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貨精品或入免稅清單海南免稅政策細則更新
2020/6/13 11:10: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稱新版政策細則考慮了取消件數限制和提高行郵稅起征點! “最快這個月底會出免稅政策細則。”接近財政部的消息人士6月11日傍晚向獨家透露。他說的這據稱新版政策細則考慮了取消件數限制和提高行郵稅起征點。
“最快這個月底會出免稅政策細則。”接近財政部的消息人士6月11日傍晚向獨家透露。他說的這個細則,指的是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細化內容,會涉及到新增免稅品類有哪些,又是否會取消購物件數限制,更重要的是行郵稅的起征點變化。從財政部、海關總署等多個交叉信源獲得信息確認,此次免稅政策最大的突破口,是將持續8年的單件免稅品行郵稅起征點從8000元大幅度拔高,也就是說,在海南買單價數萬元的奢侈品很可能不再需要補稅,部分奢侈品不再需要跑到國外去買。
另一個重要突破是國貨精品的入場,上述交叉信源提供給的信息透露,財政部和海關總署有意在免稅政策中開始放入一些精品國貨,如華為、大疆等國產知名品牌的電子產品,又可能有茶、絲綢等土特產店。如此一來,這些國產品牌的全球最低價格銷售點,很可能就是免稅店了。有免稅行業從業者指出這些減免了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國產精品,免稅價格預計比市面上所有渠道的售價便宜10%以上。
海南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謝祥項也認為,新政策下會向高附加值商品傾斜,包括煙酒、腕表、保健品、電子產品等,他認為這些新增免稅品類會更好刺激擴大離島免稅政策帶來的效應。
6月12日,中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陳文杰向表示,目前免稅政策的兩大“瓶頸”在行郵稅和購物件數限制上,此次政策針對性強,專門解決這兩大難點,有助于真正吸引海外消費回流。
動機:吸引海外消費回流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總體方案》揭開面紗,里面關于離島免稅額度的內容當天迅速成為眾多新聞報道的標題選點。6月8日,國務院多部委與海南省政府共同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進行政策解讀,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在會上表示,零關稅是海南自貿港的重要制度設計。在2025年海南全島封關運作前,會大幅放寬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限額提至10萬元每人每年并進一步擴大免稅商品種類。“各位如果到海南去旅游,建議大家多帶點錢,多多購物消費。”鄒加怡笑道。她的建議引起了現場記者的大笑。
會后,鄒加怡在被記者追問離島免稅政策細節時,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僅透露正研究細節,爭取盡快對外公開。接近財政部的消息人士猜測,財政部將盡快出臺政策細則,預計最快6月底就能公開。
這與國家希望用政策紅利吸引境外消費大幅回流,帶動國內消費市場有關。
從國家外匯管理局查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人境外旅行支出高達17308億元,而入境旅游收入總共才2176億元。貝恩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達到3100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了35%,也就是高達1225億美元(約合8660億元)。而且貝恩公司的《2020年奢侈品研究報告春季更新版》中還指出,2025年中國的個人奢侈品消費將增長至全球50%。
龐大的奢侈品消費中,免稅渠道占據重要地位。因此促境外消費回流,實施更有吸引力的免稅新政無疑是路徑之一。中金公司估計2019年我國居民境外購買免稅品總體規模超過1800億元,僅在韓國的免稅購買額就超過1000億元,而國內免稅品市場規模僅500多億元。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為何國內免稅購物額差距如此之大?有過多次海外旅游購物體驗的外企白領金運玲坦言,在海南以外任何全國出入境口岸,國家規定每個人單次免稅購物總額只有8000元,其中在境外購買的額度只有5000元,入境免稅店購買的額度也只有3000元,且這些商品需是個人自用物品,超出這兩個額度的商品都會被追繳關稅,補稅額很高。但滿足兩個金額的奢侈品數量不多,比如一個名表或名包,價格基本過萬元,海南雖然在免稅品金額上放寬了,可單件商品的最高金額有限制,只是8000元,超出的仍要補稅,所以很多人情愿冒險在海外購買,賭一把不會被海關抓到。
天風證券研究報告表示,由于關稅等成本影響,國內免稅品價格與境外存在大額價差,加之商品品類、購物體驗等因素,曾經中國免稅消費外流現象嚴重。隨著中國下調進口關稅、加強對灰色市場管控,各大奢侈品品牌持續調整國內外市場價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免稅消費持續回流。如今在國家鼓勵海外消費回流的戰略背景下,我國離島免稅及市內免稅政策有望持續放開。
還不得不提的一點是,受疫情沖擊,出入境游市場至今無法恢復,曾經擔任過中國旅行社總社常務副總裁和中國旅游集團旅游研究院院長,熟悉出入境和海南島免稅業務情況的陳文杰透露,海南島內四家免稅店在今年4月、5月的進店客流同比下降34%,但離島免稅銷售額同比增長115%。“顯示國人的強勁購買力和吸引消費回流的巨大潛力。”
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研究所所長楊勁松同一天也指出,應該客觀看到中國人消費力強,尤其是高收入群體的高消費需求,堵不如疏,適當提高行郵稅起征點,將這些高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引導回國內消費場景,比如海南。
品類:擴增電子產品?
