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廣州孵化”走向“灣區制造”,中大創新谷發展新版圖,正徐徐展開
2022/5/23 22:52:04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3年,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號召,在中山大學領導的推動下,原嶺南(大學)學院院長舒元帶領團隊在中山大學林護堂成立中大創新谷。“在中山大學北門附近的巷子里,有一棟不起眼的樓房...是中大創新谷,入駐這里的創業團隊不僅可以得到工商注冊、財務、法律咨詢服務,更有專業的行業分析和前景指導...創新谷還聯合知名投資機構及天使投資人,共同指導、打磨創業項目,并予以投資...”
——節選自2016年廣東省錄用公務員考試《申論》
2013年,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號召,在中山大學領導的推動下,原嶺南(大學)學院院長舒元帶領團隊在中山大學林護堂成立中大創新谷。
彼時的中大創新谷,初露頭角,孵化創業項目,創立“六眾”體系,賦能小微企業,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到2016年,基于對產業未來發展的深刻研判,聚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孕育了廣東醫谷、廣東材料谷。
如今,中大創新谷初心依舊,肩負起助力新制造產業發展使命,砥礪前行,攜第四代產業園明星產品再出發,力爭成為世界一流的新制造產業集群服務商。全新發展版圖,正徐徐展開...
嶄露頭角,成為首批國家級眾創空間
2014年,中大創新谷在中山大學北門附近落地首個眾創空間,從企業發展所需出發,構建創新產業生態培育體系,賦能小微企業發展,2015年即被科技部評為首批國家級眾創空間!
中大創新谷·廣州
初露鋒芒,首創“六眾平臺” 打造企業孵化加速器
在不斷探索企業成長所需之后,中大創新谷圍繞企業發展需要,建立“種子、沃土、陽光、雨露”產業孵化服務生態體系,首創特有的“六眾”創新創業生態服務平臺,即眾創平臺(中大創投)、眾包平臺(庖丁技術)、眾扶平臺(云珠沙龍)、眾籌平臺(海鱉眾籌)、眾智平臺(中創產業研究院)和眾育平臺(中創學院),真正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化相結合,項目培育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產業孵化與產業投資相結合,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優質的工作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為創業服務、助項目成長。
在這樣專業服務體系的加持下,中大創新谷共孵化超600家企業,其中25家企業估值上億元,創造就業機會超1000個。
往期活動現場
羽翼漸豐,成績顯著 獲社會各界高度認可
從2013年發展至今,中大創新谷的成績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與認可,獲得了30余項國家級、省市級榮譽資質,并與多個海內外國家和地區搭建了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對推動區域產業發展、實現科技技術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多項國家重點戰略產業上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2015年,中大創新谷先后被認定為科技部首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廣東省眾創空間試點單位,成為廣東省創新創業事業發展的排頭兵。
2016年,時任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彭小楓,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馬德秀、陳小婭等領導組成的全國政協“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專題組一行視察中大創新谷,隨后在中山大學南校區懷士堂舉辦的全國政協“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專題調研座談會上,時任中山大學顏光美副校長評價道“中大創新谷是中山大學創新創業的成功模式”。
同年,時任廣東省省長朱小丹率省市 120名廳部級干部調研中大創新谷,對于中大創新谷的工作高度評價,并邀請舒元董事長在廣東省全省雙創大會上作了報告,分享中大創新谷的發展經驗。
作為廣受認可的產業服務標桿,中大創新谷被收錄入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的案例考題中。同時,廣東省孵化器行業協會將中大創新谷作為優秀孵化案例進行宣講并且納入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管理平臺《科技創新現狀與發展趨勢》課程優秀學習案例中。
中大創新谷成為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管理平臺課程優秀學習案例
2017年,中大創新谷被認定為“廣東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這里逐漸成為大多數來廣東和廣州調研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先后接待了來自全國政協“雙創”調研組、科技部、中科院、省政府、省委改革辦、省科技廳、市人大常委會、市工信委、市科創委等各部門以及湖北、廣西、江西、江蘇、四川、重慶、大連等各地區領導的調研與來訪,運營模式和孵化體系得到了高度認可。
同時,中大創新谷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韓國西江大學、臺灣淡江大學、臺灣成功大學、上海商學院、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厚積薄發 研究建設新一代產業集群
隨著所孵化培育企業的發展壯大,眾創空間已無法滿足這些企業的發展空間需求,中大創新谷也面臨著亟待升級發展的問題。如何更好地滿足企業產業化發展所需?打造什么方向的產業集群?如何建設新一代產業空間載體?諸多問題紛至沓來。作為曾經輝煌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者,我們決定厚積薄發。
首先,服務升級。通過調研各大知名企業發展歷程,舉辦大量高品質活動,整合鏈接高階產業發展資源,將以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為主的“六眾平臺”資源升級為服務中小企業 的“金種子計劃”,從孵化服務進一步升級為產業化服務,通過科技創新、產業金融、創新人才、資源共享等多維度服務,打造全新“四大平臺”,解決企業技術、資金、人才、資源等難題,全面賦能企業全生命周期。
產業服務體系
其次,空間升級。產業園區作為目前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而不斷進化,當前產業園區也在不斷發展迭代。中大創新谷充分調研產業園的發展規律,緊密貼合產業發展需求,打造第四代產業園區標桿產品,秉持“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產品理念,以高品質、高速度的“兩高”戰略,建設“制造+總部”的專業產業空間,打造滿足企業24小時需求的產業綜合體,覆蓋從企業生產、研發、辦公、展銷,到員工工作、生活、休閑、娛樂的全方位需求。
中大創新谷·江門園區效果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戰略升級。“十四五”規劃將先進制造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中大創新谷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秉持著“創新、產業、國家、民族”的初心,正式進軍新制造領域,立志打造成為大灣區先進制造產業集群標桿。
通過近三年的深厚積累,中大創新谷已經做好了從“廣州孵化”走向“灣區制造”的升級準備,中大創新谷全新發展版圖,正徐徐展開...
重新啟航 進軍打造全新產業集群
2021年,中大創新谷以“產業集群+產業孵化+產業服務+產業投資”為經營模式,建設“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的新一代產業園區。圍繞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智能硬件等產業方向,打造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加速培育“專精特新”產業生態,助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中大創新谷深耕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布局廣州、珠海、江門等多個城市,未來將以大灣區為原點,布局全國。
中大創新谷·江門園區效果圖
在未來,中大創新谷將繼續牢記使命,不忘產業報國的初心,始終堅持新制造的產業發展方向,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從中山大學出發,立足中國大學的科技與人才基礎,打通“產、學、研、用”最后一公里,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