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全協同工作機制 我國創新型產業集群上臺階
2018/3/12 10:54: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北京中關村,芯片制造、智能終端、平臺及網絡運營、移動應用、移動安全等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所有環節的企業高度聚集,涌現了聯想、百度、小米、大唐移動、優視科技、網秦等一批具有影在北京中關村,芯片制造、智能終端、平臺及網絡運營、移動應用、移動安全等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所有環節的企業高度聚集,涌現了聯想、百度、小米、大唐移動、優視科技、網秦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在惠州,圍繞智能手機、車載電子、智能穿戴等智能終端產品,已形成一個龐大的智能終端產業,并瞄準了邁向世界級云計算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的目標……
通過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我國正迎來一個產業高速發展,經濟加速換擋升級的新時代。
產業集群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區域競爭力的一塊“法寶”。發達國家通過產業集群發展增強產業動力、帶動經濟騰飛,提升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如美國硅谷的IT產業集群、底特律的汽車產業集群,德國南部的汽車工業產業集群等。
(圖片來源:互聯網)2011年7月,由科技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火炬工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實施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科技部已發布了三批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名單、三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名單,先后遴選出9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單位,認定6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
經過6年多時間的實踐,我國已經形成株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惠州云計算智能終端創新型產業集群等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已經成為促進企業“聚集、聚焦、聚變”的最佳路徑,成為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平臺。
布局差異化 品牌特色形成
泛波激光研發的波譜集束半導體激光器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國內同類技術設備空白;博納激光始終堅持產品創新,成功研發生產中國第一臺8000瓦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由溫州醫科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項目——“眼屈光不正個性化矯治關鍵技術研究與臨床轉化應用”,研發生產出我國首臺國產的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療儀,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具有國產化價格和國際化性能的優勢,不僅在臨床得到應用,并已在浙江溫醫雷賽醫用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得到轉化,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空白……
作為我國激光產業重鎮,溫州激光與光電創新型產業集群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多項空白,并逐步向全國乃至全球激光應用中心目標邁進。事實上,溫州地區激光與光電產業本身體量小、基礎薄弱、企業發展乏力。“相較于武漢的研發優勢、深圳的資本市場優勢,溫州集群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溫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因此,通過多個相關部門的多方調研,溫州決定把著力點落在激光應用上,從“打造全球激光應用中心”出發,引導傳統產業企業認識激光、應用激光,生產激光加工設備,進而走向產業鏈前端的研發。
目前,溫州激光與光電創新型產業集群已經實現上游先進技術與下游應用市場間的融合發展,形成“以激光光電技術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傳統產業技術應用推動激光光電產業發展”的良好發展格局。
品牌、特色培育是創新型產業集群的一個重點布局工作。這是因為,雖然創新型產業集群能夠帶動當地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當地企業不斷發展,但是產業集群不是一個籃子,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裝。強調品牌特色,差異化發展的產業集群才是真正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在這方面,溫州激光與光電創新型產業集群為后獲批的產業集群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當然,現有的創新型產業集群中,像溫州激光與光電創新型產業集群這樣謀求差異化發展的集群還有很多。如本溪制藥創新型產業集群、無錫高新區智能傳感系統創新型產業集群、濰坊半導體發光創新型產業集群、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創新型產業集群、昆山小核酸創新型產業集群等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也各具特色,均是國內特色產業集群領域的領先者。
協同創新 合力向前
創新型產業集群,重點在于“創新”二字。創新是企業和產業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但是創新顯然不是單打獨斗,需串聯區域間、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協同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如依托產業聯盟等。
為推進集群內企業間的協同創新,濟南智能輸配電創新型產業集群核心產業聯盟電力軟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揮了重要作用。該聯盟主要圍繞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用電、儲電、調度、管控及智能終端9個產業鏈,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協同相關創新企業共同發展,減少科研資源浪費,避免無序競爭。
試點培育以來,濟南智能輸配電創新型產業集群各項工作緊緊依托聯盟,通過定期組織聯盟理事會,不斷完善發展規劃,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現狀進行數據分析,對產業結構、產業鏈整合和產業發展方向進行梳理,在促進集群協同創新和發展的活力方面發揮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中關村移動互聯網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同樣離不開聯盟的推動。據了解,中關村在移動通信、互聯網、數字內容等相關領域有近20家產業聯盟。其中,TD產業技術聯盟通過移動通信核心技術的突破,創制的第三代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標準(TD-SCDMA)是我國第一個成體系的國際標準,基于后續演進技術的分時長期演進標準(TD-LTE)已經被國際電信聯盟最終確定為第四代移動通信(4G)的國際標準。長風開放標準平臺軟件聯盟針對面向服務的體系機構(SOA)技術及云計算服務環境中的多項關鍵核心共性技術進行集體攻關,共突破33項核心技術,以長風聯盟為主體的軟件企業目前已經成為我國軟件產業界的重要骨干力量,大幅提升了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創新型產業集群協同創新不僅表現在單個產業集群的內部協同,也表現在外部協同上。
為促進集群間的協同創新,科技部火炬中心曾組織京津冀、東北等地區的創新型產業集群開展區域性的協同交流,組織生物醫藥、“裝備制造+互聯網”等同行業間跨區域的協同交流。其中生物醫藥產業現已形成長效的協同發展機制——現有15家生物醫藥創新型產業集群,組建了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聯盟,通過聯盟方式,集聚社會資源,服務于各類生物醫藥園區、基地、集群以及企業和科研機構。該聯盟成立后,針對各集群發展實際需求開展工作,成果豐碩、初見成效。通過舉辦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聯盟首屆發展大會,石家莊藥用輔料創新型產業集群全區發力、高效運作,達成55個重大項目合作協議,完成20名高端人才的招收引進,新建2家院士工作站,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繼往開來 再創輝煌
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作開展6年來,各地參與的積極性日益高漲。許多地方都把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作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核心載體和自覺行動。目前已有20多個省級政府把創新型產業集群工作納入到與科技部的會商內容當中,并形成了由科技部引導、地方政府搭臺和社會組織協同的三方推進機制。
在良好的機制推進之下,我國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2013年獲得科技部首批試點的株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經過試點發展,該產業集群在發展模式、企業幫扶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示范和帶動作用。2015年集群總產值達1003.7億元,成為當地第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2016年,總產值達到1184.5億元,年均產值增速近兩成。
作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惠州,2016年云計算智能終端創新型產業集群總產值達2180億元,當年生產的智能手機達1.2億臺。圍繞智能手機、車載電子、智能穿戴等智能終端產品,惠州已形成一個龐大的智能終端產業,并瞄準了邁向世界級云計算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的發展目標。
“通過集群試點工作,區域的企業聚集效應日益顯現,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持續提高,整體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有力地支撐和引領了地方經濟的跨越發展。”科技部火炬中心產業集群處處長張峰海表示,從前兩批的試點情況看,創新型產業集群在產業定位、產業基礎、發展前景、產業協同和組織方式等方面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
針對集群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科技部下一步將結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進一步完善創新型產業集群制度建設,健全創新型產業集群協同工作機制,優化集群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提升集群整體的創新力、競爭力和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進行認真研究并適時提出相關的工作建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先行軍,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動力,我國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將繼往開來,再創輝煌。(記者 崔彩鳳)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穩中有進
- 下一篇:搶占稀土新材料產業發展“制高點”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