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種子市場規模預測及行業發展趨勢
2016/12/23 10:29: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育種技術變革,基因育種時代已經悄然來臨;蛴N技術包括轉基因育種、基因編輯等等。轉基因育種與傳統常規育種的區別在于新品種研發時間短,且作物產量高,適應性廣,能夠適應種植者的需要。轉基因種植在全球發展勢頭非常迅猛。1996-2015年間育種技術變革,基因育種時代已經悄然來臨;蛴N技術包括轉基因育種、基因編輯等等。轉基因育種與傳統常規育種的區別在于新品種研發時間短,且作物產量高,適應性廣,能夠適應種植者的需要。轉基因種植在全球發展勢頭非常迅猛。
1996-2015年間,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由170萬公頃增至1.8億公頃,20年內增長了100倍;種植國家由7個增至28個,增長了3倍。國內轉基因育種技術也發展得比較快。目前,棉花、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五大作物實現了轉基因育種與常規育種技術的深度結合。但是,在轉基因育種商業化推進方面,特別是主糧轉基因育種商業化的發展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體現在:第一是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小。據統計,2015年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僅為370萬公頃,占全球種植面積(1.8億公頃)的比重僅為2.06%,遠遠少于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第二是轉基因育種商業化僅限于少數經濟作物品種(棉花、木瓜和楊樹),在主糧作物上還沒有實現育種商業化。
基因育種技術商業化還有待于政策突破。目前政策暖風頻出,一旦政策出臺,轉基因育種商業化將會迅速發展起來。重點關注轉基因農產品新品種審定辦法的出臺,國內上市公司中,絕大多數在主糧基因技術研發方面有投資布局,其中隆平高科和大北農布局時間比較早,投資力度比較大。
國內種子公司在基因技術研發方面的布局
公司在基因育種技術研發方面的布局1、神農基因2015年4月23日與5位科研人員(曾翔、李新鵬、張維、龍湍、安保光)合資設立波蓮基因。波蓮基因主要業務是新一代育制種技術——新型SPT技術研發、技術服務和商業化應用。2、隆平高科全資子公司湖南隆平雜交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生物基因及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基因產品開發有關儀器、設備的生產、銷售;2013年參股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股權比例43%,是第一大股東。該公司是“國家水稻分子育種平臺”承建單位,擁有分子育種、生物信息、種質創新、種子質量檢測和品種測試等方面的研發與技術服務平臺。3、荃銀高科2015年9月,公司與浙江大學共同申報的課題“轉基因抗蟲玉米‘雙抗12-5’產業化研究”獲農業部立項,并核準補助經費4256.21萬元。2013年參股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股權比例3%。4、豐樂種業2013年參股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股權占比15%,為第三大股東,該公司是農業部牽頭組建的雜交水稻分子育種平臺。5、農發種業子公司湖北種子集團參股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6、大北農全資子公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建了國際領先的高效率、高通量的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的轉化體系,搭建了商業化載體構建的質控平臺;已建成的高通量轉化事件篩選平臺及側翼序列分析平臺,為篩選符合法規要求的轉化事件提供實驗依據。子公司金色農華參股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7、登海種業公司參與了國家863項目“轉基因技術培育優質玉米自交系及雜交種”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1996-2015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及增速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批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大量增加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行業整合加速進行。行業集中度遠低于發達國家。2015年,國內前50強的市占率是35%,而2014年全球前4大種子企業的市占率是49%,差距明顯。2011年,種業被確定為國家戰略核心產業之后,政策在科研體制管理、品種審定管理、促進事企合作、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發力,以支持大企業發展。政府對于種業發展有著明確的目標,即到2020年前50強市占率提高至60%。現狀和目標有較大差距,所以,企業間的并購重組將成為常態,建議重點關注具有國資背景、戰略上重視并購發展的種子公司,他們有可能在行業整合大潮中脫穎而出。
2010-2015年全國種子企業數量明顯減少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2015 年前50 強種子企業市占率是35%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國內扶持種業公司發展的相關政策一覽
時間文件主要內容2011.4.10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完善法律法規,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作物種業投入,強化市場監管,快速提升我國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2012.1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到2015年,初步形成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結合的育種新機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就瓿膳c其所辦種子企業“事企脫鉤”;以西北、西南、海南為重點,初步建成國家級主要糧食作物種子生產基地,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前50強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以上;種子法律法規更加完善,監管手段和條件顯著改善,通過考核的種子檢驗機構年樣品檢測能力達到40萬份,例行監測的種子企業覆蓋率達到30%。2013.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9號)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種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以種子企業為主體,推動育種人才、技術、資源依法向企業流動,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保護科研人員發明創造的合法權益,促進產學研結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2014農業部會同財政部、科技部聯合下發(農種發(2014)4號)決定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中國農業大學玉米改良中心等四家中央級科研機構開展為期3年的種業權益比例改革試點工作,目的在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分享機制,激發科研人員育種創新活力,保護科研機構與科研人員合法權益。2015十三五規劃發展現代種業2015.11.25農業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海南省政府聯合印發《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專門劃定了26.8萬畝適宜南繁科研育種的區域,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用途管制;要力爭用5-10年時間,把南繁基地打造成為服務全國的用地穩定、運行順暢、監管有力、服務高效的科研育種平臺。2016中央一號文件將加快建設現代種業發展單作一條,文件要求“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種業企業”,“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保障國家種業安全”,并對成果權益分配,國家級育種基地建設也作了規劃。2016.8農業部、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擴大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種業改革單位擴大至種業科研領域的中央級和各。▍^、市)屬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要整體推進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北京、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陜西等省(市)作為改革重點省份,要發揮科研和產業優勢,深入推進,率先突破;其他省(區、市)要結合實際,選擇部分科研教學單位開展試點,根據進展情況,逐步擴大范圍。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16/17種植年,兩雜種子市場供求趨松,價格承壓,重點關注優勢品種的市場表現。供給方面,制種面積增加,兩雜種子制種量上升得比較明顯。再加上較大的有效庫存,市場供給比較充足。需求方面,前期玉米價格低迷,且常規稻壓縮雜交稻種植面積,預計需求有所減少。制種量上升疊加需求量減少,期末余種量明顯上升,價格承壓。品種方面,新老更替現象延續,建議關注優勢品種的市場表現。其中,雜交玉米種子市場的新優勢品種主要有登海605、隆平206、隆平208、登海618等;雜交水稻種子市場的新優勢品種主要有 “隆兩優華占”、“晶兩優華占”。
國內兩雜種子市場的主要優勢品種
種子市場傳統優勢品種新優勢品種雜交玉米鄭單958、先玉335、登海605、隆平206、京科968登海618、隆平208雜交水稻Y兩優1號、深兩優5814、五優308、天優華占、揚兩優6號豐兩優香一號、岳憂9113、隆兩優華占、晶兩優華占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16/17年全國雜交水稻制種量同比增長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16/17 年全國雜交玉米制種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16/17 年全國雜交水稻余種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16/17 年全國雜交玉米余種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2000-2014年全國雜交玉米種子市場CR5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