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面臨向下拐點 郵輪產業本土化成行業熱點
2018/5/10 10:12:08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郵輪產業被視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在我國發展十余年來,逐步由旅游消費發展到郵輪制造、配套及服務領域,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廣闊。(圖片來郵輪產業被視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在我國發展十余年來,逐步由旅游消費發展到郵輪制造、配套及服務領域,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廣闊。
(圖片來源:互聯網)4月25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的中國郵輪產業發展論壇上,來自天津新港船舶重工、Deltamarin、意大利船級社、Tillberg、天津國際郵輪母港等單位的業界專家就郵輪中國制造、郵輪融資、中國與歐洲郵輪市場的不同特點、郵輪配送、郵輪建造及融資過程中的風險防范等業界共同關心的話題做了深入的探討與分析。
市場面臨向下拐點
伴隨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我國郵輪市場經歷了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
從一組數據中即可以窺見我國郵輪市場的一路高歌猛進:2014年中國母港郵輪僅8艘,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已達到18艘。
過去的成績很輝煌,但只能代表過去。在此次中國郵輪產業發展論壇上,專家們認為,在連續十年保持40%—50%的高增長之后,2017年中國郵輪市場出現增速放緩現象,今年正面臨向下的拐點。
2017年,受地緣政治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包括上海、天津在內的中國郵輪市場增速已開始放緩;而2018年,中國郵輪運力預計將首次出現下滑。2017年以來外資郵輪公司也逐步削減了在中國運力投放。兩家郵輪巨頭皇家加勒比和嘉年華公司2018年分配給中國市場的船舶占比為5%到10%,均下調了分配給中國市場的船舶比例。
2017年4月,在國內運營3年后,公主郵輪旗下的藍寶石公主號宣告離開中國市場。同時,公主郵輪在中國市場的另一艘郵輪盛世公主號,將于2018年-2019年間暫離中國市場。2017年10月,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神話號因被收購而推出告別航次;2017年8月,海洋水手號暫別中國母港。
而今年3月20日,中國第一家本土豪華郵輪公司天海郵輪宣布,其旗下新世紀號將于2018年5月27日于上海港開啟告別感恩航季,至8月29日,新世紀號將迎來最后一個航次,前往日本福岡,直至9月2日結束在中國市場的運營。
事實上,這種“變天”并不是沒有伏筆。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東透露說,我國的郵輪市場滲透率太低,與歐美差距太大。2015年國內郵輪市場滲透率只有0.035%,同期法國的郵輪市場滲透率是中國的10多倍,美國則達到了100倍。
他認為,2017、2018這兩年是郵輪市場理性回歸的拐點,“有一個雜志預測,2018年中國郵輪市場下降幅度將達到13.3%。”
這次的拐點為何會出現?張振東認為,深層次的原因是郵輪市場運力過剩。“最開始進中國的是一兩千人的小船,到后面每年都有新船、大船進來,2017年‘喜悅號’郵輪進中國時已經是4990人的大船了。”此外,曾把中國郵輪業快速向前推進的包船模式也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弊端。“為了使每個航次填滿,大家就想辦法甩艙。甩著甩著,低價的郵輪消費習慣也形成了。現在郵輪市場慢慢變成紅海了。”張振東表示。
向下拐點來臨,如何深挖市場,加快轉型?張振東建議,拓展郵輪產業鏈條,完善提升郵輪補給維修、船員服務、岸上旅游等功能,促進郵輪經濟全產業鏈集聚發展。同時,建設綜合型的郵輪船工物流基地,打造郵輪公司在東北東北亞地區的第三方物流商,積極推進海員俱樂部和特色服務體系,推動中外旅行社開辟上岸旅游產品項目。
天津市旅游局副巡視員劉桂明表示,將出臺支持郵輪產業發展的獎勵政策。“天津這幾年有三年行動計劃,有相應的政策支持,我們也想在新的三年行動計劃當中,調動包括郵輪公司、旅行社、分包商等在內的各方力量,出臺獎勵機制,推動郵輪產業發展。”
國產郵輪還有多遠
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聚焦十大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明確提及“突破豪華郵輪設計建造技術”。豪華郵輪被稱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設計建造國產豪華郵輪是成為造船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由于郵輪制造對資金、技術和裝修水平的要求非常高,目前世界郵輪制造業基本上被德國、意大利、芬蘭和法國壟斷。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沈蕾表示,隨著近幾年郵輪旅游事業的不斷蓬勃發展,現在有一個非常熱議的話題在業內頻繁討論,那就是郵輪產業本土化,大家已經開始從只建母港、只做郵輪旅游,拓展到放眼郵輪整個產業鏈。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翔在《中國特色豪華郵輪—港船重工方案》的主題演講中指出,多年以來,豪華郵輪的建造,基本上是由歐洲來壟斷,我們國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開展豪華郵輪的建造。而建造具有中國特色、滿足中國游客消費需求的豪華郵輪有著巨大市場需求,有必要加快本土化進程,建設中國特色豪華郵輪。
