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原油價格下跌原因分析
2017/3/22 10:23: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 、頁巖油與OPEC 供給沖擊, 致使油價下跌國際原油價格回顧:本輪國際原油于價格下跌始于2014 年6月, Brent原油期貨價格從 115.06 美元/桶一路下滑,中間經歷了急速下跌的過程,最低跌至 27.88 美元/桶,截至201 、頁巖油與OPEC 供給沖擊, 致使油價下跌
國際原油價格回顧:本輪國際原油于價格下跌始于2014 年6月, Brent原油期貨價格從 115.06 美元/桶一路下滑,中間經歷了急速下跌的過程,最低跌至 27.88 美元/桶,截至2016 年 12 月 30 日,Brent 原油期貨價格為 56.82 美元/桶。2016 年原油價格先抑后揚,Brent 原油期貨一季度均價為 35 美元/桶,二季度均價為 46 美元/桶;三季度均價為 47 美元/桶,四季度均價為 51 美元/桶,雖然四季度翹尾,全年均價僅為 45 美元/桶,位于 2004年來的低點。截至 2 月 21 日, Brent 原油期貨收于 56.66 美金/桶;NYMEX 期貨價格收于 54.06 美金/桶。
ICE 布倫特原油 (期貨) 價格(美元/桶)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4 年以來的油價下行主要原因來自于基本面供給失衡與 。與 2008-2009 年油價暴跌情況相比不同,2014 年開始的油價下跌的情形,并不是由于需求端的問題,原油價格從 2014年的本輪調整下降,與 1980 年代中期的情形類似。當時油價下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北海和阿拉斯加新項目帶來了新的供應源頭,本次下跌也首先是由于頁巖氣革命帶來的技術突破,自 2009 年起美國原油產量持續增加,從 2008 年的 500 萬桶/日產量增長到 2015年的 943 萬桶/日,增幅達 88.6%。美國頁巖油產量迅速增長,使得市場出現供應過剩、油價下跌,隨后由于 OPEC 等國家追求市場份額持續擴產,延長了油價的疲軟期。
2011-2015年世界石油產量持續增長,主要來自美國和OPEC。2011-2015 年產量累計增加 770 萬桶/日,其中 OPEC 產量增加 290 萬桶/日,非 OPEC 產量增加 480 萬桶/日,非 OPEC 產量增量幾乎全部來自美國, 2014-2015 年間產量增量最主要來源是美國,增幅達到了 270 萬桶/日,而 OPEC 產量增加 120 萬桶/日。
2011- -2015 年世界石油產量持續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1- -2015 年間產量增量最大的來源是OPEC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原油供給 集中 在三大供給國/ 組織。原油供給相對集中,截至 2016 年底產量達到 1000萬桶/日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與沙特,其中前三大產油國(組織),分別是 OPEC 產油國、俄羅斯和美國,合計產量占全球總供應的 60%,對全球原油供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 OPEC 與俄羅斯是國家主導產量,而美國產量主要由頁巖油廠商根據油價波動決定。
2016年產量在1000 萬桶/ 日的國家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球原油主要供給格局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其中:一是 OPEC,2016 年 12 月產量為 3416 萬桶/日,傳統的產油國,平均來說擁有全球最低成本的油田,以及豐富的剩余產能, OPEC 國家沙特的產量最高,為 1053 萬桶/日;二是俄羅斯,俄羅斯產量 1118 萬桶/日,從 14 年開始也保持增長,目前處于歷史高位;三是美國,美國原油供給量約為 876 萬桶/日,其中頁巖油站總供應的一半,美國頁巖油革命的爆發帶來了生產期更短的油田和成本逐漸降低的油田,并且產能迅速增加,而在油價暴跌之后產量持續下降。
2、低油價下部分產能出清,主要產油國產量分化
