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關鍵領域 債券市場引資金活水潤澤實體經濟
2023/5/26 9:21:56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人民銀行、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交通物流領域金融支持與服務的通知》,提出“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融資支持作用”,鼓勵交通物流領域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近日,人民銀行、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交通物流領域金融支持與服務的通知》,提出“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融資支持作用”,鼓勵交通物流領域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融資。債券市場對國民經濟關鍵領域的重要支撐作用再度凸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作為我國最重要、規模最大的直接融資市場,債券市場在促進直接融資繁榮、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
特別是近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債券市場不斷探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實體經濟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發揮直接融資的主動導流和精準直達作用。以交通物流領域為例,2022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支持交通運輸企業、航空公司、物流企業累計融資約1.1萬億元。
今年以來,錨定“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這一要求,債券市場凝聚磅礴力量,引導資金活水精準流入能源電力安全保供、科技創新、低碳轉型發展、鄉村振興等經濟穩增長的關鍵行業和領域。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銀行間市場共發行科創票據127億元;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94億元;發行鄉村振興票據2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復雜局面下,更需要堅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如磐初心。在政策積極引導、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場制度不斷完善、產品創新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債券市場作為實體經濟融資的重要渠道,正與信貸投放、股權融資等一道形成合力,更好地發揮融資功能,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紅火暖意 能源保供特別債穩經濟
能源電力安全保供是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礎保障。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上漲、國內電力市場結構性矛盾等因素影響,中央發電企業財務方面較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
2022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措施,明確提出“支持中央發電企業等發行2000億元能源保供特別債”。隨后不到半個月,首單能源保供特別債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截至2022年底,中國國新和中央發電企業共計發行能源保供特別債1185億元,有效解決了發電企業負債率高、融資難問題,為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提供了資金支持,也為保障國家能源電力供應安全、穩定經濟大盤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國常會“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部署下的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專項產品,能源保供特別債具有鮮明特征。“一是精準直達,與其他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形成組合效應;二是該類債券均為中長期產品,募集資金全部用于中央發電企業能源電力保供工作,中長期資金的注入將增強企業資金實力,在緩解穩產保供壓力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企業財務穩健性和發展可持續性,助推企業改革轉型,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分析人士表示。
能源保供特別債作為穩經濟的重要舉措,成功發行意義重大,持續發力也尤為重要。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印發通知,對國資央企堅決打贏能源保供攻堅戰、堅決守住能源保供安全底線、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等工作作出部署。國務院國資委表示,各有關中央企業要進一步細化能源保供工作措施,精準發力,狠抓落實。
具體到債券市場來看,今年以來,華能國際、大唐國際、華電集團3家企業已發行8期能源保供特別債,發行金額合計200億元。
藍海力量 科創票據力挺“硬科技”
不僅是對傳統能源行業,持續增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服務能力也是債券市場一直以來的發力方向。
近年來,銀行間市場通過科技創新主題高成長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雙創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和創投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三大科創融資產品累計發行金額為1179億元,廣泛支持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行業的400余家科創企業,培育了大批致力于支持科創領域的投資人。
2022年5月20日,交易商協會整合升級推出科創票據。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科創主題類和科創用途類科創票據先后在銀行間市場落地。截至2022年末,科創票據累計發行金額為1579億元,惠及近百家在科技創新領域具備科技創新稱號、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優勢的企業,有力拓寬了科創企業的融資渠道。
農業銀行投資銀行部副總裁楊軍表示,科創票據的推出為金融服務科創賦予了新的能量,提供了新的工具。更多的實體企業將依托發行科創票據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更多的投資資金也將通過科創票據直接流向科創領域,形成良性循環,為助推科技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時報》記者從參與首批用途類科創票據發行的知情人士處獲悉,科創票據募集資金不僅直接用于科創項目研發,還通過股權投資或基金出資等方式為民營中小科創企業輸血,支持核心企業融資反哺產業鏈上下游。
“科創票據的推廣,是凝聚和加強債券市場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量的充分體現,能進一步推動金融資源對科創企業的配置和支持,同時,對更好地服務產業創新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銀行投資銀行與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劉林表示。
綠色愿景 創新產品推動低碳轉型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近年來蓬勃發展,規模迅速擴容,創新品種不斷涌現。
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銀行間債券市場合計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3215億元,占綠色公司信用類債券超六成;發行碳中和債1366億元,引導資金活水流向綠色低碳領域,預計帶動環境效益減排二氧化碳2575萬噸、節約標準煤1121萬噸;并于當年創新推出了轉型債券,其發行規模達49億元,與綠色金融產品形成有益補充。
“當前,綠色項目所支持和覆蓋的領域大多面向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等具備碳減排效益的項目,而光靠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無法滿足重點領域轉型實踐活動的需求,通過轉型金融,可以有效將綠色資金與實體經濟轉型有效銜接起來,推動我國綠色金融體系更加完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022年6月,接續2021年2月推出的碳中和債券、2021年5月推出的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交易商協會宣布創新推出轉型債券。浦發銀行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宋瑞波表示,轉型債券的發行,為我國傳統高碳行業低碳轉型項目提供了精準的公開市場直接融資,有效支持了高碳排放企業開展技術升級改造、產能置換等具有節能降碳效果的項目,滿足了低碳轉型經濟發展的融資需求。
在政策支持下,我國綠色債券標準已與國際接軌,發行規模居世界第二位。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綠色債券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例如,綠色債券存量在綠色金融產品中的占比不高,占全部債券余額中的比例不足1%;綠色債券產品有待進一步豐富;基礎性制度尚不完善等。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綠色債券制度規范不斷完善,轉型金融標準研究并出臺,綠色債券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健全,各類型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將為實現“雙碳”目標持續注入資金活水,推動我國綠色低碳化進程持續向前。
金黃碩果 鄉村振興債聚焦“三農”發展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債券市場在發揮金融助力鄉村振興作用上持續貢獻重要力量。在人民銀行指導下,2021年3月,交易商協會研究推出鄉村振興票據,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募集資金聚焦“三農”發展。
數據顯示,2022年,共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6家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鄉村振興票據1498億元,其中,用于鄉村振興領域金額約四成,起到了良好的社會示范效應。
大公國際董事長呂柏樂表示,鄉村振興票據明確支持“三農”領域發展,項目主要涵蓋農民就業增收、農業現代化項目以及農村建設項目三大領域,使鄉村振興債券支持領域得到了進一步細分,更加具有針對性。
近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對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其中提出,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
這已是連續5年中央一號文件就發行地方債以擴大鄉村振興投入作出相關部署。遠東資信今年1月發布的《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踐及其債券融資分析》顯示,近年來,我國鄉村振興債券市場呈現地方債、金融債、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企業債5類券種設立鄉村振興專項債的“多點開花”格局。2014年至2022年,5類鄉村振興債券累計發行362只、融資3610.66億元,支持發行主體209家。
展望未來,遠東資信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簡尚波表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債券市場加強配套支持,為此需要加強相關政策資源銜接協調,提升債券市場支持鄉村振興的精準性與普惠性,加大對鄉村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等領域支持力度,實現債券市場和鄉村振興雙向互動發展。
[3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