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服裝業發展概況及東南亞、南亞發展趨勢分析
2017/9/28 15:47: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全球紡服產能幾經轉移,高附加值環節被保留世界紡織服裝生產中心幾經變遷,國內承接主要產能。紡織服裝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并兼有一定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因素。作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紡織服裝的全球價值鏈于二十世紀六十年已經形成,并隨1、全球紡服產能幾經轉移,高附加值環節被保留
世界紡織服裝生產中心幾經變遷,國內承接主要產能。紡織服裝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并兼有一定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因素。作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紡織服裝的全球價值鏈于二十世紀六十年已經形成,并隨著各國勞動力價格、資源條件、區域環境等比較優勢進行了多次產業中心的調整。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將紡織服裝生產基地轉移至日本、德國等國家,隨后又從日、德逐漸轉移到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新興國家和地區。九十年代起,世界主要紡織服裝產能被國內承接。當前,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紡織服裝業方興未艾,有潛力成長為重要的全球性生產基地。
東南亞、南亞國家已成為全球勞動力“價值洼地”,人力成本優勢顯著。據數據,2015 年,中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六國制造業員工月平均工資分別為 740 美元、522 美元、210 美元,138 美元和 131 美元。2016 年,泰國制造業員工月平均工資為 358 美元。盡管我國制造業工資水平遠低于德、日、意等發達國家,但目前人力成本已遠高于東南亞、南亞國家,分別約為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的 1.4 倍、2.1 倍、3.5 倍、5.4 倍和 5.6 倍,東南亞、南亞國家已成為全球勞動力“價值洼地”,人力成本競爭優勢顯著。
2015/2016年全球部分國家制造業員工月平均工資(美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紡織服裝業產能轉移后,原生產基地主要保留了設備研發等高附加值環節。紡織服裝業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部分主要體現在機械設備研發、工藝水平與管理經驗等方面。紡織服裝制造業利潤相對較薄,縱觀全球紡織服裝價值鏈形成后的幾次生產中心轉移,均是以追逐更低成本為主要目標,而在中低端產能轉移后,留在原生產基地的企業主要保留了能夠產生更高附加值的環節,如日本和德國保留了技術附加值相對較高的高性能新型纖維紡織品生產及相關設備的研發與制造,長期以來日、德縫制機械等相關設備的研發和制造水平持續走在世界前列。
世界紡織服裝產業轉移路徑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國內紡織服裝業增速放緩,加速升級
(1)我國紡織服裝全球產能第一,綜合競爭力強
我國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利用國際服裝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國服裝企業已經遍布全國,紡織服裝業長期以來一直為我國的傳統優勢產業。目前,我國為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2014 年生產服裝 299 億件。截至 2016年底,我國擁有紡織服裝、服飾企業 15715 家,從業人員 423 萬人,紡織服裝業為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一環。
我國服裝產量( 億件)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年底企業單位數(家)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紡織服裝業綜合實力強,短期內地位難以撼動。歷經數十年發展,我國紡織服裝業在產業鏈配套、勞動力素質、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產品質量與交期穩定性、內銷市場空間等方面較東南亞、南亞等新興國家依然具有明顯的優勢。盡管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業增速放緩,但依然具有絕對優勢。2014 年我國服裝出口額 1866 億美元,占世界服裝出口總額的 38.61%。同年,世界服裝出口第二大國意大利出口額為 248 億美元,占界比重的 5.12%,與我國差距十分懸殊。2015、2016 年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分別為 1743 億美元和 1578 億美元。
中國服裝出口額及全球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預計紡織服裝業未來五年低增速為“新常態”
行業投資完成額有所回升,去庫存初顯成效。2016 年,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實際完成年度固定資產投資 4781 億元,同比增長 5.6%,增速較 2015 年增速明顯放緩,但依然保持增長趨勢。2017 年上半年行業投資額 2241 億元,同比增長 9.8%,投資增速有所提高。紡織服裝行業投資增速的回升,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幣貶值促進服裝出口增進了企業的投資意愿,另一方面是來自于之前行業的去庫存。從存貨同比增速來看,2016 年以來,紡織服裝行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速一直保持較低水平,行業存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去庫存效果初顯。
