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出爐
2019/6/6 10:36:0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提出,對各省級行政區域設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提出,對各省級行政區域設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
業內人士表示,《通知》發布,將會促使各省級區域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加快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同時促使各類市場主體公平承擔消納責任,形成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引領的長效發展機制,從而激勵全社會加大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
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
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快速發展,水電保持平穩較快發展。201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87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比重從2012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26.7%,其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比重提高了5.8個百分點。2018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比2012年提高4.6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能源結構優化,替代作用日益突顯。
在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同時,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的消納問題顯現。2018年全年棄水電量約691億千瓦時;棄風電量277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風率為7%;棄光電量54.9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光率為3%。
“棄水、棄風、棄光現象存在的原因在于,我國風光資源富集地區電力消費增長放緩,外送能力不足,監管較弱。”在業內人士看來,該文件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
為進一步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通知》提出,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即按省級行政區域對電力消費規定應達到的可再生能源電量比重,要求承擔消納責任的各類市場主體的售電量(或用電量)均應達到所在省級行政區域最低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相對應的消納量。
“這一創新性機制的建立和啟動實施,重點在于解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問題。”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張平表示,這樣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終端的消費比重。
“這主要是優先解決消納的問題。在該政策的推動下,未來可再生能源電量的棄電量、棄電率會進一步下降。”業內資深行業分析師王淑娟說,“根據國家對各省非水可再生能源在消納中的比例要求,部分省份(如青海、云南)的非水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遠超國家要求,而部分省市(如北京、天津)的非水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遠低于國家要求。因此,北京、天津等非水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不足的省份,需要從高比例的省份購買,從而給這些高比例省份的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消納市場。”
建立電力消納保障機制核心在于落實
可再生能源消納是一項系統工程,業內人士表示,建設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就是在電力市場化交易的總體框架下,為落實可再生能源優先利用法定要求,依法建立強制性市場份額標準,規定對各類直接向電力用戶供/售電的電網企業、獨立售電公司、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和通過電力批發市場購電的電力用戶和擁有自備電廠企業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責任。
為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通知》從對電力消費設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按省級行政區域確定消納責任權重、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牽頭承擔消納責任權重落實責任、售電企業和電力用戶協同承擔消納責任、電網企業承擔經營區消納責任權重實施的組織責任、做好消納責任權重實施與電力交易銜接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全力推進保障機制切實落地。
“消納保障機制中采用‘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表述,充分體現各類承擔消納責任的市場主體及所有電力消費者共同履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的政策初衷。”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認為,“比如,促使各省級相關部門把完成消納責任權重作為能源發展的重要約束條件,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利用量,切實調整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同時,促使電網企業把接入和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作為電網建設和運行的重要任務,積極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輸送消納區域。”
“這些措施為市場主體履行消納責任和發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制度保障。”王淑娟表示,“通過定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繼續推動可再生能源開發方面繼續往前走。”
同時,《通知》強化相應考核、懲戒措施。《通知》提出,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會同經濟運行管理部門負責督促未履行消納責任的市場主體限期整改,對未按期完成整改的市場主體依法依規予以處理,將其列入不良信用記錄,予以聯合懲戒;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會同經濟運行管理部門對省屬地方電網企業、配售電公司以及未與公用電網聯網的擁有自備電廠企業的消納責任實施進行督導考核等。
張平表示,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關鍵還要看考核。“通過考核的方式,監督市場主體切實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從而真正緩解棄風、棄光、棄水。”
對于無法完成當年消納指標任務的地區,《通知》也給出了解決方案。一是通過電力交易中心,向超額完成年度消納量的市場主體購買其超額完成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簡稱“超額消納量”),雙方自主確定轉讓(或交易)價格。二是通過綠證交易平臺,自愿認購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綠證對應的可再生能源電量等量記為消納量。
張平認為:“市場主體通過替代方式完成消納責任權重,表明政策并非一刀切,而是市場主體可根據兩經濟性進行自主選擇,發揮電力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確保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真正落在實處。”
- 上一篇:科技領域央地支出劃分改革方案出爐
- 下一篇:電子煙國標或年內出臺行業迷霧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