長期的油價下跌導致部分產油國產能出清。非 OPEC 國家 2014 年產量為 5610 萬桶/日,2014 年 6 月油價開始大幅下跌,WTI 原油價格從最高點的 105 美元/桶最低跌到 26美元/桶;2015年全球日產量達到9660萬桶/日,非OPEC國家日產量在2015年底為5760萬桶/日;2016 年油價維持下跌趨勢,非 OPEC 國家產量下降到 5670 萬桶/日,全年產量平均下降 90 萬桶/日。
長期的油價下跌導致非OPEC 產油國產量出現大幅下跌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主要產油國產量出現分化 。分主要產油國看,只有俄羅斯在低油價下保持了增長,而美國由于油價下跌導致頁巖油的開采受阻,2015 年產量增長放緩, 2016 年的原油產量出現近 7 年來的首次下降,并且在 2016 年產量負增長,下降了 56 萬桶/日,另外加拿大和中國在 2016 年開始產量也出現下滑,加拿大產量下滑 7 萬桶/日,而中國下滑 30 萬桶/日。
2014- -2016 年主要非OPEC 主要國家增量(萬桶/ 日)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俄羅斯持續增產,16 年產量突破峰值。俄羅斯的油價是由國家主導,俄羅斯石油公司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2012 年收購 TNK-BP 公司后成為全球前幾的油氣公司,目前俄羅斯石油公司日產量 500 萬桶左右,占俄羅斯國家石油產量接近 50%。2016 年 8 月俄羅斯原油產量出現下滑,但隨后即開始加速上升,從 8 月最低時的 1070 萬桶/日增加到 10月份的 1120 萬桶/日左右,產量提高了約 50 萬桶/日,達到近 30 年來最高水平。
減產前快速增長,俄羅斯產量達歷史新高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低油價迫使美國頁巖油產量下降。美國頁巖油廠商比較分散,普遍對油價波動很敏感,油價降低會使得其主動縮減產能,2011-2014 年期間 90%以上的原油產量增長和全部的天然氣產量增長來自以下七大致密油氣產區,而 2016 年美國四大主力致密油產區(產量合計占比為 97%)全部負增長。頁巖油從 2015 年 11 月的 524.9 萬桶/日降至最低 442.9 萬桶/日。截至 2016 年 12 月 23 日,美國原油產量為 876.6 萬桶/日,較一年前減產 37.3 萬桶/日。(2011 年 7 月 22 日美國原油產量達到近六年最低為 537.7 萬桶/日, 2016 年最低跌到 842.8 萬桶/日)。
美國主要致密油氣產區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七大產區致密油 產能 收縮 (萬桶/ / 日)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 、為搶奪市場份額, OPEC 持續增產打壓油價
為保份額犧牲油價,OPEC持續擴產。由于過去幾年非 OPEC 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原油產量迅速增長,OPEC 在原油市場上地位受到巨大挑戰,以沙特為首的產油國為了保持市場份額而加大生產,同時被迫接受低油價以保障長遠利益。2016 年 OPEC 產量繼續增長,從年初的 3295 萬桶/日到 12 月創下歷史記錄,達到 3416 萬桶/日(YoY+121 萬桶/日)。比2015 年和 2014 年平均每天至少高出了 153 萬桶和 300 萬桶,加劇了全球原油供應過剩局面,很多油公司直接將本輪油價下跌的原因歸結為 “OPEC 追求份額犧牲油價”的策略。
OPEC 組織月產量統計( 萬桶/日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OPEC 主要產油國產能利用率保持高位 ,增產空間有限。結合 20 年的數據來看,目前OPEC 的產量位于歷史高位,其市場占比份額從 2014 年底 32.85%的提升到了 2016 年40.8%,雖然通過打壓油價使得頁巖油產量下跌,但由于技術進步帶來頁巖油成本大幅下降,頁巖油的產量下滑并沒有達到 OPEC 預期的效果。同時 OPEC 產能利用率也處于歷史高位,最近 18 年的,算出來平均是 85.89%,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整個產油國組織的產能利用率為 93%,總共的剩余產量為 265 萬桶/日,未來繼續增持能力有限,所以其增產以進一步打壓頁巖油的空間有限。
OPEC成員國產能 、產量(萬桶/ 日)開工率 (%) 統計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