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電動車充電設施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2018/4/8 13:21:1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完善的充電設施是電動車快速發展的保障。 截止 2016 年底,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近 100萬輛, 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充電設施作為電動汽車的重要保障和基礎,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和質量。 截至 2017 年 6 月底,中國新完善的充電設施是電動車快速發展的保障。 截止 2016 年底,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近 100萬輛, 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充電設施作為電動汽車的重要保障和基礎,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和質量。 截至 2017 年 6 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 120萬輛,“車樁比” 接近 4:1;到 2020 年中國車樁比將達到接近 1:1 的合理水平。2017 年 7 月底中國充電樁超過 33 萬個,全年計劃新增 90 萬個。截至 2017 年 7 月底,中國公共充電樁達到 18 萬個,私人類充電樁 15 萬個,二者合計超過 33 萬個。目前中國公共類充電設施保有量已居全球第一, 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從 8M16 到 7M17,月均新增公共充電設施約 7,929 個, 7M17 同比增長 111.2%, 預計 2017年將增至 30 萬個。2017 年計劃新增 90 萬個充電樁,其中 80 萬個為私人充電樁, 10 萬個為公共充電樁; 2020 年前中國將新建超過 1.2 萬座大型充電站和近 500 萬個分散式充電樁。
政策:路線圖指導充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計劃 2020 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2025 年,建成超過 3.6 萬座充換電站、超過 2000 萬個交直流充電樁, 2030 年建成超過 4.8 萬座充換電站、超過 8000 萬個交直流充電樁,全面實現“充電比加油更方便”。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充電基礎設施愈發完善,充電便捷性將顯著提升,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顧慮便少一層。
市場: 國營、 民營良性競爭, 產業結構基本健全。 市場的廣闊前景以及政策的利好驅動吸引著眾多互聯網企業、科技公司、初創公司及社會資本介入市場,目前已形成國營、民營共存競爭的產業格局。目前產業市場份額占據前四位的分別為:國家電網、普天、萬幫、特來電,國營、民營各占一半,合計市場份額為 85%。
市場: 借力互聯網,商業模式再創新。 在充電設施建設方面,利用服務信息平臺或大數據平臺實現樁-樁合作、車-樁合作、停車位出租等資源共享模式。用戶體驗方面,各家充電運營公司信息可互聯互通,微信、支付寶、銀聯卡等多種支付模式也有效提升了使用便利性。除此之外,依托 APP 還可延伸到分時租賃、電動汽車售后服務等多方面業務,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新能源車主期待續航里程進一步提升,純電動車主和高端車主尤甚。對于電動汽車電池續航能力提升的要求在純電動車主中表現尤為明顯。2016 年的實際值和期望值分別在 164 公里和 256 公里,說明現階段的電動車電池續航能力遠低于消費者的期望水平。得益于新能源產品技術的斷提升,電動車電池續航能力的實際值和期望值在 2017 年分別提高到 252公里和 374 公里。如果按照高端車主和中端車主來劃分,總體來說高端車主的期望會顯著高于中端車主的期望。以純電動汽車為例,中端純電動車車主的期望續航里程平均為 309公里,而高端則達到 462 公里。不僅如此,中端純電動汽車車主的期望續航里程(309KM)與高端純電動汽車的實際續航里程接近(314KM)。這也反映出市場上的新能源車,中端向高端看齊、高端向概念車突破的現象。
消費者愿意為新能源車支付的溢價金額顯著提升。 尼爾森報告還顯示,對于未來市場上表現優異的車型,用戶將會不再對補貼金額斤斤計較,愿意為它們支付一些溢價。大部分新能源車意向消費者愿意為新能源車支付高于相同配置普通燃油車的溢價,溢價金額從 2016年到 2017 年有明顯提升,不同技術類型的溢價金額有所區別,而純電動汽車最高,在 2017年平均達到 5.3 萬。供給日益匹配需求, 加速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從國內外歷年推出的純電動汽車車型的續航里程和價格來看,我們發現續航里程逐年顯著提升,相比之下價格變化似乎并不理想。眺望未來, 超級電廠的出現將使得電池生產的規模效應盡可能放大,進而使得電池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我們大膽預計接下來幾年價格將明顯下行,達到不傳統燃油汽車一致甚至于以下的水平指日可待。而技術突破使得電池能量密度將丌斷提高,充電樁等配套設斲的逐漸跟進,續航里程將持續上揚。同時,我們還相信快充技術有望將充電時間進一步縮短至30min 以內,未來當無線快充和動態充電投入商用時,新能源汽車在十余分鐘內戒在行駛道路上便可完成充電,便捷程度甚至高于傳統燃油汽車。供給端加速改善,不需求端的匘配程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有望加速。
電動車越來越滿足消費者需求(國外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電動車越來越滿足消費者需求(國內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