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國機場發展趨勢預測
2018/5/31 12:33: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二五”期間,國內民航政策環境相對寬松,行業經歷了一個持續快速發展階段,行業及主要航企已達到相當的規模體量,但資源緊張問題也進一步加劇。空域資源不足,一二線大型機場產能逐漸飽和,而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放滯后于需“十二五”期間,國內民航政策環境相對寬松,行業經歷了一個持續快速發展階段,行業及主要航企已達到相當的規模體量,但資源緊張問題也進一步加劇。空域資源不足,一二線大型機場產能逐漸飽和,而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放滯后于需求增長,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并導致航班效率和服務質量下降。航班準點率從“十二五”初期的77%下降至期末的68%,飛機日利用率(9.5小時)也未達到設定的目標值(9.6小時以上)。
“十二五”期間航班正常率持續下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總體看,在空域和地面資源相對緊張的“十三五”期間,局方對于行業新增運力監管趨嚴,“十三五”中期行業供給受限趨勢或將延續。預計到“十三五”末,隨著近兩年整改下準點率水平提升,以及主要干線機場新產能陸續投用后,有效供給方有望迎來新一輪較好的釋放窗口。
2017年1-8月全國民航航班平均正點率僅為66%,同比降幅達9%,平均延誤時間同比增加11分鐘,距離“十三五”80%的準點率目標仍相距甚遠。針對當前民航保障系統負荷壓力較大的情況,2017年9月底,民航局發布了《關于把控運行總量調整航班結構,提升航班正點率的若干政策措施》,自2017年冬春航季開始執行。
9月民航新政的調控核心在于控總量和調結構兩方面。控總量方面,21個航班時刻主協調及輔協調機場增量不超過上一航季時刻總量的3%,且胡煥庸線東南側機場的總量增量不超過5%;調結構主要針對起飛時刻,尤其是對全天正常率影響較大的早班航班。
9 月民航新政主要調控措施
新政核心主要具體措施控總量2017 年冬航季,21 個航班時刻主協調機場維持機場容量標準不變,航班時刻協調分配嚴格執行機場容量標準以上一個同航季的時刻總量為基準,主協調機場和輔協調機場增量控制在3%以內,胡煥庸線東南側機場時刻總量增量控制在5%以內未達標機場調減容量標準:一是機場航班放行正常率在最近一年內、有9 個月低于70%;二是因機場不停航施工、機場凈空環境受到破壞等原因,導致機場保障能力明顯下降調增容量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最近一年內未發生機場、空管等原因導致的嚴重不安全事件;二是最近一年內、機場航班放行正常率至少有9 個月不低于80%公務飛行總量調減20%調結構單跑道機場最大起飛時刻安排,原則上不超過機場容量標準的80%,雙跑道及多跑道機場最大起飛時刻安排,原則上不超過機場容量標準的75%始發航班時刻超過容量標準且放行正常率低于80%的機場,下一個航季調減;未超過容量標準且放行正常率超過85%,下一個航季可調增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1個時刻主協調機場(北京首都、天津、大連、上海虹橋、上海浦東、杭州、廈門、南京、青島、福州、廣州、深圳、武漢、海口、長沙、三亞、成都、昆明、重慶、西安、烏魯木齊)2016年飛機起降/旅客吞吐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69%/57%。此外,輔協調機場為尚未納入主協調機場名單、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且與主協調機場使用空域存在重疊、運行密切相關的機場,因而主輔協調機場范圍基本與全國前30大機場重合,占全國起降/旅客量的比例達81%/67%。
21個主協調機場/前30大機場2016年飛機累計起降增速為6.7%/7.7%,全國平均為7.9%。民航新政要求新航季對主輔機場增量控制在3%以內,在政策外力施壓供給的背景下,預測2018年全國機場整體起降增速或降至6%左右,旅客量增速預計為8%左右。
全國21個主協調機場起降及旅客量占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國前30大機場起降及旅客量占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 年全國機場起降及同比預測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 年全國旅客吞吐量及同比預測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