在楊勁松看來,海南離島免稅額度提至每人10萬元/年,應該是財政部、海關總署等部委經過嚴密計算后的結果。而且會在品類的放寬步伐上采取適當節奏,不至于沖擊現有國內有稅商品消費市場。也就是說,10萬元的額度很可能是分階段到位,而非一下子提至10萬元。
但這么溫吞的動作會不會對消費市場刺激不夠大?楊勁松認為與額度相比,更重要的是品類的擴容。他指出,目前免稅品類只有38種,且主要集中在香化用品上,若是新增一些在境外市場熱賣的品類,或可以很好拉動消費,比如電子產品。
謝祥項也認為新政下免稅新增品類會向高附加值商品傾斜,包括煙酒、腕表、保健品、電子產品等。這些品類的增加對刺激消費效果最好。
對比海南對標的另一個自貿港香港的免稅品銷售分類,國信證券分析師曾光在其研究中指出,香港零售市場2019年銷售總額為4311.6億港元,其中旅游零售估算占比約2/3,即3000億港元左右,其中珠寶首飾銷售額占比15.36%,3C電子產品主導的耐用消費品銷售額則占比14.74%,衣服箱包鞋類等精品類銷售額占比12.41%,化妝品銷售占比僅為9.97%。
“國際上一般機場免稅店的銷售,煙酒、電子產品和香化各占三分之一。”有不愿具名的國內免稅運營商透露,反觀國內免稅市場,國內各大機場免稅店的香化品類銷售占比高達8成,其他品類消費額并不高。因此海南省方面急切希望參照香港市場將品類擴容,比如加大電子產品和其他相關品類。
海南省政府方面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離島免稅政策實施至2020年4月,四家離島免稅店共銷售免稅品7400萬件,累計銷售額59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8%,購物人次1754萬。其中,2019年銷售額大幅增長,實現銷售額144億元,同比增長40%。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數據雖然創了新高,但不足香港同期銷售額5%。
楊勁松透露,事實上有關部門考慮新政品類擴容時增加電子產品,但究竟該加哪些電子產品,涉及龐大的表單。
不愿具名的免稅行業從業者也指出,如同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上,電子類產品的歸類不僅僅包括手機和電腦類,還有智能手表、智能家居和智能機器人等智能設備,甚至包括相機、攝像機等影音娛樂產品。因此新政策擴容的范圍,究竟會不會涉及這么寬,這么多品類值得期待。該從業人員估計,若是增加電子產品類,保守估計一年可為海南新增20億元以上的離島免稅消費收入。
驚喜:國產精品或進場
楊勁松和謝祥項都特別指出,作為全球制造大國,我國生產的電子產品,品質越來越高,在世界上有口皆碑,比如華為和大疆等公司的產品,應該通過免稅渠道能增強品牌知名度,同時拉動銷售額。“韓國樂天的免稅銷售額里,很大一塊來自人參、韓國化妝品等韓國本土品牌的銷售。”楊勁松表示,韓國化妝品牌借由免稅渠道,強化了其海外品牌形象。此舉國產品牌應該予以參考。
除了國產電子產品,陳文杰認為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體現工匠精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是旅游消費的大頭,改革開放之后主要由入境游客購買,這些年又出現我國出境游客從海外掃貨回流,說明這些藝術品、精品受歡迎的程度,國家也大力鼓勵發展這兩類,國家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將工藝美術精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引入免稅渠道,既配合政策又有利于促進產業發展。
楊勁松認為還有眾多茶葉、絲綢等土特產也可考慮,茅臺、五糧液等知名國產煙酒是否被納入也有較高的呼聲,但他個人認為,電子產品的可能性會比較高,而煙酒入清單的可能性相對低一些。
