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藝術跨界整合|朗斯國際首發深度挖掘多元視角下的藝術張力
2022/1/26 13:15: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生物、生命、色彩與張力是藝術創作和生物探索的共同基礎,生物專家與藝術家們通過這些元素的碰撞,創造出萬千形態,探究美學的更多可能性。從生物藝術作品資深藏家朗斯國際·墨奈藝術創始人姜寧的分享交流中,感悟其對收藏的極致熱愛和生物藝術跨界創新獨特理念。朗斯國際跨界“當代生物藝術”展
生物專家和藝術家
一同合演一場“秩序與狂想”的劇目
理性糅合感性 生物偶遇藝術 冰冷澆灌熱情
7位生物專家
王耀發、陳執中、鄒靈龍、
趙廣琦、劉惠、戴禮蘋、顧燕黎
5位藝術家
KaKa、李妍潔、劉炳源、
付毅兵、朗斯墨奈視覺
23組藝術作品
“生物藝術”自畫布、相紙、流體、影像等介質中蔓延而出,在不同的作品中展現出完全不同的生長態勢,作為新發展的藝術門類,賦予所有生命更多自由空間,各種生物皆可作為主角登上“舞臺”,展開我們面對“非人類”生命體關系的新定義,破除人類中心意識。
遨游藝術,體味生命之美
這也是朗斯國際 ·墨奈藝術收藏中心首次邀請這樣兩類非常不同的人群一同進行藝術創作。這場業界少有的跨界合作將賦予藝術作品更多實質性的生物科學屬性,當代生物藝術作為新發展的藝術門類,以大膽之舉致敬生命科學,展開了我們對奢華之巔無與倫比的想象。
生物、生命、色彩與張力是藝術創作和生物探索的共同基礎,生物專家與藝術家們通過這些元素的碰撞,創造出萬千形態,探究美學的更多可能性。從生物藝術作品資深藏家朗斯國際·墨奈藝術創始人姜寧的分享交流中,感悟其對收藏的極致熱愛和生物藝術跨界創新獨特理念。
王耀發,著名生物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金嗓子喉寶發明人。長期從事心血管細胞損傷修復的研究工作。朗斯國際首席科學家、BMH學院教授。曾出版發表過《細胞:生命活動的搖籃》書籍,正確、全面、完整地反映細胞學科的發展歷史及最新動態,講述藝術與生物多樣性的故事,帶領我們去認識細胞世界。
“生物”“藝術”“科技”三大核心元素呈現藝術與時尚的精彩碰撞,在歷史與未來、世界與中國的多重維度中傳遞獨特的東方生命美學構想,在生物專家與藝術家的幻想濾鏡下進一步剖析生命與本源之美界域,以及生物與潛意識之間的邊界,預示了一個既神秘又深邃的未來已來。
創新跨界,盡顯未來之美
這場展覽令人矚目,莫屬于由朗斯巴黎藝術研發中心簽約藝術家KaKa與朗斯國際聯名合作的限量版裝置藝術。通過此作品,看到生物結構映射中的時間與空間、一維與多維展現。時間即刻流逝,也永恒存在,人的行為意識讓時間在發展演變的認知和藝術積淀下再一次融合改造。順勢、靜止、回旋、逆流而上,時間流逝,人生不過如此。
藝術家KaKa×生物專家王耀發、顧燕黎
《結構映射Dissolve Reflection》
生物與藝術相碰撞,逆齡之美在此發生。從藝術文化學的角度來說,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藝術文化,造物藝術是藝術文化的一種非凡形態,是視覺藝術語言,作為人類造物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工業產品設計同樣是一種藝術文化,工業產品設計的本質,就是用藝術的造型語言體現造物文化,是藝術質的造物文化活動。
藝術家Loxel李妍潔×生物專家趙廣琦
《草長足飛Treading Touch》
藤蔓植物生長的足跡被復刻在數字虛擬圖像中,用建模和渲染的方式還原其生命的過程。最后,轉換為版畫實體物,我們目睹了一次生命的演化與暫停。
