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改性塑料行業發展前景及需求分析
2018/3/8 14:50: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行業發展前景根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統計,截至 2014 年 12 月,我國塑料制品規模以上企業 14,062 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20,392.39 億元,同比增長 8.92%;利潤總額 1,182.86 億元,同比增長 4.24%1、行業發展前景
根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統計,截至 2014 年 12 月,我國塑料制品規模以上企業 14,062 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20,392.39 億元,同比增長 8.92%;利潤總額 1,182.86 億元,同比增長 4.24%,實現出口交貨值 2,260.66 億元,同比增長2.82%。2015 年我國塑料制品產量 7,560.80 萬噸,同比增長 2.34%,雖然較上年呈現出低速增長的態勢,但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保持增長趨勢,2013 年至 2015年的增長率分別為 8%、7.4%和 5%。同時,塑料改性比率也逐年提高,從2004年的8%提升至2015年的19%。隨著產業結構逐步轉型升級,高檔產品比重逐步加大,基礎配套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塑料制品產量增長雖放緩但其價值空間仍很大,產值可保持較高增速,在滿足社會一般性需求的基礎性應用領域保持穩步增長,同時逐步強化高端應用領域。2016 年我國塑料制品產量達到 7,717.20 萬噸,較上年增長 0.74%,塑料加工業仍處于上升發展階段,轉型升級在穩步推進,我國塑料制品產量增長趨勢如下圖所示:
我國是合成樹脂的生產和消費大國,2015 年我國合成樹脂總產量達 7,691 萬噸,同比增長 10.65%,表觀消費量達到 10,380.2 萬噸,較 2014 年的 9,651.4 萬噸增長 7.55% 。作為改性塑料的主要原材料,從總體上看,我國合成樹脂的產能呈現穩步上升趨勢,消費市場巨大。上游原材料供應的持續改善為改性塑料行業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我國合成樹脂產量增長情況如下圖所示:
隨著市場需求的差異化、個性化、高端化特征進一步凸顯,“以塑代鋼”、“以塑代木”的發展趨勢為塑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塑料工業發展水平的指標——塑鋼比,我國僅為 30:70,不及世界平均 50:50,更遠不及發達國家如德國的 63:37 和美國的 70:30。未來隨著我國塑料及改性塑料的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我國塑料制品的市場需求仍將保持增長。
(1 )汽車領域對改性塑料產品的需求分析
汽車工業在我國占有重要地位,在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公路等基礎設施配套日益完善以及居民消費觀念逐步升級等諸多因素帶動下,我國汽車需求不斷增長,進而帶動汽車的產量同步提升。
2009 年我國汽車產量為 1,380 萬輛,盡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汽車需求放緩,但 2011 年-2012 年我國汽車產量仍然保持小幅增長,在國家政策及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等因素影響下,2013年起我國汽車需求快速釋放,2016年產量達到2,812萬輛,較上年增長 14.78%。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未來我國汽車需求還將進一步得到釋放。另外,通過與發達國家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對比,2013 年美國、德國、日本汽車千人保有量分別為 799 輛、583 輛和 602 輛,而同年我國僅為 93 輛,我國汽車市場仍面臨較大發展空間,勢必將帶動國內汽車產量進一步增長。根據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到 2018 年我國汽車產量將達到 3,494 萬輛。近幾年我國汽車產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在汽車工業領域,輕量化、節能環保成為主要發展方向,相對于傳統金屬密度大、價格高的特點,塑料以其優異的綜合性能和價格優勢,開始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汽車制造行業。目前在我國,經濟型轎車每輛車塑料用量為 90-100kg,中高檔轎車 120-150kg;中型載貨車塑料用量為 80kg,重型貨車 90kg 左右 。平均每輛汽車塑料用量占汽車自重的 5%-10%,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據統計,1kg 改性塑料可以替代 2-3kg 鋼等密度較大的材料,而汽車自重每下降 10%,油耗可以降低 6%-8% 。汽車使用改性塑料可以有效減少整車重量,降低油耗,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另外,塑料占汽車自重的比例不斷提高,改性塑料在汽車中不再局限于裝飾,可以被應用在結構、功能方面,因此,車用塑料的比重越來越大。