謝祥項則認為增加國產精品的銷售,能豐富入境游消費體驗。因為外國游客在中國有部分購物需求沒能滿足,很多中國商品退稅較為繁瑣,若是更多品類進入免稅店,無疑可提高購物消費體驗。
來自財政部和海關總署的多個信源透露,此次離島免稅政策細則中,確實考慮加入電子品類以及部分國產精品,具體品牌和產品線還未清楚,但茅臺等煙酒是否加入未有定數,據悉煙酒是海南政府方面力諫加入清單。據了解,目前國內免稅渠道雖有煙酒銷售,它們實際上并非免稅品,而是免稅品營運商貼錢銷售,所以有數量限制。因此,運營商急切希望這一大品類能夠真正進入免稅目錄,大幅增加其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些國產品牌,一旦進入免稅渠道,可減免增值稅和消費稅,相比國內其他普通渠道的銷售價格會有不小的優勢。“估計不同品類價格優勢不一樣,但至少都有10%以上的價差。”上述免稅行業從業者透露。那這是否會沖擊國內常規有稅銷售市場?楊勁松認為確實會有一定的沖擊,因此國家有關部門需要去權衡利弊,度量政策的尺度和節奏。
不過也有評論者指出,國家有關部門的開放步伐太保守了。以2018年12月給出的3萬元離島免稅政策為例,當時有關部門還擔心,以海南每年至少3000萬離島游客預估,每人3萬元的額度帶來的高達9000億免稅銷售量,可能會沖擊正常商品零售市場。但最終事實證明,2019年離島免稅銷售收入僅144億元,為預估峰值的1.6%而已。該人士認為,新政之下額度和品類擴容會帶來增幅,但不能妄求增幅高到撼動有稅消費市場規模。要知道,2019年我國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7萬億元,其中僅家用電器、音像器材類和通訊器材類的商品零售額就接近1.4萬億元。
懸疑:起征點和件數限制均突破?
長期關注免稅業務的陳文杰發現,離島免稅政策9年來調整多次,從額度到品類一直在突破,兩大“瓶頸”卻一直沒大突破:一個是行郵稅的起征點,另一個是免稅商品的購買件數限制。
012.png
如金運玲吐槽的補稅問題,陳文杰稱,從2012年以來,單件商品價格超過8000元須繳納行郵稅。繳納行郵稅后國內免稅店的免稅品不再具有價格競爭優勢。所以此次政策應聚焦解決這些問題。
陳文杰舉例指出,某品牌手表不含行郵稅的商品標價是10.5萬元,按照目前50%的行郵稅稅率,需要交4.8萬元的稅金,到手含稅價格高達15.4萬元,比國內該品牌專賣店的市場價格13.4萬元還要高,不僅到手價高于國內有稅價2萬元,也遠高于歐美價格3.9萬元。即便是行郵稅稅率較低的品牌箱包,在國內目前的起征點下,到手價格比歐美價格還是有數千元以上差距。
另一個癥結在于此前的政策有購買件數限制,比如香水只能買8件,化妝品12件,奶粉4件5000克等。這樣的限制導致盡管離島免稅額度一再提高,沒有配合行郵稅起征點和件數放寬,政策效果有限。比如2016年離島免稅額從8000元放寬至16000元,人均消費僅僅是從3241元增至3519元,同比增長8.6%。后來2018年的免稅政策再將限額翻了近一倍,提至每人3萬元,可人均消費額卻只是從3507元增至3552元,增幅僅為1.27%。
陳文杰認為,要吸引國人在歐美的奢侈品消費回流,建議將行郵稅起征點調整至10萬元,與年度購買額一致。同時取消購買件數限制,重點吸引國人在日韓的香化品的消費回流。當然,免稅企業及時回應新的消費需求,增加免稅品種,提升競爭力,改善服務和效率也很重要。
海關方面有關人士確認,新版政策細則里有考慮取消件數限制和提高行郵稅起征點。接近財政部的消息人士也確認類似內容。
而在謝祥項看來,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癥結在于傳統消費意識、商品價格和品質,以及海南作為旅游目的地客源的吸引力。他認為,免稅額度放開和品類增加會明顯增加免稅購物的吸引力,但歸根結底還是海南旅游吸引力和服務品質。
- 上一篇:樂城先行區臨床急需進口醫療器械管理規定出臺
- 下一篇:江西十八條措施助力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