藝術家Loxel李妍潔×生物專家趙廣琦
《銀枝Silver Branchez》
用平面版畫的方式呈現金屬液態的視覺效果,用數字建模還原金屬液化的過程。虛擬取代了現實的物質運動狀態,也捕捉到現實的不可能性。
藝術家Loxel李妍潔×生物專家趙廣琦
《浮草Weed Dance》
該組系列作品設想了在宇宙某個黑黢空間內,出現的人類遺跡。浮草、碎片電路板、收音機,這些來自現有認知的物質,成為失去語言意義的滄海一粟。
藝術家Loxel李妍潔×生物專家趙廣琦
《腦髓幽靈Mind Ghost》
科幻小說與電影設想人類記憶可以儲存在芯片里。通過具象的視覺傳達,這個概念被進一步思考:幽靈般的儲存體可以是什么形態的?喪尸與智能機械人的邊界在哪里?人類所使用的游戲角色與自身有怎樣的映照?軀體不復,幽靈常在。
藝術家Loxel李妍潔×生物專家趙廣琦
《城市乏力癥Urban Soft Limbs》
未來都市的人類形態會是怎樣的——《城市乏力癥》設想了另一種不同于純機械和算法運轉的動力世界。不呈現智能堅硬的機械軀干而展現后人類疲沓乏力的狀態。未來都市放大了當下的城市乏力癥,在虛擬算法捕捉中,人類的動作笨拙且錯誤百出。
藝術家Loxel李妍潔×生物專家趙廣琦
《Designed Nature》
冒險的細胞基因編輯測試,以及將有機的纖維體制造成機器人,這樣的舉動不斷將科技和自然有機體的邊界模糊和交織,關于有機體機械化和科技編程干預基因對人類乃至社會的倫理影響在這個話題中被探討,毋庸置疑人類此刻在探索這個宇宙的極限。
藝術家Loxel李妍潔×生物專家趙廣琦
《Cocoon》
Cocoon的以地球為內核,將一層層網絡機器相連接編織成宇宙中被人類科技牽制的機器繭層,人類科技工業將自然地球包裹的行為具有強烈科技色彩與大自然的生物蠶繭比喻形成巨大反差。
藝術家Loxel李妍潔×生物專家趙廣琦
《The Force That Between Us》
CGI懸疑推理反轉短片
機械與人類關系微妙的探索,揭露人類面對科技瘋狂發展現狀的疑惑。
影片中存在隱藏身份的轉換,最后的贏家到底是以機械為載體的人類,還是盜取人類意識的機械本身?
藝術家Loxel李妍潔×生物專家趙廣琦
《Non有機泛生物》
Non有機泛生物系類作品,是對未來生物存在方式的思辨性想象和推演而創造的對未來生物的定義,通過數字化模擬在虛擬空間中進行呈現。
Non有機泛生物是一種虛構的“超生物”的生物狀態,它們擁有類傳統生物的視覺,同時也是棲息在虛擬世界。它們是架空虛構的,失重的,以一種抽象的符合物理世界邏輯的動態方式存在的non有機生物。它們是類似細胞生物、藻類等黏稠的史前生物的復活,是偶然形成的帶有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隱喻的塑料和巖石形成的Plastiglomerate(塑性體),也是通過代碼進行數字化運算產生的結果。
未來是屬于無形態的,可能源于哲學的理性推演。虛擬世界中的“生物”正是一種無形態的生命體,它的生命力來自它們的創造者不斷進化的自然文化觀念。Non有機泛生物存活在是一種文化構建的自然,擁有非物質屬性和與科技相關的新型的美學,這個生物形態似乎有凌駕于物理真實之上成為新的現實的可能,我們對“生物”的定義也可能因此正在面臨挑戰和取代。
藝術家劉炳源×生物專家劉惠、鄒靈龍
《異動系列7》
異變
像DNA復制一般流散
你的身形
像原始的染色體漸漸出現
強作的笑顏
像核膜和核仁一樣消融
空留下蛛絲一般的纏綿
藝術家劉炳源×生物專家劉惠、鄒靈龍
《異動系列15》
最近
風吹來了雪花的碎屑
我突然憂慮
雪會落進鴿子的眼中
也會落在,出賣肉體,和靈魂的地方
比如,屠夫的屋頂、通向罪惡的溝壑......