中國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胡翔介紹說,根據郵輪市場的調研分析和中國郵輪游客的消費理念,中國特色豪華郵輪在設計時應考慮如下要素:中國人喜愛的娛樂方式,如麻將、撲克等,甚至有賭博機等等;中國人喜愛的購物方式,比如說類似巴黎春天、老佛爺等大型高端購物中心和美國奧特萊斯名品折扣店;集健康講座、體驗、營養品銷售為一體的大健康中心;將中國地道美食和餐飲文化與郵輪緊密融合的美食中心;中國人的居住方式,如陽臺房,中國人希望窗戶可以打開。
胡翔表示,目前他們公司已開始對中國特色豪華郵輪進行相關的研發工作。研發主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概念設計,主要在這個階段完成出版、總布置圖、技術規律約書相關內容,第二階段完成合同設計,完成詳細技術規格書、主要圖紙和船級社認可等內裝藝術設計等等,第三階段要完成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完成內裝設計、整船設計和船舶的建造。
據胡翔透露,新港船舶重工客船建造經驗豐富,煙臺到大連的火車渡輪、粵海火車渡輪等都是他們的杰作,目前正在建造美國醫院船,這是我國在建的第一艘用于國際航線的客船。“在建的這艘醫院船和豪華郵輪的建造有一定的共性,載客900人,目前已經出塢,正在室內舾裝階段。”胡翔說,醫院船的配置和郵輪一樣,公共空間占比非常大,有風味餐廳、咖啡廳、沙龍、電影院、會議廳、觀光廳,還配置有學校、購物中心、健身房、游泳池等。
建造國產豪華郵輪有哪些關鍵技術亟待研究與突破?胡翔認為,應該圍繞活動場所顧客感官舒適感進行氣流組織的研究,圍繞娛樂場所最佳聽覺享受進行聲源品質的研究,圍繞活動場所優雅的環境進行室內裝飾的研究。
探索多元融資渠道
郵輪產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據介紹,現在全球最大的豪華郵輪光建造就需要七、八億美元,在郵輪運行當中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郵輪維修、養護等。
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黃顥介紹說,郵輪碼頭建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建成一個規模在100萬到150萬人次的大中型的郵輪碼頭,需要投資15億到20億人民幣。”
針對郵輪產業,國際和國內的融資方式主要有政府投資、證券融資、銀行貸款和融資租賃等。黃顥認為,現在最主要而且最有發展前景的融資方式是融資租賃和基金。他表示,目前以中國的體量,不缺資金,缺的是如何打通渠道,讓資金流到它應該流向的部位。“郵輪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資金融通上有不同的需求,對金融服務業要求也各不相同,只有深入分析郵輪產業各環節金融需求特點,才能建立起有效的郵輪金融支持體系。”
Tillberg&Reyes Group CO.,Ltd總裁Carlos H. Reyes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現在中國融資并不難,難的是用一個很好的架構能夠為客戶做量身定制的計劃。“我們需要有低成本的融資能力,很好的融資架構,很好的成本收益比,這樣才能夠給投資人帶來合理的回報,他們才感興趣去投。”
胡翔也認為,建造一艘郵輪非常較大的投入,且回收期較長,好的融資模式,是郵輪建造及郵輪經濟發展的推進器。只有本著“產生融、融促產、產融結合共發展”的理念,才能為郵輪經濟發展插上翅膀,快速發展。
他認為,有一些融資模式可以探索:一是可以采取基金模式,成立郵輪產業的專項基金。“這種基金模式可以由政府主導,政府主導不是由政府出錢,可以由政府牽頭,由相關的集團或者是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成立,專門用于支持郵輪建造或郵輪產業的發展。”
二是融資租賃的模式。“融資租賃是非常常用的模式,希望政府可以扶持一家或者幾家聯合成立郵輪公司,建造郵輪,由郵輪產業帶動其他配套產業的發展。”
三是產融一體的模式。“我們引進一家或者多家的郵輪產業相關特大型國內外企業集團,合資成立郵輪公司,投資建造郵輪,發展郵輪產業。”
四是引資模式。由企業主導直接和船東以及相關方進行合作,建造豪華郵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對船舶制造的企業有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可能對企業在這些方面的積極性會更好一些,這樣有利于推動企業建造本土化的豪華郵輪。
他透露說,中船重工集團和中港旅以及保險集團很有興趣進行合作,成立郵輪公司,進行郵輪的建造,發展郵輪產業。
郵輪建造是城市工業能力的象征,金融及相關政策的支持是推動郵輪建造,進而促進郵輪經濟發展的動力。胡翔表示,濱海新區有郵輪產業鏈發展的基礎,現在正值郵輪產業發展的好時機,抓住機遇,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和企業聯動,共同推動郵輪產業加速發展,這是非常好的時期,東疆管委會搞這樣一個論壇非常契合時機。(記者 甘琛)
轉自:中國水運報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