擴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項目資金、差旅會議、基本建設、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等方面的管理權限,同時強調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8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
1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從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和產權保護方面,繼續加大改革力度。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印發《關于嚴格專利保護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全面加強專利保護監管、加快建立快速協同保護體系、推進行政執法與民事保護優勢互補等33條嚴格專利保護的具體措施,將專利保護再次提高到新的水平。
出實招、破難題、建機制,不斷深化的改革舉措,為創新構建起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優化環境,培育發展新動力
10月8日,從事服裝生意的孫女士領取了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這是上海“五證合一”后頒發的第一張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在全面實施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我國從10月1日起正式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今年以來,隨著“放管服”等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雙創”環境不斷優化,創客群體不斷壯大,呈現出“六增長”的發展態勢——新增市場主體快速增長、初創企業用工需求迅猛增長、大型企業雙創支撐平臺大幅增長、技術市場交易明顯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增長、新三板掛牌企業翻番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認為,當前,我國“雙創”已經進入到理性發展、自我完善、優勝劣汰的新階段。
以雙創示范基地為例,目前其建設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政策舉措。比如,北京通過眾創空間、投資機構等平臺掌握創業主體的相關情況,探索全鏈條、全方位的服務新模式;深圳實施創新、創業、創投、創客“四創”聯動,破解“雙創”發展瓶頸,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不斷完善的體制機制,更好地調動了社會主體的積極性,引導全社會形成推動“雙創”的“大合唱”和“接力跑”。據初步統計,近年來,過去從農村流向城鎮的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人員返鄉創業創新人數累計達570多萬人。
新機制激發了新活力。來自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登記企業401萬戶,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46萬戶,其中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企業加速發展,第三產業新登記企業325.2萬戶。(記者熊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