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十四五”鄉村建設規劃》公開征求意見
2021/5/10 9:09:5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云南省“十四五”鄉村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意見。《規劃》共11章,涉及全面實施鄉村振興&ldq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云南省“十四五”鄉村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意見。《規劃》共11章,涉及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等方面。其中提出:到2025年,要完成彰顯云南特色的500個鄉土特色示范村建設。
《規劃》中的發展目標還提到:到2025年,全省鄉村建設取得明顯突破,著力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達、公共設施配套、綠化美化、建筑風貌特色化、村莊環境管理水平。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路、村村通硬化路;農村垃圾處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升,農村衛生廁所基本普及等。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
到2025年,建設100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1000個精品示范村、10000個美麗村莊。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上,整合農業農村、各級財政、住房建設、交通水利、旅游文化、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移民搬遷等項目資金,形成工作合力,推動云南農村面貌整體改觀、整體提升。
形成6個千億元級大產業、2個600億元級產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農村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加快發展;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
農房抗震改造30萬戶以上
推進村莊規劃管理全覆蓋,將鄉村建設內容納入詳細規劃、村莊規劃進行落實。到2025年,“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覆蓋率達到80%以上。實現鄉村地區國土空間全域全要素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
以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為契機,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為抓手,提升農房建設質量,改善鄉村建筑風貌為目標,“十四五”期間組織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30萬戶以上。
力爭在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用作經營的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整治,2024年完成未用作經營的農村自建房和農村非自建房整治。
助推全省村莊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
到2025年,完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集中成片,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實施“拯救老屋”行動,積極申報鄉村遺產客棧示范項目,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建設項目等,創建一批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在全國享有盛名的傳統村落,打造云南省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在鄉村特色風貌塑造方面,按照云南現狀民居分布情況,概括為合院式、干闌式、井干式、土掌房四種主要建筑形式。按地區分布特點,細分為18個傳統民居建筑文化分區。分類分區指導鄉村特色風貌提升。
按照18個傳統民居建筑文化分區,加強鄉村建設設計指引,分類分區指導鄉村特色風貌提升,到2025年,完成彰顯云南特色的500個鄉土特色示范村建設。其中,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核心,推進設計下鄉,嚴格鄉村建筑風貌管控,注重融合云南元素,提高建筑文化品質和內涵,助推全省村莊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特色發展。
百戶以上自然村要有1座以上衛生公廁
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到2025年,一類縣鄉鎮鎮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95%、90%以上,二類縣分別達到90%、80%以上,三類縣分別達到80%、70%以上;全省鄉鎮鎮區、村莊生活垃圾處理率總體分別達到80%、70%以上。
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收處體系全面建立,農用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農民群眾衛生健康意識進一步提高,損害群眾健康和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2025年,農村衛生廁所覆蓋率達75%以上,100戶以上自然村有1座以上衛生公廁。
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減量化、生態化、資源化”為導向,分類分區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鄉鎮鎮區在基本實現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的基礎上,收集處理率達到6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以上,收集處理率達到15%以上。
提升村容村貌。到2025年,全省各地區的村容村貌整體得到提升。全省村莊綠化覆蓋率達48%以上。
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健全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管護機制。全面建立村莊保潔制度,確保村村有保潔隊伍。
每個行政村要有1所村級幼兒園
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到2025年確保每個鄉(鎮)至少辦好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每個行政村有1所村級幼兒園。
進一步完善農村健身設施,實現體育設施全覆蓋,到2025年,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村衛生室標準化達標率達到95%以上。
推動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到2025年,基本實現每個行政村至少有1所村級養老服務中心。
推動“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硬化路、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等項目建設。2025年,力爭全省3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65%以上。
加快補齊農村供水短板,著力實施農村水源工程建設和供水管網改造。因地制宜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有條件地區開展城市管網向農村延伸工程建設。到2025年,全面實現農村自來水供水,全省集中供水率達到95%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8%以上。
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持續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
鼓勵城鎮燃氣配網延伸至鄉村,鼓勵多種主體參與,堅持宜管則管、宜罐則罐,采用管道氣、CNG、LNG等多種形式,打通天然氣利用“最后一公里”,有條件的村實現燃氣入村。
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到2025年,確保每個鄉(鎮)至少辦好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每個行政村有1所村級幼兒園。
進一步完善農村健身設施,實現體育設施全覆蓋,到2025年,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村衛生室標準化達標率達到95%以上。
推動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到2025年,基本實現每個行政村至少有1所村級養老服務中心。
2025年基本實現物流配送全進村
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覆蓋面,健全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物流配送體系、農產品進城公共服務體系、工業品下鄉流通服務體系、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加大與知名電商平臺合作,擴大直采直銷基地覆蓋面,提高線上銷售比重。到2025年,在全省行政村和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基本實現物流配送網點全覆蓋。
加快鄉村農貿市場、新型商業中心、農產品加工中心等流通設施建設和城市菜市場改造,實施“快遞進村”工程,補齊農產品流通短板。2025年,在全省行政村和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基本實現物流配送網點全覆蓋。
實現農村地區法治宣傳一條街、法治書屋、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長廊等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工程全覆蓋;增加重點地區治安室與報警點設置;實現農村地區“雪亮工程”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