埋藏一切,包括黑色的靈魂
藝術家劉炳源×生物專家劉惠、鄒靈龍
《網》
一張網罩住了四季
過往熟識的世界變幻了時空
一些人的電波永遠游離在頻道之外
據說藍色星球終究尋回了失散已久的姐妹
藝術家劉炳源×生物專家劉惠、鄒靈龍
《元宇宙遐想系列N016》
10的95次方個時間單位
宇宙自爆炸中冷卻至熱寂
無數形態生又覆滅
在人類的思考中
宇宙曾出現過一個短暫的黃金時代
藝術家劉炳源×生物專家劉惠、鄒靈龍
《元宇宙遐想系列N05》
宇宙向來動蕩
時空的深淵中遍布兇險異常的量子事件
對于黃金時代的個體來說
量子事件等于不可跨越的時間
但新的家園就在量子事件的彼岸
藝術家劉炳源×生物專家劉惠、鄒靈龍
《元宇宙遐想系列N012》
生命從隨機中誕生
又在隨機中茍活至今
藝術家劉炳源×生物專家劉惠、鄒靈龍
《元宇宙遐想系列N08》
生命體從僅有的低熵正電子素云中誕生
每一個有思維的細胞都是一個奇跡
但熵是生命體永遠的敵人
只要宇宙加速膨脹一個時間單位
神經細胞的交流就會變慢
當一個神經元發出的信息
再也不能到達另一個時
生命體便將消亡
藝術家付毅兵×生物專家戴禮蘋
《微語》
《微語》是直接對有共生環境的荷塘一種客觀的書寫,是接近于剔除三維空間的一種寫生方式。
藝術家付毅兵×生物專家戴禮蘋
《沐禮》
《沐禮》跟云南今年熱門的“大象”主題有關,以荷花、荷葉、水和魚作為背景,寄生活以和諧美好的向往,另外,大象是令人敬仰的一種動物,高大而不張揚,親和又不畏于生存,它們身上總是會有一種溫暖的安全感和拙趣于人性的和諧感,以大象為主角在畫面中呈現,實質是借物擬人,既推崇又自我追求的生活法則。而“沐禮”的呈現,從微妙的多方面給予我們生活的定義,包括平淡生活中交流、互動,相互依存,相互溫暖,同時也蘊含了畫家跟父親之間的一些微妙感情,以及借此背景襯托一份有港灣感的精神依托。
藝術家付毅兵×生物專家戴禮蘋
《綻放》
《綻放》中,強行伸展而出的樹枝上開滿怒放的花朵,疑是在不起眼的角落,也是生命最熱烈的模樣,而與之相對比的表象卻是怒放的生命和收起嬌艷色彩的溫和,生命為自己而綻放,傲嬌也安靜。
藝術家付毅兵×生物專家戴禮蘋
《初夏》
《初夏》是生存的共同體,繁雜零碎看似毫無相干的各種元素共同出現在一個角落里,是我們現實生存的模樣,凌亂的水草、開展拓葉的荷葉,向上逐光開放的花蕾,有意無意的雜枝,擇枝而棲的花雀,自然而然地共存。疑似初夏的某一個清晨或傍晚,走在阡陌路邊的我們有意無意地赤腳伸進了這片熟悉又陌生的水草之中,在共生的環境里,向上是觸鼻的花香和悅耳的鳥鳴,向下是緩軟而清涼的泥濘,我們可能很久沒體悟過曾經熟悉的觸感,但如此的感觸值得我們時常去親身試探。
藝術家付毅兵×生物專家戴禮蘋
《玉荷》《子荷》
《子荷》和《玉荷》多以曲線的方式表現向上的生命力,是自我萌芽的一種強有力的表現,以靜態描動態,從萌芽向上到嶄露頭角都是生命的重要過程。
朗斯墨奈視覺×生物專家陳執中
《黃石Mammot Hot Springs yellow stone》
世間萬物本一體,動中有靜,靜中帶動,若隱若現,若即若離。
策展人
孔祥珂
學術主持
KaKa、姜寧
主辦
朗斯國際·墨奈藝術收藏中心
朗斯墨奈廣告傳播有限公司
協辦
上海浦東攝影家協會藝術委員會
承辦
上海域乎區塊鏈有限公司
上海向鏈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格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普陀區宜昌路751號倉創意產業C1-6
展期
2021.12.28-2022.2.28
(工作日10:00-17:00)
附:生物專家與藝術家個人簡介
陳執中:復旦大學教授,朗斯國際未來超越實驗室主任。
鄒靈龍:博士,復宏漢霖生物標志物執行總監。
趙廣琦:博士,教授級高工,曾獲得建設部人與環境科學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戴禮蘋:華東師范大學生物專業碩士、香港科技大學MBA、張江藥谷生物醫藥產業孵化顧問。
劉惠: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藥理學博士,獲得十項知識產權授權。
顧燕黎:生物學碩士、MBA,曾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高級研究院高級講師。
-
Loxel李妍潔:數字藝術家/創作者/導演。多次在倫敦/上海時裝周擔任品牌CG藝術制作。
劉炳源:中國藝術攝影協會會員,2012年度上海優秀攝影家獲得者。
付毅兵:2017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
朗斯墨奈視覺:由國內外多名影像藝術家組成,迄今為止已創作百余幅動態作品。
當生物與通過“生物”“藝術”“科技”三大核心元素呈現當代生物藝術精彩碰撞,把朗斯國際23年沉淀下來的美的意識和理念,展現墨奈藝術用智慧美麗突破消費者想象,將世界的文化藝術精髓匯集于此。
展覽中生物專家與藝術家通過科學技術運用細胞、基因、微生物等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模糊了科學與傳統藝術之間的區別。這些作品運用生物藝術的手法給了人類一個重新認識世間萬物的方法,從另一個角度探討生命的本質,引發我們對未來之美全新思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上一篇:第六屆小程序“神燈獎”名單揭曉!美篇榮譽入選
- 下一篇:方寸之間感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