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童教育:關注孩子心理健康,要多給孩子“留白”
2022/3/25 0:39:39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期,在一則新聞報道中指出:在我國小學四到六年級的孩子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有1.9%~3.3%,在初中階段的孩子當中,這個比例上升到7.6%~8.6%,在高中的孩子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則高達10.9%~12.5%。近期,在一則新聞報道中指出:在我國小學四到六年級的孩子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有1.9%~3.3%,在初中階段的孩子當中,這個比例上升到7.6%~8.6%,在高中的孩子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則高達10.9%~12.5%。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報告亦顯示,目前導致青少年致病致殘的最主要因素是抑郁癥。在過去12年的時間里,中國抑郁癥發病率從0.05%增長到現在的6%,增加了120倍,呈爆炸式的增長。抑郁癥侵擾青少年的問題,其實本質上是我們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多家長會很疑惑,自己過去的生活比現在的孩子都要苦,當時社會經濟不發達,天天要下地幫父母干活,我們那時候心理都健康得很,F在的孩子養尊處優的,怎么心理健康反而出問題了呢?
關于此點,天童教育認為物質生活條件對于當下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不是很大,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更多是因為“機械重復”帶來的“空心”心理問題。
“空心”其實就是說孩子缺乏對生活的追求,沒有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日就被迫在密集的事情安排下渡過,缺乏個體在成長中所必不可少的獨立和從容地對世界感知和思考過程。這種機械化的生活重復久了,孩子便淪為了知識的機器,對自己、對他人、對外界環境及世界等的感官和感受,被嚴重破壞,甚至被摧毀,并最終在“分數和成績”結果論的影響下形成功利的價值觀,或者迷失于尋求價值觀的道路上。
可以看到,“密集安排”、“機械重復”和“成績結果論”是導致孩子“空心”問題的原因。在孩子最需要去認知和感受這個世界和社會的時候,他們被控制在以“學習”為名義的牢籠中干著流水線的活,并且要求高效并有成果,是很容易失去對于學習的興趣,形成“空心”,迷惘于成長之中。
所以,關注孩子心理健康,要避免“空心”問題,需要給孩子“留白”,給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和時間。天童希望我們給孩子的教育不去做多做滿,而是“無為而治”,給予孩子成長所必需的自由和快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