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支付發布2020智慧社保品牌片,平凡故事呈現生活變革
2020/1/24 8:05:38 來源:法制中國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大學畢業后,趙梓琰來到保山市施甸縣任村官,除去語言不通,村民繳納社保的不便是他在基層工作中遇到的更大難題。與此同時,社保繳費也正困擾著許多自由職業者和外出務工人群。 每年大學畢業后,趙梓琰來到保山市施甸縣任村官,除去語言不通,村民繳納社保的不便是他在基層工作中遇到的更大難題。與此同時,社保繳費也正困擾著許多自由職業者和外出務工人群。
每年,各地政府都要組織“集中繳費”,對于許多城鄉居民和“個體戶”來說,社保繳費是件大事,不僅要提前把錢存到銀行,有時要開證明或打印記錄,還要跑到當地社保局。
隨著2019年社保費征管體制改革,微信支付繳納社保的方式也正下沉到更多城市,讓“大事”變“小事”。1月22日,微信支付發布智慧社保品牌片,跟蹤報道四位微信支付繳社保用戶的真實生活,揭秘微信支付為社保領域帶來的生活變革。
突破時間限制,隨時解決“老大難”問題
保山市施甸縣的村民到保山市要耗費三個小時,每次繳納社保都要花一整天的時間。其中,老人與兒童是最需要社會保障的群體,但空巢老人問題和留守兒童問題卻時刻困擾著施甸縣。
這些問題,年輕的村官趙梓琰都看在眼里,在國家稅務總局昌寧縣稅務局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處工作工作的他,每天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改變才能讓村民生活有更多的改善?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全國有近6億人已逐步開始享受微信支付智慧社保。現在,趙梓琰正積極向村民們推廣微信繳納社保費,讓更多人在田間地頭動動手指就能解決以前的繳費難題。
作為一名連續創業者,王瑞對生活之難也有著深刻體會。工作時間不固定,忙起來常常忘了繳費或錯過社保局的工作時間。但他一直很重視家庭和自己的基礎保障,從第一次創業開始,王瑞就為自己繳納社保,他覺得這是穩定生活的一個前提。
借助微信支付,像他一樣的靈活就業人群,如務農人員、自由撰稿人、個體小商戶等,能夠突破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完成社保繳納。當前,每天僅上午9時到10時,就有12萬筆社保通過微信支付繳納,一分鐘2076筆,相當于20個辦稅大廳一天的接待量。而晚上8時到9時是夜間社保繳納的高峰期,10%的用戶通過微信支付完成社保繳納,35.13%的用戶在非上班時間用微信支付繳上了社保。
異地跨省繳費,指尖一點輕松完成
微信繳納社保,不僅突破了時間限制,也突破地域空間上的阻礙。我國幅員遼闊,許多人為生計遠離家鄉,去經濟較為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務工,人口流動也帶來了跨省繳納社保費的問題。
90后的Eva已在深圳工作多年,2019年她選擇離開深圳回到家鄉小城發展。但這種改變讓她遇到新的挑戰,深圳的快節奏和佛山的小城生活形成鮮明對比。同時,許多事務也要從深圳移到佛山,其中社保遷移需要打印社保繳費憑證,帶上所需的繳費憑證和身份證去社保局辦理相關手續,往往耗時費力。
2019年9月,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上線,人們可以登錄平臺,辦理社保轉移,并在平臺上看到社保關系轉移的進度情況。現在,Eva已將社保從深圳移到了佛山,通過微信繼續為自己繳納社保,讓生活逐漸穩定下來。
Eva表示,這種改變讓她感到很滿足,能夠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陪在父母身邊一起享受小城市的慢生活,她很開心。
跨省繳費難題也曾困擾著在東北土生土長的邢月,已經在東北小城市生活了近60年的她。為了幫助扎根北京的兒子帶孩子,不遠千里來到這里。但大城市的生活讓這位沒怎么出過遠門的老人很不適應,一出門就迷路,常常找不著家。日常生活處處不便,更不用說繳納社保費和養老金。
現在通過使用微信支付,邢月能夠在北京繳納東北老家的社保,不用來回折騰,老人家也在北京逐漸適應新的生活。她已經認識了很多像她一樣從老家過來帶孩子的朋友。晚上孩子下班回家后,她可以出去跟舞友一起跳跳廣場舞,感覺自己變“潮”、變年輕了。
微信支付發布的《2019年智慧社保數據報告》顯示,全國已有21個省市和自治區可使用微信支付繳納社保,每年有700萬人離開自己的城市,依然用微信支付來異地繳納社保。2019年,微信支付繳費筆數達3億,83.79%的人通過公眾號和小程序繳費。
未來,智慧社保將覆蓋更多人,微信團隊預計,隨著稅務部門數字化程度的完善,智慧社保目標人群將達10億左右。同時,微信支付智慧社保還將深入探索實現更多功能,讓改變更簡單,也讓平凡人的生活擁有了更安心的保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