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信梳理防騙知識 打造陽光健康金融消費環境
2020/7/29 14:47:11 來源:法治中國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一直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自成立之初,為提升社會公眾的金融素質和安全意識,增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服務理念和能力,多次開展普及金融知識的相關活動。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作為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一直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自成立之初,為提升社會公眾的金融素質和安全意識,增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服務理念和能力,多次開展普及金融知識的相關活動。捷信特地為消費者梳理在日常使用消費金融服務時五種常見的詐騙“套路”,打造陽光健康的金融消費環境。謹防“套路貸”陷阱
不少網貸平臺利用消費者急于借貸的心理,誘使受害者簽下金額虛高的借條或合同,甚至以房產等固定資產進行抵押,并故意制造違約,以此訛詐消費者個人固定資產。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捷信提醒消費者,當存在正當借貸需求時,應盡量選擇具有相應合法資質的金融服務機構,并在簽訂合同時擦亮眼睛,勿被口頭約定、陰陽合同等方式蒙蔽。
不輕信“黑中介”維權騙局
“黑中介”往往會在社交媒體上打著“代理維權”、“退息免息”等幌子進行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支付高額咨詢費來獲取所謂的“內部信息”進行惡意逃廢債,并在后期編造各種理由來阻止借款人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溝通協商。捷信提醒消費者:如意識到自己可能遭遇詐騙,應妥善保留證據,并及時通過協商、申訴等多種合法途徑進行理性維權。
捷信提醒
拒絕“非法集資”活動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少數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復工復產等噱頭開展非法集資活動,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其以給付回報為誘餌、非法面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的特征依然具有一致性。捷信建議消費者在享受金融服務時,應對投入產出比進行合理預估,不輕信所謂的高額回報,做到三思而后行。
防范個人信息泄露
網絡測試鏈接、二維碼、照片“原圖”..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信息觸點,在為用戶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一些不法分子盜取用戶個人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機。捷信在此提醒消費者:在享受互聯網樂趣的同時,應保持清醒頭腦,做到個人證件不外借、不泄露“三碼”(交易二維碼、密碼及驗證碼)、不點擊不明來源。
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警惕征信洗白騙局
伴隨個人信用報告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多種利用消費者“希望恢復信用”的心理,以征信“洗白”、“逾期鏟單”等為噱頭的涉嫌詐騙的廣告。捷信認為,消費者除注意提高警惕外,還可通過按時履約、善用每人一年兩次免費查詢個人征信記錄的機會等手段,切實維護好自己的“經濟身份證”。
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防詐騙知識普及
下一步,捷信將繼續開展多種多樣的金融知識宣教活動,常態化開展金融知識宣教工作,擴大金融知識宣傳覆蓋面,以實際行動履行社會責任,為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