除此以外,汽車工業對安全性、舒適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對塑料制件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普通塑料由于其物理和化學性質的限制,無法滿足汽車行業新的要求,改性塑料以其優越的性能將會被更多地應用在汽車制造業。汽車市場的穩定增長以及改性塑料在整車中所占比例的逐漸升高,汽車用改性塑料市場將會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2 )高鐵等軌道交通領域對改性塑料產品的需求分析
我國鐵路大規模建設始于 2005 年前后,在 2005 年至 2010 年間,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保持 20%以上的高速增長,在增速最快的 2007 年和 2008 年,投資增速均超過 60%。2011 年我國對鐵路的投資出現減緩,但隨著我國高鐵技術的不斷改善成熟,建設、運營里程和經驗的不斷豐富,人們對高鐵的認可程度逐步提高,2015 年,高鐵投資增速又回到 20%以上,8,238 億元的總投資僅次于2010 年的 8,427 億元,達到歷史第二峰值。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城市輕軌、城際軌道、城市地鐵發展方興未艾,目前,我國已形成一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軌道交通建設市場。根據交通部公布的數據,“十三五”時期全國交通運輸總投資要達到 15 萬億元,其中鐵路要達到 3.5 萬億元。伴隨我國持續加大對鐵路市場的投入,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近幾年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如下圖所示:
鐵路建設投資加大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鐵路運營里程的增加,尤其是高鐵的營運里程在近幾年快速增長,由 2008 年的 672 公里增至 2016 年的 22,000 公里,2016 年增長 2,162 公里,較 2015 年增長 17.74%。高鐵的營業里程占鐵路總營業里程的比重也逐年提升,由 2008 年的 0.84%增至 2016 年的 17.74%。隨著各大城市圈的城際鐵路不斷完善,我國高鐵的占比也將越來越高。近幾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如下圖所示:
鐵路扣件系統一般每八到十年需要更換以確保該系統的安全與效率,于2008年投入營運的首條高速鐵路將自 2017 年逐漸產生替換需求,因此,隨著我國高速鐵路的總里程不斷增加,預計在未來幾年也將迎來鐵路扣件系統較大的替換需求。
未來軌道交通市場投資的增長主要受以下項目的推動:(1)根據區域鐵路建設計劃,我國中西部地區將會是未來鐵路建設的新焦點;(2)城市交通網絡的進一步發展,預期一線城市將持續擴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而二、三線城市的城市鐵路交通系統建設也將在未來數年如火如荼地開展;(3)國家實施“八縱八橫”建設,以高速鐵路及重載鐵路為重點的現有鐵路升級;(4)我國為配合“一帶一路”政策而參與更多海外鐵路建設,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根據行業一般統計情況,每公里高速鐵路約消耗 4-8 噸高性能改性尼龍材料,隨著軌道交通領域投資規模的擴大,為公司改性塑料產品在軌道交通領域的規模化產銷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3 )塑木復合材料的發展前景
塑木復合材料是國內外發展比較快的一種新型環保材料,塑木產業也是一個年輕的產業,主要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回收的廢舊塑料與鋸木、秸桿、稻殼、玉米桿等農林廢棄物制成,原料中廢棄物的利用比例可高達 90%,符合國家節能環保的政策導向。初期的塑木復合材料被視為改性塑料的一個種類,但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制品逐漸具備了塑料、木材、金屬等單質材料的諸多優點,產品特色逐漸凸顯,目前已逐漸形成了以填充聚乙烯、聚丙烯為主的結構型產品和以填充聚氯乙烯為主的裝飾型產品兩大分類。
塑木復合材料既具有熱塑性塑料的易成型性,又有類似木材的二次加工性,克服了木質材料吸水率高、易變形開裂、易被蟲蛀霉變的缺點,具有機械性能高、質輕、防潮、抗蟲蛀、耐老化、便于清洗、可重復利用等優點,可在很多領域替代原木、塑料和鋁合金等使用,市場應用前景廣泛。
目前,國內塑木生產規模較大、產品質量較穩定的企業,競相開發國外市場,主要原因為:(1)國內市場以工程建設項目為主,要求交期短、產品種類多。而國外市場以建材超市銷售為主,一次性鋪貨量大,銷售的產品種類穩定;(2)國內銷售飽受低價格競爭的影響,容易陷入低價格、低質量的惡性循環。但是,國外市場易受匯率、國外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隨著各家企業新產品的不斷推出,更好地提升產品的性能與外觀,以及國際訂單的增加,我國塑木行業整體上仍將呈現出增長的態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