紡織服裝、服飾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 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紡織服裝行業產成品存貨同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服裝類產品零售端需求保持低增速,出口步入平穩期。據數據,2017年上半年,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 7172 億元,同比增長 7.3%,與去年同期的 7.0%增速基本持平。據最新統計數據,2017 年上半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 1241 億美元,同比增長 0.36%,出口基本步入平穩期。
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 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預計2017 年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 25147億元,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6.70% 。2016 年,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23605億元,同比增長 4.61%,增幅較 2015 年下降約 1 個百分點。根據協會預測,2017 年行業收入將達到 25147 億元,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6.70%,2021 年有望突破32000 億元。我國紡織服裝業步入低速增長的“新常態”。
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主營業務收入( 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產業集中度逐漸提高,自動化設備需求旺盛
紡織服裝業下游集中度逐漸提高,自動化設備需求旺盛。紡織服裝業作為傳統的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要特征的產業,在我國具有分布散、規模差距大的特點。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加快,當前我國紡織產業集中度的提升趨勢越發明顯,訂單和市場份額正向優秀企業集中。當前,我國紡織服裝業從 1.0 的機械化生產模式到 4.0 的智能自動化生產模式同時存在,小企業難以消化快速上漲的成本舉步維艱。隨著下游集中度的逐漸提升,規模化企業對自動化設備需求更加旺盛。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與利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對比日本,國內紡織服裝業從“汗水型”走向“智造型”為必然趨勢。日本曾為全球紡織服裝業產能中心,在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貨幣升值、貿易摩擦升級等“內憂外患”時刻,日本紡織服裝業將中低端產能逐漸向海外市場轉移,國內僅保留了較高附加值新型纖維紡織品的生產和相關設備的研發制造,極大地提高了縫制機械等設備的高端制造能力,實現產業轉型。對比日本,目前我國制造業人員工資持續上升而紡織服裝業增速放慢,正值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唯有從“汗水型”走向“智造型”,才能使這一傳統行業重現生機與活力。
我國制造業人員工資增幅與紡織服裝、服飾業利潤增幅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東南亞、南亞方興未艾,為紡織服裝業“后起之秀”
(1)紡服產業實力增強,出口勢頭強勁
孟加拉為全球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出口額占總出口的 80%。 左右。據孟加拉國官方統計,目前,孟加拉國擁有 2000 多家紡織廠,6000 多家成衣加工廠,服裝業人口已占總勞動人口的 40%,成衣出口在總出口比重的 80%左右,美國、歐盟、日本均為其主要出口市場。沃爾瑪、C&A、H&M、Marks & Spencer、Zara、GAP 等大型服裝企業都將部分訂單轉向孟加拉進行采購。孟加拉 2017 年服裝行業有望繼續保持 10%增度及全球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地位。
出口拉動越南紡織服裝業迅速發展。越南為新興紡織服裝生產與出口國,胡志明市周圍已形成紡織工業經濟圈,紡織服裝行業 80%以上的產品依賴出口,紡織成衣市場遍及世界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世貿組織后,越南紡織業出口從 2007 年的 74 億美元,迅速攀升至 2014 年的 195 億美元。據越南人民報網,2017 年第一季度,越南紡織服裝業出現積極信號,出口總額達 6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4%。
孟加拉服裝出口額( 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越南服裝出口額(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印度紡織服裝生產及出口實力日益增強,柬埔寨、印尼、巴基斯坦等國家服裝出口均有一定競爭力。2014 年,印度實現紡織服裝出口 177 億美元,較 2013 年增長 14.16%。印尼、柬埔寨、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南亞國家服裝出口均有一定競爭力,2014 年出口額分別為 77 億元、59 億元和 50 億元。
印度服裝出口額( 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柬埔寨服裝出口額( 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7年我國紡織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分析
- 下一篇:2017年中國絲襪線上銷售趨勢分析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